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奇怪了,“同性恋”这事有啥可奇怪的?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了,这是个交配的季节......

---赵忠祥

两只雄性马鹿正在交配 摄影:张辰亮

如今网络上到处都能看到所谓的“搞基”、“卖腐”,好多人以为这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事物以及新称呼,其实在动物界,同性之间“搞基”、“卖腐”、做一些超越“纯洁友谊”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不是病态,更不是什么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事。

人怎么评价动物的这些事,我想动物是毫不关心的,因为对动物们来说,同性之间的“露水姻缘”或者长期伴侣,都是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生存对策。

估计很多人都看过这张两只雄性狮子亲昵交配的照片

图片来自:dailymail.co.uk

作为正经科普订阅号,今天我就来给你们说说几种动物的同性恋现象,解答一些常见的疑惑,估计看完之后你就会觉得:这真是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两只雄性狮子在一只雌性狮子旁交配

图片来自:meanwhileinoz.com.au

Q1: 求偶心切,错认成尴尬?

一只带着礼物、急吼吼地去殷勤的雄性澳大利亚园丁鸟。雄园丁鸟有时求偶心切,会错把小伙子当成花姑娘,向亚成年的雄性示爱。

在遥远的澳大利亚,有几种园丁鸟,它们未成年雄鸟的羽色和雌鸟很像,于是成年的雄园丁鸟有时会把出现在眼前的小伙子错当花姑娘,对着它大跳求爱舞。

还有一些蛙类,由于雌性和雄性的体型、外表非常接近,在求偶场的一片混乱中,也经常有急昏了头的雄蛙死死抱住一位兄弟不撒手。

生物学家的好朋友——黑腹果蝇,也有些雄性个体由于基因特殊,无法分辨同类的性别,求爱时一不留神就找上了另一只雄果蝇……

两只不同种类的雨蛙抱在一起,估计被抱的那只内心很崩溃,这场跨越物种的感情主要原因是因为求偶心切,被荷尔蒙冲昏了头脑。

更有甚者,别说是同性,抱着树枝、石头或玻璃瓶求偶的二货也不少见。

这些动物们追求同性未必是发自真心,而是遵循本能去求偶结果玩脱了。特别是雄性动物,当它们被荷尔蒙(激素)冲昏了头,废寝忘食地一遍遍求爱,时不常就忘了确认一下求爱对象的身份。

Q2: 没异性缘,找同性安慰?

雄性美洲野牛之间的交配次数,甚至比它们跟雌性的还要多。

在大型食草动物中,有许多种类的雄兽、雌兽都是在繁殖期才短暂相聚,平时则各自组团生活。也就是说,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它们身边都没有成年异性,只能跟性别相同的伙伴们一起玩耍。

于是在野生大象、长颈鹿、多种羚羊和鹿类的群体中,科学家都观察到了同性之间的亲密接触,乃至一段时期内恩恩爱爱、出双入对的同性“情侣”。而且无论雄性之间还是雌性之间,这种现象都不稀奇。雄性美洲野牛之间的交配次数,甚至比它们跟雌性的还要多。

两只雄性长颈鹿在模拟交配行为,这也许是种演练游戏,也许是释放压力的方式。

好容易熬到了繁殖期,结果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总有一些家伙情场失意。

许多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年轻雄性,论强壮论经验都不是“成熟大叔”们的对手,在求偶场上只有打酱油的份儿。于是一些小伙子干脆早早退出竞争,相互“搞基”去也。而在雌多雄少的日本猕猴群体中,雌猕猴之间亲密的“百合”情侣也很多。

一对亲密依偎在一起的雌性猕猴,同性猕猴间经常会结成类似夫妻的长期伴侣关系。

对这些结成临时同性伴侣的动物们来说,它们并非对异性没兴趣,只是缺乏机会时,通过同性之间的亲密行为调节生理压力

然而也有一些动物个体,只认同性为真爱。观察发现,在家养的雄性绵羊中,约有8%对母羊完全无感;而鸟类中“只爱同性”的更为多见。

Q3: 找同性伴侣,不影响生娃?

西美鸥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在130种鸟类中发现了“夫夫”或“妻妻”组成家庭、一起生活的现象,种类涉及到信天翁、火烈鸟、天鹅、企鹅,甚至家鸽。

有研究显示,15%的雌性西美鸥会跟同性伴侣配对成家,而雌性黑背信天翁的这个比例更高达31%!大家都跟同性谈恋爱,种族还能繁衍吗?

