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傅抱石等大家画里的韶山,与您眼中的主席家乡一样圣美吗

作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一代伟人毛泽东出生地——湘潭韶山,其灵山秀水,人文景观一直被人们视为心中圣地,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

韶山--故居秋韵图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各方面涌现出一种对革命圣地的无限崇拜情感,李可染、傅抱石、关山月、黎雄才、吴冠中、黄永玉、钱松喦、宋文治、唐云等一批国内顶级画家先后前往韶山创作写生。

傅抱石是1959年6月首次前往韶山的。他写生可谓全力以赴,不仅游览了韶山主要景点,还参观了许多与毛泽东早年革命活动相关的遗迹,尤其是对以毛泽东故居为中心的自然环境,诸如背后的韶峰、毛泽东少年时游泳过的池塘、劳动过的水田、读书处和毛震公祠等都细心观察,认真勾画了许多草图,为随后的创作作了扎实的铺垫。

傅抱石《毛泽东到韶山》国画 1960年

傅抱石《韶山诗意》国画 1959年

在韶山题材的画作中,李可染作品最具典型性,一幅“韶山革命圣地毛主席旧居”,拍价到1.24亿元。

李可染《韶山》国画 1974年

放大图——请您将手机横过来欣赏:

李可染《韶山•革命圣地毛主席旧居》, 2012年5月拍出1.24亿元

李可染《韶山》1969年作, 2009年5月拍出1624万元

据记载,上世纪50年代开始,李可染从画室开始远游写生创作,积累素材。至60年代,他“采一炼十”,构图日臻成熟,完成了由景入境的艺术升华。

李可染《革命圣地韶山》1971年作 2011年12月拍出6842.5万元

1969年李可染被召至北京饭店作画,有一稿未及署名,仅写“韶山 毛主席旧居 一九六九年敬画“的《韶山》。1971年李可染先生下放丹江,又画一稿《韶山》,题写“革命圣地韶山 伟大领袖毛主席旧居 一九七一年可染敬写于丹江”;1974年李可染在对前两稿的基础上,精心构图,细心经营,创作了巨幅《韶山》,题写“韶山 革命圣地毛主席旧居 一九七四年可染敬写于北京”,另有短文题记。创作于1974年的《韶山》,是李可染同类题材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一幅,是先生变“写生”为“意构”,化“写境”为“造境”的典范之作,经过多次加工,构图完整,成为李可染先生的经典构图和革命圣地山水创作精品,堪为集大成的巅峰巨作。

关山月《韶山青松》国画

关山月《韶山颂》

黎雄才《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

黄永玉《毛主席旧居》

黄永玉《毛主席旧居》版画

吴冠中《韶山》国画 1976年

放大图——请将手机横过来欣赏:

吴冠中《韶山》国画 1976年

钱松嵒 《毛主席故居》国画

钱松嵒 《圣地韶山》

宋文治《韶山朝晖》1977年作

宋文治《韶山毛主席故居》国画 1960年

宋文治《韶山毛主席故居》1972年作

唐云《毛主席故居》1975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