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之形》:京阿尼这次失手了,浪费好的题材,却没能讲个好故事

写在前边

今天的主题的更新老实说还没想好具体的选题,由于一些工作上的原因加上十一假期,最近有些懒,但是还是上来和大家聊个一两句吧。

由于十一的关系,最近还真是看了蛮多的电影和动漫的,想了想还是没去写《实力至上的教室》,一句话概括《教室》,这就是一本没什么内涵的龙傲天的动漫。

在我面前的是两个选项,一个是《声之形》,一个是《重版出来》的日剧,这两个我都会写,只不过态度截然不同罢了。

本文不会特别长,因为吐槽向的文字不是最擅长的,也没有那么多的丰富辞藻。

正菜【漫画解说】

声之形分为漫画和动画,大今良时是原作,原作的故事是一部很优秀的漫画,在豆瓣的评分也很高,一直都保持在8.5分上下。漫画共61话,讲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也有较多的深意,能唤起人们的思考。

而动画剧场版的改编在豆瓣只收获了6.9分,这足以说明改编的落差之大。

先来看百科上关于《声之形》的介绍吧:

《声之形》是由山田尚子指导,吉田玲子剧本,京都动画制作的动画电影。影片于2016年9月17日在日本上映,并引进中国台湾、香港、大陆。该作改编自大今良时原作的同名漫画。作品以主人公的石田将也和先天性听觉障碍的西宫硝子为中心,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联系和交流。作品的宣传口号是:“帮你活下去”

故事是从男主人公的小学六年级开始的,前边的剧情用四句话来概括的话是:

小学时期受到姐姐的影响,认为人生就是一场很无聊的战斗。

正当将也感到自己快要败给无聊的时候,耳朵听不见的的西宫硝子转来班级。男主人公找到了新的乐子,带头欺负起了女主人公。

因为毁损了硝子8个助听器招致硝子母亲向校方投诉反应及被老师和班上同学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被迫独自担负起赔偿责任(总值170万日圆)。

害人终害己,自己也沦为了校园欺凌的对象,从而自己也终于体会到了被欺凌的痛苦

漫画我结合着剧场版基本上追完了,真的还蛮不错的,填补了我很多的问题,知道了剧场版跳过的部分剧情。

我试着阐述一下这部漫画想要传达的感情吧。

是要讲校园霸凌吗?似乎不是,但这的确是声之形切入的一个很常见却又很少有漫画家着眼的题材领域。

漫画想要讲述的就是【声音的形状】。

如果声音有形状的话,那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作者大概想传达给我们这样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少女时代,从学校的大环境走出来,或多或少的都经历过校园霸凌,当时的情形已经无处追忆,自己的心情也无处追忆,都过去了,青春就是这样的过去了。当时的同学们也四散不见,当时要好,现在却连一句话都说不上,成长本身就丢掉了很多的东西,是残酷的蜕变,有时候就像脱去一层皮一样的蜕变。

声音的形状到底是什么样呢?西宫虽然听不见,但西宫的眼里能看到声音的形状。在漫画里和动画里,主角们都很少大喊大叫,我们所感受到的世界和西宫所感受到的基本是相似的,都是安静的世界。对白也都是小声的对白,情绪低沉,自我反省。

但漫画却将我们直接带到了声音最大的地方,有理不在声高,漫画的层层推进给予我们的是暴风骤雨一般的轰鸣。

在一个青春期男主的早期世界观里,这是一个【无聊的世界】

男主欺负女主的时候并没有得到任何快感,只是为了【打发无聊】

男主被全班同学讨厌,成为被欺凌对象的时候,他深深的讨厌自己,他更加理解女主作为被欺凌者的处境,也更加理解这种无法面对自己,自己讨厌自己,自己作践自己的表达不出去的无助感,就像丢到了一个深井里。

村上在《挪威的森林》里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口看不见的深井,想象一下你自己独处深井之中出不去,无法发声的感受吧,就是无法发声的痛苦。

