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羽女单接连输球,打不过日本连泰国都赢不了,而这点是输球的关键


北京时间5月25日,2018年汤尤杯半决赛,国羽2-3不敌东东道主泰国队,中国队连续17次打进尤杯决赛的纪录就此被终结。三场单打1分未得,这彻底暴露了从2012年李雪芮伦敦奥运会女单夺冠后,国羽女单存在近6年的痼疾。如果国羽女单选材和培养体系不进行彻底的改革,队伍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新的振兴希望。


这次尤伯杯队里确定的一单,他不仅在昨天八强战1-2不敌丹麦的米娅-布里西费尔特丢分,还在今天第一场比赛中1-2输给泰国一姐因达农。有意思的是,此前两人四次交锋陈雨菲取得四连胜,但今天关键时刻因达农就冲击陈雨菲成功,实现了新的突破。
随后国羽二单高昉洁1-2不敌金达汶,就是直接输在经验上。金达汶比高昉洁大7岁,在国际赛场上也摸爬滚打多打了7年球,而高昉洁直到去年才正式参加成年组比赛,尽管天资比金达汶好,但比赛中显得比较稚嫩,对比赛节奏的把握以及战术的执行都显得不果断,缺乏比较好的连贯性。

选材高大化、以四方球、控制球为主,这是10多年前张宁、谢杏芳时代国羽女单横扫世界的法宝。后来王适娴、王仪涵、李雪芮等人,也基本是秉承这样的选材体系延续下来,培养的新阵容。早在2013年广州世锦赛,18岁的因达农战胜李雪芮夺冠时,他的中国教练谢芝华就曾表示,不太怕李雪芮的打法,反而相对觉得王仪涵更难对付。
但是李雪芮的打法相对进攻多一些,积极性主动进攻的意识更强。这也是为什么2012年伦敦奥运会,李雪芮能笑到最后的原因之一。后伦敦时代国羽靠李雪芮支撑局面,但因达农、马林等国外高手涌现。随后中国台北的戴资颖,日本的跑不死类型山口茜、奥原希望等也成长起来。
陈雨菲、何冰娇最大的问题,就是攻击力不行。如果还是按照前辈那种打感觉、打控制球,自然在面对因达农这种靠速度变化、靠突击打球的对手面前,就很难占到上风。缺乏犀利的进攻,在当今赛场上是很难占据主动的。戴资颖手上的技术,非常令人羡慕。印度的辛杜、西班牙的马林等力量型打法,状态调整好了也能在国际赛场上发挥比较大的威力。

按照这些年国羽女单的选材思路,像奥原希望、山口茜这样的球员,光看身高就会直接被排除在外。这次国羽尤杯遭遇34年来的最大惨败,再次直接暴露了我们女单环节从培养体系上就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果国羽女单不就此痛定思痛,进行大的改革,要想迅速恢复世界霸主地位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