10分钟“工夫茶”,修的是一辈子的的人品


老器生活粮行影像社主理人 林文炫 对谈 栊翠坊主理人 蔡奕哲

关于工夫茶

工夫茶是对于自我修行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栊翠坊主理人蔡奕哲表示,过去的文人是以工夫茶来做为自我修行的部分,工夫二字讲的其实是涵养工夫,所以它不是技术的功夫,工夫茶的“工”就不是单就技术而言,而是它有这个特殊的自我要求,是一种修身跟养性,所以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工夫。

蔡奕哲说工夫的“工”,有时间、有闲、有技术,而且要纯熟,除了茶叶的栽培、制作,还有冲泡流程、用具都要讲究,完整的包含了技艺和费心劳力、素养、造诣及闲空时间,这样才能达到工夫两个字。

泡茶之前

蔡奕哲的橄榄炭,称为黑榄炭。这种黑榄炭一般都说很难点燃,但蔡奕哲是在红泥炉中用龙眼炭来引它,炭要烧到全红方能移到室内使用,这样才能无杂无味,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若不是用好的炭去引好的炭,可能会不容易点起来。

接着用玉书煨来烧水,传统的玉书煨会更比近来常见的砂煨要薄一点点,时间到了,盖子就会跳,提醒着水已经微沸,所以谐音叫砂跳

关于转杯

当水煮沸的时候,就要先分别温壶,烫杯,也可以直接用温壶的水来烫杯,有时候蔡奕哲也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因为这样的方式比较省水,可是如果真的要讲究,就不是在省水这件事情上计较,而是要彻底的温烫壶与杯,传统在温烫品杯的时候叫转杯,传统工夫茶流程里面的转杯很重要,一定不可以怕烫手用夹子,而是用双手,他的转法在台湾的工夫茶的传承里面是向内转,蔡奕哲说这种属于文人的工夫是往内转。为什么不是往外转?因为是修养自己及自我涵养,所以不是向外而是向内,必须要让所有的事情都回到自己,就是反求诸己的意思,而这个滚杯的动作,正是蔡奕哲在茶人对于工夫的自我要求上,与坊间有所不同的之处。

所以这是文人跟佛门都会这样子来面对所有的事情,这是修养自己的工夫。

当然,向内转杯这种回到自己跟修养自己的工夫,其实是有一点困难的事情,平时就要常常练习,才能够达到比较纯熟的阶段,所以工夫茶的练习,不可一日荒废。

泡茶的“工夫”

过去比较精致的武夷岩茶,常用这样一小包装,刚好一包就是一壶、一泡茶的量,过去的包装是一张外、一张内,两张纸包好后用浆糊粘贴,打开来的时候,里面的这个纸就可以充作纳茶纸,茶主人在泡工夫茶的时候,就会在纸上稍微理条 ---- 理一下茶叶的条索,做一下条索上的分类动作,让细的条索往前走,粗的往后。

当壶温烫过了,热水也倒了杯子里,完成烫杯转杯后,接下来要置茶,一定要趁着壶很热时把茶叶置入壶中,置茶后在壶、盖之间放着纳茶纸做隔水用,还要再淋壶一次,才取掉隔水纸,此时茶壶里面会是干的,接着再来冲茶、刮沫、再淋壶、巡城、点兵...一气呵成,早期包装的茶叶,碎末其实不少,在第一冲的时候要借着冲出茶汤的泡沫,把这些茶末一起刮掉,没有刮掉的话就会带着杂味不好喝。

出汤时直接点茶到品杯,点茶技术要到位,这样点出来的茶会让每一个杯中汤色一致,茶叶的香气滋味也都要一致,在品饮的时候不要一口就喝,蔡奕哲说,如果一口气就喝掉茶时,人家会说我们在牛饮,会被视为粗鄙没有水准,文人品茶时要徐徐咀嚼而体贴茶汤,再慢慢咽下。拿品杯的方式则是三龙聚顶,以两指护着杯沿做支点,一指撑着施力,就口后缓缓倾倒茶汤接唇,所以喝的时候头不会仰,这样子喝净一杯茶,再摆回桌上。

工夫茶之所以被拿来作为待客跟检视自己的一个方法,就是因为这里面有很多讲究的细节,一切需要按部就班来,在整个冲泡的过程里面,也要随时去检视自己的专注度,若有把每一泡茶泡好,就代表在所有的事情上面都能够很专心、很仔细的把它都做好,所以在文人工夫茶的行茶过程中,绝不会让整个环境变得混乱,这样才能随时检视自己,并对自我的要求达到一定的水准。

蔡奕哲

栊翠坊食茶空间

茶山保育协会创会理事长

习茶三十余年

现致力于有机茶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