后来的男主,逐渐的封闭了自己,就像幕府封闭了国家一样,男主和他的世界里的所有的人的脸上都打了X,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世界只有自己,没有同类,大海如此孤独,就像被丢到太平洋海底的深水之中,被笼子圈住,沉入水底,窒息。

他一直在自救,他的心底一直有一种渴望的呐喊,渴望弥补过错,渴望拥有朋友,渴望成为一个喜欢的自己。

他说自己最差劲了,他讨厌自己,他结识了有点gay里gay气的朋友,重新遇到了女主,开始了逐渐的自我救赎。

总之吧,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儿,男主终于走了出来,世界从灰色变为彩色

最后的最后随着那一个个叉叉的掉落,他的生活不再像是黑洞,每个人都拥有美丽的面孔。

所有的想改变自己的动力都源于人们内心渴望获得喜欢的自己的那种呐喊。心底在呐喊,在深井之中,终于有人可以听到了,自己独处于黑暗的深井这件事儿,终于有一天要结束了。

The shape of Voice

黑暗料理【剧场版】

老实讲,声之形我看过两遍,第一遍是和朋友一起看的,结果朋友看到1小时左右的时候问我,还有多久......而我的心理也是相似的感受,这个故事讲的什么玩意儿?

真的是一次不成熟的改编,更不要提国内的上映版了,由于时间限制剧情被剪辑的完全支离破碎,完全靠着自己的脑洞支撑故事主线,让 一个优秀题材的动画制作成为了没有灵魂的血肉。

《声之形》是一部漫改电影,原作漫画一共62话,这次电影的时长是127分钟。那么来计算一下,将这个时间按照TV动画来划分,大概就是6话左右的进度。由于原作漫画每一话篇幅在20页左右,那么一般情况下,动画1集的内容差不多可以是漫画里3到4话的左右的进度。即使再加删减,用动画1集的进度相当于漫画5话。这样计算起码也需要12集动画的进度也就是说需要4个小时才够。所以如何删减修改掉原作一半的部分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根据专业人士的换算,本作的删改的确是一部较难以完成的工作。但并不是只有声之形面临这个问题,我之前隆重写过的寄生兽如何?食梦者如何?都是将漫画的内容砍掉了50%才得以完成的,但作为改编而言真的是不错的改编制作。

动画和漫画本身就是不同的载体,动画多了会动的形象和声音,需要特有的分镜和叙事语言来保持高潮,现代人的注意力往往被分散极其严重,能耐着性子看平淡故事90分钟的人已经基本不存在了,所以就需要在改编的时候采用高潮的手法来进行高潮的设计,小高潮与多线的并行,中心思想和传达的东西要贯穿始终,契科夫说小说里出现了枪,那这把枪就一定要发射子弹。

改编动画也是同理,相当于二次创作,比如《钢之炼金术师》的03版本就做了很好的改编,加入了炼金术的真理之门对面的概念,结局也不错。还有穿越时空的少女也是在原作的基础上改编,成为了一部口碑极佳的作品。

对了,像是《实力至上的教室》也是将小说的前后结尾调换顺序改编的,基本上也保持了原作的原汁原味,我觉得改编水准也不错。

难度自始至终都存在,这不是能为声之形改编失败找借口的理由。

我不是专业的动画从业者,但如果由我来操刀的话,我大概会减少很多的撕逼镜头,不一定完全忠实的按照原作来推进时间线。这个动画的重心就是把【声音】的【形状】传达出来,我觉得从双方视角来切入会更好,比如【西宫】如何看待,比如【将也】如何思考,用双人称的剧情将故事串起来,而不是全使用原作的第三者剧情来讲述故事。

这么改编的话,很多事情就好解释的多,不会出现我朋友反复提问的:

【卧槽,他为啥掉水里了?】

【卧槽,他俩为啥开始撕逼了?】

【他这就改邪归正了?】

【这里怎么又开始撕逼了?也没发生啥啊!】

讲故事是一门技术活,虽然大大大大大河内一楼在脚本结局上不靠谱,但不得不说他的故事叙事结构还是不错的,至少比本作要强。

总之,推荐大家去看漫画吧,然后再听我继续唠叨并推荐【重版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