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大牛市真的要來了嗎?

2019年1月初到現在,A股市場出現了一波凌厲的上漲,於是“A股大牛市是否已經啟動”的話題鋪遍網絡各個角落,有人說,這只是反彈,有人說,已經漲這麼高了,不能再追了,也有人說,A股的大牛市要來了,準備賣車賣房買股吧,真是五花八門,同樣的市場,卻有無數個不一樣的聲音;那麼,中國A股的大牛市真的要來了嗎?我們廣大股民又該怎麼做呢?

當大家在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或許正帶著疑問,或許是為了證實自己的分析,好讓自己更加堅定自己的判斷。所以當你點開這個標題的時候,我可以認為你是為了尋找這個答案,但如果你仔細閱讀下面的內容,或許,對你的炒股思維會有一個質的提升。

我首先需要指明的是,無論我的觀點是怎樣的,都不會改變你,你依然無法從這篇文章中得到你想要的答案,因為我也只是眾多股民的一份子,我的答案無非是“是的,大牛市即將來臨”或者“要謹慎,這只是個反彈”總之,非多即空,但無論多空,我都可以找到無數個理由或者證據來證明我的分析。如果你是因為不瞭解我,對我的炒股水平無從考證,那你可以假設你找了幾個國內最頂尖的股市高手,(我說的是真正頂尖的具備超強盈利能力的股市高手而不是那些所謂的知名股評人士),問問他們“大牛市真的要來了嗎”你覺得你會得到怎樣的答案呢?

事實上,你得出的依然是非多即空讓你摸不著頭腦的結論。國內期貨界曾有兩個頂尖的交易高手林廣袤與劉福厚就棉花多空展開口舌大戰,他們都是公認的具有深厚基本面功底的交易高手,但為什麼在同一時點對同一品種卻有著完全相反的看法呢?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太多太多,還記得傅海棠17年初看多橡膠,結果橡膠出現了連續幾個月的大跌,他因為16年從1500萬做到近10億的戰績讓業界所熟知,但他卻出現了這種“不可思議”的錯誤。

有個叫汪星敏的交易高手,從1萬多起家幾年時間做到幾千萬,他曾多次參加全國性期貨實盤大賽而且多次獲得冠亞軍,去年以來我就一直關注他的公眾號,去年下半年他看多蘋果,結果蘋果跌了,今年年初看空原油,結果原油漲了。或許你要起疑了,他是不是包裝出來的?又一個李大霄?如果你產生這樣的疑惑,那恕我直言,你可以註銷股票賬戶了。

前些天看了李大霄寫的一些分析文章,看下面的評論,好多負面的,說實話,我覺得李大霄不錯,分析師預測市場漲跌本身並沒有錯,這是他的本職工作,但寫負面評論這些股民,真是為他們感到悲哀,一個交易員如果不能做到高度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他就不可能盈利。更何況預測對錯本身真那麼重要嗎?

上面提到的交易高手汪星敏,上個月23號他在公眾號裡寫了篇文章《迎接股市史詩般的牛市》我們假設他只做了他提到過的蘋果,原油和準備做股票,那麼他會出現什麼樣的交易結果呢?

他的蘋果預測錯了,原油預測錯了,股票未知。那麼蘋果的交易結果只有三種可能,小賺、小虧與不賺不虧,原油也是小賺、小虧與不賺不虧,而股市則存在四種可能,小賺、小虧、不賺不虧與大賺。如果股市他預測對了,那麼最終的整體結果是大賺。如果股市並沒有出現“史詩般的牛市”,那他的交易結果依然是小虧、不虧或小賺,這才是真正高手盈利的秘訣。那他怎麼可以做到預測錯誤都只出現這三種概率呢?首先預測錯誤跟虧錢是不能劃等號的,舉個例子,去年年底平掉空單後,我同時做了瀝青和白糖的多單,瀝青成功了,但白糖失敗了。白糖做進去了,也漲了,但它上漲的方式與節奏跟我預期的不一樣,所以我選擇了平倉,小賺出場,就預測來說,我錯了,就結果來說,我是小賺出場的。

A股大牛市真的要來了嗎?

如果我進場後它沒有漲,而是掉頭下來了,我會在下個一阻力位砍倉,就會出現小虧的結果。白糖的進場理由與瀝青是一樣的,但瀝青超預期上漲。出現的是大賺的結果。交易是需要不斷試探的,一個短線功底紮實的交易員,通常試探是不會虧錢的。 而一旦試探成功就會獲得高額的投資回報。

另外,如果一個品種我們認為它要大漲,但盤面上卻沒有證明要大漲甚至走反了,那我們通常是不會出手的。不出手就意味著不會虧錢,預測只是一個側面,它需要市場本身去驗證,要不我為什麼不在底部進場而是等到現在呢!

今天早盤重倉做了恆生電子 (下圖),這是我花了兩天時間精選出來的個股,至於做它的理由會在以後的文章中分享, 期貨的歷練讓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次進單找不到防守位堅決不做,這個恆生電子如果做進去沒有漲的話我會虧2萬多塊。如果成功,那就不知道了,這隻股票作為針對這波潛在牛市的戰略佈局,自然我做單的理由肯定不單單是技術面,要是技術面就目前的市場來說我可以輕鬆選出幾百只股票,而且只需要瞄一眼就可以了。如果行情如預期,我肯定是暴賺,如果不如預期,最多虧兩萬塊,這個在我的預期之內。所以預測錯了又如何呢!如果行情出現連續上漲,我就把止損放在成本位附近,再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什麼也不做,就這麼簡單!

A股大牛市真的要來了嗎?

通過多方面的研究我認為恆生電子要大漲,或者說我預測這隻股票要大漲,但這裡面有個非常核心的東西,所有預測都只是一種假設,當你的假設沒有得到市場的驗證,這個假設本身一文不值,更何況市場是動態的,即便預測能力再強,都會經常出現錯誤,而這個錯誤本身並不能說明預測的能力。就像去年,你能預測到中美的貿易戰嗎?你預測明天什麼股要大漲,結果第二天這隻股票的莊家跟老婆吵了一架一氣之下砸到跌停,你能預測出來嗎?基本面本身也是動態的,任何情況都可能發生。

所以大家要記住的一點是,預測可做可不做,如果要做,所有的預測都只是假設,如果不做,那跟著盤子走就可以了,但策略一定要做。

當你明確了所有預測都只是一種假設,那預測所能發揮的整體效率就遠高於單純依靠跟蹤本身,就像我剛做的恆生電子,如果單純靠技術面我無法從三千多隻股票中把它找出來,即便進去我可能也拿不住單子。

而脫離了策略與市場的自我驗證單純靠預測作為交易的依據就會把交易員帶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比如我持有的恆生電子,如果沒有漲而是一路下跌那我就虧死了,而這樣的事只要發生一次都是很嚴重的創傷,那穩定盈利又何從談起呢?

明日文章預告:《如何判斷大熊市底部》

底部不需要猜,不需要預測,市場會告訴你,懂得如何判讀底部,你就會知道我為什麼在時隔六年之後的今天重返股市,當然更重要的是你可以不需要看各種評論,而輕鬆看懂底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