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山海經》中珍奇古獸,個個神祕詭譎,被祖先的想象力驚呆了

《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山海經異獸,連司馬遷也說“餘不敢言之也”。中國先民對世界的想象力由此可見。

《山海獸》,中央美術學院繪本創作工作室劉力文先生作品。仰賴前人所長,融合現代觀念,擷取上古奇書《山海經》所言神異怪獸之奇之怪者,描繪成冊。不求全面完備,惟願光復異獸之靈焰,綿續上古藝術之精髓。集腋成裘,採獸成章,撰一書焉,是為《山海獸》。

【矔疏(guan shu)】 一角馬,闢火奇獸。最早出現在《北山經》。

【猙(zheng)】 章峨山,千里無草木植被,多碧巖。此山中有一畏獸,五尾一角,吼叫聲如雷劈石。

【九尾狐】 “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後來成為祥瑞和子孫繁榮的象徵。

【讙(huan)】 翼望山的畏獸,樣子長的像狸貓,體格嬌小,獨目,三條尾巴,可以模仿上百種動物的叫聲

【中山神】又作“鐘山神”,自女兒山至賈超山共十六座山,方圓三千五百里。其山神都是馬身龍首神。

【蠱雕(gu diao)】 是一種似鳥非鳥,似豹非豹的食人畏獸,獨角,叫起來像嬰兒的啼哭。

【獓狠】(ao yin) 三危山食人巨獸,樣子有些像牛,長著四隻角,它的毛髮很長,就像披在身上的蓑衣

【狸力【】 櫃山上的畏獸,樣子像豬,四肢卻長出了爪子,帶有鋸齒。見到它的地方,地面多起伏。

【舉父(ju fu)】 崇吾山的畏獸,善於投擲,虎豹畏之。

【猼訑(bó yí)】形狀像羊,長著九條尾巴和四隻耳朵,眼睛長在背上,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會不產生恐懼

【犰狳(qiú yú)】形狀像一般的兔子卻是鳥的嘴,鷂鷹的眼睛和蛇的尾巴,一看見人就躺下裝死。

【從從】其狀如犬,六足,其名曰從從,其鳴自詨。

【蠪蛭(lóng zhí)】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蛭,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帝江】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