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每一幅都价值连城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一、唐-韩滉《五牛图》

此画为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五牛图》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作者款印,有赵构、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上个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五牛图》不允许出国展示。

二、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由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不允许出国展示。

三、宋摹本--《洛神赋图》

诗词《洛神赋》,是曹植所作,相传曹植少时与上蔡令甄逸之女甄姬相恋,后甄姬嫁给了曹植的兄长曹丕。而甄后在生了明帝曹睿后又遭谗致死。曹植在获得甄后遗枕后感而生梦,因此写出《感甄赋》以作纪念,明帝曹睿将其改为《洛神赋》传世。《洛神赋》通篇言辞美丽,描写动情,神人之恋缠绵凄婉,动人心魄。顾恺之读后大为感动,遂凝神一挥而成《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原《洛神赋图》卷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现存于故宫的画卷是宋代摹本。《洛神赋图》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四、唐-阎立本《步辇图》

《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传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由于此图经历千余年的传承,如今所能见到的阎立本作品,尚无一帧能毫无争议地确定它为阎立本所做,书画鉴定界对《步辇图》的讨论,认为《步辇图》的绘制年代不晚于宋代,定其为宋人摹本。但不管是唐代、唐摹还是宋摹,作品的绘画水平都是很高的。不允许出国。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五、唐-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宋摹本)

《虢国夫人游春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现存为宋摹本,原作已失,摹本犹存盛唐风貌。此图原作曾藏宣和内府,由画院高手摹装,为流传有绪的唐宋名迹中稀有瑰宝之一。

《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天宝年间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为“安史之乱”的前几年,唐玄宗及朝内上下都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这幅游春图描写的就是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两姐妹三月三游春的场面,与杜甫的《丽人行》相对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杨氏一家势倾天下的生活。

六、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这幅画同样不允许出国展示。

《千里江山图》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

七、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汉族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描绘当时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允许出国展示。

八、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另一大半为《无用师卷》现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历时多年方始告竣。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九、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汉宫春晓图》是个尺幅很大的长卷仕女图,全图展开来将近6米。在仇英的所有作品中,它的价值无疑是最高的。汉宫春晓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主要描绘宫中缤妃生活。《汉宫春晓图》现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仇英山水、花鸟、人物都画得很好,尤其是仕女。他在《汉宫春晓图》中描绘了初春时节宫闱之中的日常琐事: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有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共计115人,个个衣着鲜丽,人人姿态各异,生动地描绘了古代欢乐的宫廷生活,而且她们嬉笑玩乐的器具设施可是相当讲究,比起现代的我们,更多了几分妙趣横生的逍遥自在。

十、清-郎世宁《百骏图》

《百骏图》,目前保留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意大利籍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的作品,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谓曲尽骏马之态。这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唯一一幅由外国人创作的画作。意大利人郎世宁于1715年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

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百骏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皆为历代不二至宝,历经磨难流传有序。如今皆珍藏在各大博物馆,向世人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真正魅力。

各位书友您认为呢?

欢迎到文章最后面留言板留言表达您的观点哦!

免费为全国书画家发布展览、作品宣传信息,

为书画家提供交流学习平台,为收藏者打造专业的拍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