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陕西第一行书”之誉,但他自谦“不算书法家”,尤其厌恶丑书

2000年前后,对于关中地区风物感兴趣的文化人,如果常去楼观台或者重阳宫,又或者对这些景点书法稍微感兴趣些,想必应当都是见过下图的“老子祠(貌似现在已经更换了)”和“聚仙亭”的。

一些人,大概对这些字因为常常见到,反倒熟视无睹了。当问到这些字的作者背景时,一般人常会茫然。

我的家乡,有幸和先生同在一处。

对这位书法行家,我颇有一些了解。

余生也晚,未曾亲眼得见先生创作,但关于他的事迹,多少知道一些。

我自小就知道,镇上的一些牌匾、一些大小景点的碑额,常常有他的题字出现。

但他,具体是干什么的呢?

在以后的成长中,我渐渐知道了,杨隆山先生更为全面的人生经历。

杨先生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八岁起在村中祠堂私塾读书,15岁求学于当地国学名师李沉斋、李萃亭兄弟。求学的五年期间,奠定了他精湛的经史和古典文学基础,同时也为他研习书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隆山先生为重阳宫撰联并书写的对联:胜地立宫挹终南秀气;澄源开派弘道教真传

20出头时,时局大变,他的老师、有党员背景的李萃亭,锐意革新,将学舍改为小学,广招热血青年,作为老师的杨隆山,自然也深受熏染。

1940年秋,时任周至县长以“赤化”之名将学校关闭,将李萃亭、杨隆山以及几位教员逮捕入狱,关押将近一年,众人倍受摧残。李萃亭因病和折磨辞世,杨隆山和众位教员, 不久出狱。

之后,在友人的推荐,杨隆山去了西安。在那里,他有机会结识寇遐等书法名家,同时他在唐楷、魏碑以及《曹全碑》上狠下功夫,30出头,在西京地区已经小有名气!

建国初期,他被调任省粮食厅担任秘书,同时主编内刊《陕西粮食工作》,因为他实践能力极强,曾被当时的省长赵寿山表彰。

1978年,杨隆山离休。这之前之后,他的书法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之前,他以书法为痴念,聊以自慰;之后,他应邀到楼观台文管所帮忙,文从沈梦了解,他用书法和阅历,为当地旅游文化的整理贡献了不少心力。

在民间、在书法圈,虽然杨隆山并没有担任较高的职务,但他的字获得了较高的认可,甚至有“陕西第一行书”之称,但他对此并不以为然。

据闻,杨隆山先生对于书风的追求——秀逸,典雅,不俗,不燥。对当时就已经流行的那种狂、怪、乱的书法,先生十分厌恶。

他愈到晚年,就对自己的成就不满足,感叹自己虚掷了太多年华,等到理解书法的时候,已经到了人生晚年了……他一直认为自己有愧于“书法家”的称号。

1998年6月的一天,杨隆山度过85岁寿辰不久,与世长辞。

陕西省办公厅,省文史研究馆,县级有关单位,文化团体,生前好友,亲戚,晚辈,弟子,近千人参加了追悼会……

不久,《杨隆山书法选》、《杨隆山书法集》等作品相继出版,关于他的往事,随时光渐渐远去。但他的书法和他的品行,依旧成为乡里远近的话题。

一同纪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