一对雌性黑背信天翁 图片来自:gaborruff.com

其实在鸟类社会里,和谁交配、和谁生活,几乎就是两码事,人类的忠贞观对它们并不适用。与同性结成伴侣的鸟儿们,在繁殖期也会与异性交配,不会影响传宗接代的大计。

很多单配的鸟类都有同性夫妻的家庭,只因它们雌雄外观几乎没有差别,所以之前并未引起人们注意。图片来自:thedodo.com

如果是一对雌鸟,它们完全可以在共同建起的爱巢里,一起照顾各自的雏鸟。

至于“夫夫家庭”就比较麻烦了,两只雄鸟的亲生孩子都不在身边,只好从旁边的其他同类家里偷蛋来孵,甚至干脆找块石头过过孵蛋的瘾……而且这样的同性关系,往往跟异性伴侣一样长久,经常能维持连续几年的繁殖期,甚至厮守一辈子。

除了抚养后代,同性伴侣们平时也会互相梳理羽毛、对唱“情歌”,亲密程度一点都不比异性伴侣差。

麦哲伦企鹅

虽然科学家尚未搞清这些鸟类爱找同性的原因,但从功利角度也说得通。

在单配制的鸟类中,无论雌雄都有孵蛋、育雏的全套家务技能,缺少某一性别也不会手忙脚乱。而同性家庭在捍卫领地、寻找食物等工作上,甚至反而配合得更加默契。

还有一些鸟类的雄鸟是只管四处沾花惹草、对照顾后代漫不经心的“花花公子”,在育雏阶段还不如两只雌鸟在一起呢。

Q4: 同性玩亲密,有助于社交?

在动物世界,“性”的目的除了传宗接代,也是一种普通的社交行为——跟我们人类的握手、拥抱没多大区别,你想太多是你的问题,别甩锅给动物。

一对正在交配的倭黑猩猩,对它们来说,性行为代替打架,是解决群体内冲突、确定地位的社交方式,群体中同性、异性间的性行为都非常常见。

对于哺乳动物同性动间的交配行为,科学家一般称为“同性爬跨”。

非洲西部雨林里的倭黑猩猩,没有它们的近亲黑猩猩那么崇尚暴力,然而雌雄之间“男女关系混乱”,同性爬跨也很频繁。

原来,在由雌性主导的倭黑猩猩群体中,性行为代替了打架撕咬,成为它们解决冲突、确定地位的重要途径。在短尾猴、川金丝猴和蜘蛛猴等多种群居的灵长类动物中,同性爬跨也都是重要的社交手段。

大部分雄宽吻海豚会经常跟同性好友亲密无间,出双入对。

以活泼爱玩著称的宽吻海豚,也把同性交配当家常便饭。海豚全年发情,但由于雌海豚每次怀孕、育幼的周期长达3年,因此雄海豚并不是总有“追妹子”的机会。大部分的雄海豚,每天都是跟好几个好基友亲密无间。

“变性”这个话题敏感吗?

雀鲷群体中只有一个雄性,其他都是雌性。如果这个雄性死亡或者离群,群里最强壮的雌鱼就会变成雄性,成为大家的夫君。

“变性”在我们人类社会是个敏感话题,至少目前是。而对很多动物来说,这却是很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无需动手术。

这在鱼类中尤其多见,最典型的就是黄鳝:2岁以前的黄鳝都是“妹子”,成熟后可以产卵。但随着年龄增长,它们的卵巢就逐渐退化,转而生出雄性的生殖器官,以“汉子”的身份度过后半生。生活在同一片水域里的黄鳝,基本是不可能玩姐弟恋的。

雀鲷、蝴蝶鱼、隆头鱼等色彩斑斓的珊瑚礁鱼类,也喜欢玩变性。比如结成小群生活的小丑鱼和隆头鱼,总有一条雄鱼当夫君,其他队员都是雌性。一旦这条雄鱼不幸挂掉,它原有“妻妾”中最大最强壮的一条,就会变成雄性取而代之。

好了,我的课就讲到这里。估计会有人看完会立刻跑到教导主任什么的那里举报我啊,在评论里喷我啊... ... (推推眼镜)我觉得吧,大家多看看杂志吧,有一本就不错,名字叫《博物》。

大家抓紧时间看啊,万一被删除了呢。

撰文 | 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