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河南:杞縣特產 高陽白菜——葷湯

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南齊太子齊惠問名士周鰺:“菜蔬中何味最好?”答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菘,就是現在的大白菜。

大白菜,營養豐富,葉片鮮嫩,清爽適口,又能過冬儲藏,是我國北方地區的主要蔬菜。古人對大白菜極為稱頌,《埤雅》贊曰:“菘凌冬不凋,四時常見,有松樹之操,故有是名。”宋代詩人范成大有詩云:“撥雪挑來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宋代詩人蘇東坡的讚譽更高:“白菘糞羔豚,冒土出蹯掌。誰能識火候,小灶當自養。”

中原地區早在六千年前就已種植白菜了,以高陽一帶白菜最為著名,素有“高陽白菜”之名。高陽白菜,個大心實,無絲無渣;生調涼拌,清脆爽口;用水燉煮,湯白如奶汁,葷味實足。高陽白菜是杞縣的土特產品,歷代都選為貢品。

高陽白菜為何如此獨特?據說與漢高祖劉邦的洗腳水有關。

酈食其家居高陽,自幼喜歡讀書,才華超人,家雖貧寒卻很有骨氣。他素來孤傲不群,好喝酒,人們都稱他為“狂生”,他自稱“高陽酒徒”。

劉邦到高陽後,不擾民眾,不侵豪宅,在村南鐵底河畔搭帳篷住下,並派部下到處打聽尋找賢人。

劉邦有個衛士是酈生的同鄉,酈食其對同鄉說:“你見沛公就說,他鄉有個酈生,年已六旬,身高八尺,別人都稱他狂生,他自已也認為狂。”同鄉說:“沛公不喜歡讀書人,客人中有戴儒生帽子的,他就把它取下來撒上尿,以表示侮辱。跟人談話時還常常訓罵讀書人。”

酈食其說:“不要緊,我可以對付他。”

這一天酈食其去見劉邦,劉正坐在軍帳中的床上,腳放在一個水盆裡,讓兩個侍女給他洗腳。見酈食其進來,劉邦也不打個招呼,只管繼續洗。酈食其走上前去,一腳踢翻了洗腳盆,水流滿地。

劉邦哪受過這種氣,惱怒萬分,開口罵道:“你這個酒鬼狂徒,如何這般無禮!”

酈食其便哈哈大笑,說:“聽說你是胸有大志之人,今天一見,你對賢士對老人這般無禮,也不過是一個武夫俗子,怎能成就大業?”

劉邦一聽轉怒為喜,顧不上穿鞋,赤腳走上前去,向酈食其道歉,並請他上座。酈食其便縱論天下形勢,講述滅秦之策,劉邦深為歎服。從此,酈食其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幫劉邦完成帝業,為漢朝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酈食其死後,被葬在高陽的鐵底河旁。劉邦的洗腳水滋潤過的土地和別的地方土質就不一樣了,在這十畝地種出的白菜,才有獨特的風味。

開封廚師用高陽白菜做出的清燉白菜,也就成為風味獨特的美食,另有扒白菜、清蒸白菜都是開封久負盛名的菜餚。

遺憾的是在這塊神奇的高陽白菜原產地上,已經矗立起一所私立學校。從此,人們再也品嚐不到有葷湯味的高陽白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