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小官大貪”的研究,蠅貪之害更勝猛虎之凶!

近年來,“小官大貪”現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這些“小官”們雖然職位不高,胃口卻很大,以小“蒼蠅”的身份,幹出大“老虎”也不一定敢幹的事,其危害性不言而喻。當前,警惕和查處“小官大貪”這種發生在人民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已成為紀檢監察工作的一個新動向,如何構建有效的防範機制,預防“小官大貪”現象的發生,以防微杜漸,是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應當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這對於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小官大貪”現象發生的原因分析

(一)理想信念動搖。思維決定意識,意識決定行動。腐敗也是如此,腐敗行為的發生必然是從思想腐敗開始,進而演變成人性品格的腐化墮落。一方面,不少基層幹部因為工作原因,缺乏長期的、系統的學習,自我提高的精神和自我約束的意志逐步喪失,公僕意識、法紀意識逐步淡化,在不良風氣的侵蝕下,理想信念發生動搖乃至崩塌;另一方面,傳統的教育形式沒有與新技術媒體相互融合,無論是教育的載體,還是教育的形式都略顯僵化,教育的手段和內容缺乏創新,教育不能入腦入心,甚至於流於形式,極易導致幹部原則立場不堅定、政治素質不過關、思想作風不健康,埋下了腐敗禍根。

(二)心態的不平衡。鎮村幹部、部門基層幹部由於直接服務群眾,工作頭緒多、事務雜,雖然在本職崗位上取得一定成績,工作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上級和群眾的認可,但與收入所得、政治地位相比,缺乏自我認同感,往往會心理失衡,從而通過腐敗來補償職位不高帶來的被剝奪感。如XXXX鎮村幹部拆遷腐敗窩案的起因就是村幹部在拆遷工作自認為比較辛苦,想取得一些經濟補償,便通過虛報冒領的方式騙取拆遷補償款用於私分。

(三)權力監督缺失。缺乏有效的監督是導致腐敗的重要原因。當前無論是黨內監督、輿論監督還是群眾監督在客觀上還存在一些“不正常”的現象,如上下級之間關係越緊密,上級對下級的監督就越薄弱;幹部與群眾關係越融洽,群眾對幹部的監督就越薄弱。這種兩極化式的監督方式為“小官”腐敗創造了有力條件。如在XXX村腐敗窩案中,鎮政府為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拆遷任務,賦予村幹部協助拆遷、補償的權力,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缺少相應的監督和監管,有的村幹部既是拆遷工作人員也是被拆遷對象,而鎮政府對這些情況沒有高度重視,對一些村幹部上報的拆遷戶、拆遷項目、補償金額等沒有進行認真的調查審核,使得少數村幹部權力膨脹,膽大妄為,甚至鎮政府負責拆遷的工作人員也被村幹部“拉下水”。

(四)制度執行不力。在違紀違法案件發生的單位,相關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規範都很齊備,相關人員也都知曉,但在執行環節,卻往往被各種理由突破。有的幹部不重視制度,說一套、做一套,有時甚至是按照個人的需求去解釋制度,或者自行降低制度標準;有的幹部主觀上不願被制度所約束,我行我素;有的幹部執行制度有彈性,人情味太濃,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標準,導致有“制”沒“度”,制度形同虛設,產生越來越多“制度外的人”。如XXX經管站原副站長兼總賬會計XXX痴迷於網絡遊戲,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多次挪用社區託管資金,其能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直接領導經管站站長XXX(另案處理)沒有按規定要求認真行使定期審計職責。

三、構建防範“小官大貪”有效機制的建議

(二)樹立反腐以預防為先的理念,全面開展預防腐敗工作。治理腐敗重在預防。要全面構建預防腐敗工作網絡,形成預防腐敗的工作氛圍。注重發揮典型案列的警示教育作用,做好案件查辦的後半篇文章,建立不同層次幹部的長效教育管理機制,提高其依法辦事的意識和自我約束的能力;其次,要立足於預防工作的整體性、前瞻性與延續性,從增強預防工作合力和效果出發,建立健全多種形式的工作聯繫、協調配合的機制、制度和組織,推進預防網絡向基層部門延伸,做到“點、線、面”相結合,確保預防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經常化,增強及時發現、控制和防範相關人員違紀違法行為的能力;此外,還要不斷改善基層幹部工作生活的環境,適度提高基層幹部的各項待遇,尤其是在幹部提拔使用上適當向基層一線幹部傾斜,充分調動基層幹部自身的動力,讓基層幹部感受到黨的溫暖、組織的信任,從內心深處“不想腐”、“不願腐”。

(三)加強和完善對權力的監督制約,確保權力正確行使。

遏制“小官大貪”,除了要加強廉政教育,讓黨員幹部自覺遵紀守法外,更重要的還是要規範權力運行,防止權力失控。當前,權力運行的規範度,呈現出由高層到基層逐漸降低的態勢,尤其是基層部門負責人和村(居)社區“兩委”權力較大,規範性很不理想,對此,要進一步規範、完善對基層部門和村(居)社區的指導監督機制,一方面要加強和完善對徵地拆遷、工程建設、資金管理等重點部門和崗位人員的監督制約,一方面也要加強對村幹部、重點崗位的事業單位人員和自聘人員的監督,綜合運用社會監督、政府專門機關監督、司法監督等多種監督制約形式,提高監督制約的整體效能。同時,還要做好關鍵信息的公開工作。公開既是預防腐敗的有效措施,也是群眾實施監督的基礎和條件。要充分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和媒體平臺,建立高質量、高效率的政府信息網絡,通過電子政務、門戶網站、服務窗口及廣播電視等多種渠道和方式,及時將涉及群眾利益的重要信息、政策規定、辦事程序、規章制度、工程招投標、政府採購等內容公開,方便社會和群眾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