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從不缺席的中信證券4月非合併淨利潤大增237.29%

牛市從不缺席的中信證券4月非合併淨利潤大增237.29%

近兩年,A股市場步入漫長熊市,成交量大幅下滑,而影響最大的則是靠股市繁榮來賺錢的證券業。在市場成交大幅下滑背景下,A股市場券商板塊業績整體出現下滑,而綜合實力較強的個別券商業績則是逆勢走強,中信證券(600030-CN)(06030-HK)作為國內證券行業當之無愧的龍頭公司,2018年5月8日公佈的4月份業績簡報,營業收入和淨利均實現翻倍增長,業績碾壓同行業公司。

有人說,個別月份業績大幅增長不能代表全年業績大幅增長,回頭看中信證券2017年全年業績也是好於行業平均水平,2017年報數據披露中信證券實現營業收入432.92億元,淨利潤114.33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3.92%和10.30%(全行業淨利潤同比下滑8.5%),這也是從側面反映出中信證券的風控能力和業務能力強於同行業。

中信證券作為中國證監會首批的綜合類證券公司之一,經過長期穩健的發展壯大,各項業務能力均處於行業前列。

從中信證券公佈2017年報數據來看公司業務實力表現強勁,其中股權承銷、債券承銷、境內外併購重組、融資融券業務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2.9%、4.29%、16.21%和6.92%,均排名行業第一。在證券業嚴監管背景下,,資產管理規模為1.67萬億元,同比下降13.20%,其中主動管理規模5890億元,均排名行業第一。股基市佔率5.69%,排名行業第二。

證券投資收益增加58%

去年中信證券業績受到行業景氣度影響,經紀業務和證券承銷業務出現小幅下滑,但是證券投資業務實現迅速增長。

在2017年A股市場二八行情持續一年,資金持續做多績優藍籌股,無競爭優勢的中小創公司被邊緣化。券商自營業務資金配置在業績穩健的績優藍籌股裡面,隨著市場資金持續做多業績穩健的藍籌股,中信證券的投資業務表現亮眼。中信證券的投資業務實現營業收入較2016年整年增長58.2%至77億元,這也是中信證券2017年業績逆勢增長的重要原因。

在2016年-2017年金融行業去槓桿、嚴監管背景下,整個券商行業,業績深受其害。在股市經過兩年調整,2018年整個股票市場估值水平回到歷史底位,較國際成熟金融市場吸引力較大,政府進一步開放國內金融市場的背景下,綜合實力較強的券商或許迎來久違的春天。在未來隨著外資進入A股市場和券商實行走出去戰略,綜合實力較強的大型券商將拓展業務範圍和股票市場逐漸企穩回升、成交量逐漸活躍雙重利好將大幅提升券商業績。

投資價值分析

中信證券作為國內綜合實力最強的券商,但也難逃行業週期的影響,從報表可以看出中信證券業務主要集中在國內,國際業務佔比較少,所以在國內證券市場不景氣的的時候,中信證券也沒有較好平滑業績的方法。相信在國內金融市場逐漸開放、國家支持大型券商走去處策略,中信證券未來將會在國際投行佔有一席之地。

整個證券行業是有一定行業壁壘的,如:證券公司的成立需要政府特批才可以成立、客戶的轉換成本較高等因素。在未來相信國內券商學習國外券商新的業務能力,加快開拓國際市場,進一步提升風控水平,國內也會出現像高盛一樣的國際大投行。

對於國內券商這種強週期性行業,筆者認為投資者在計算公司對應的合理估值時,不應該簡單的去看市盈率和市淨率,由於業績波動較大的原因,週期性行業在公司股價處於低點的時候,市盈率往往不會太低,所以為了弱化週期帶來的影響,計算估值的時候應該用近五年淨利潤的加權平均值對應的PE配合PB來估算合理的股價。2013年至2017年中信證券實現淨利潤分別為52.4億元、113.3億元、197.9億元、103.6億元、114.3億元,粗算出五年加權平均值約116.2億元,對應的基本每股收益約為0.95元,每股淨資產為12.5元。截至2018年5月7日A股收盤價19.63元,對應的PE為20.6倍;PB為1.57倍。

那麼給中信證券多少倍估值合適呢?我認為鑑於中信證券的行業地位,及未來業績有較強的確定性,應該對應的合理估值在市盈率15-25倍之間,市淨率在1.2-2.0倍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