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之眼觀疫情

目前,新冠疫情在國內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復工復產正穩步推進、有序展開。我以我的百姓視角回望那段時光,講述我的故事。

2019年臘月左右,我所在的城市街道上開始零星有人戴口罩,有人說武漢目前出現了一種流感。當時很多人一笑而過,以為就是一種像往常一樣的季節性流感而已。這種一笑而過當然也包括我所在內的很多人。

大年三十,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春節。往年的春節張燈結綵,熱鬧非凡。但這個春節,感覺冷清了不少。街道上車輛比平日裡都少了很多。三三兩兩的人匆匆走過,與往年三十不同的是有一些人戴著口罩。天公似乎也不作美,淅淅瀝瀝地下起了雨。中午還是去了老丈人家,過了個節。老丈人家也不遠,也就十來分鐘的路程。吃完飯就匆匆回家了。下午,雨下的更大了。

大年初一,我們這裡的風俗是要到親朋好友家拜年的。但早上起來,打開微信一看,微信群裡已經炸開了鍋。群裡紛紛發言,說目前從武漢傳過來了一種流行性感冒,通過呼吸道傳播,而且傳染性高,建議大家不要聚集。後來,我們知道,這種類似感冒的疾病叫“新冠肺炎”。大家都在群裡說,今年過年就不要相互拜年串門了,等疫情過完後再聚。於是,大年初一在家宅了一天。

大年初二,一般是要到舅舅家拜年的。早上習慣性地翻看手機微信,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群裡發的消息可以看出,去往舅舅家方向的鄉鎮主路已經被堵住了,是一輛大卡車橫在了路中間。於是,我們便沒有去舅舅家。許多人和我們一樣,自覺取消了家庭聚會。下午一個人騎了個摩托車,特地去看了看堵的那個路段,感覺很震驚。我感覺到我們這裡防疫措施在加強了,一些鄉鎮主路開始採取類似的封堵措施了,不過城區主路和社區車輛和行人依然可以自由通行。

大年初三,從新聞上得知,武漢為了防範“新冠肺炎”的擴散,已經採取了嚴格的“封城”措施。頓時,感覺疫情事態的嚴重性了。這次封城是建國以來絕無僅有的。我們的村組也開始採取封路的措施了—將一堆堆土堆在進出村子的路口。機動車類的車輛出入不了了。有過往武漢經歷史的人,被要求必須上報社區。大年初三,在家宅了一天。

百姓之眼觀疫情

土堆封路

大年初四,新聞上報道說哪裡哪裡報告了多少新增確診病例。感覺疫情的擴散區域越來越廣了。社區開始挨家挨戶登記、統計人員信息。防疫工作開始走進社區了。

大年初五,本地報道開始有確診病例了。於是,整個城市都有些恐慌,社區裡也不再人員自由流動了。每家每戶被要求在社區群裡面,自報體溫、有無發燒感冒等症狀。從這一天起,在群裡自報體溫就成了每個人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了。

大年初六,從抖音等媒體上,開始有人批評類似在村口用土堆封堵路口的做法,說是這樣的做法也封堵了人們的救援通道。我也很不認同這樣的做法,於是轉發了,以示支持。不認同採用土堆封堵村口的蠻橫做法,認為應該要留出救援通道。

百姓之眼觀疫情

大年初七,村組裡路口的土堆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活動性的封堵措施,旁邊紮起了“民政救災”字樣的帳篷,各地公務員開始下沉駐村了,各地的志願者、民兵、黨員代表也紛紛參與到下沉執勤工作中來了。不由得感慨我國的動員力量。從那時起,所有進出人員一律登記並測體溫。如無特殊事宜,不得隨意流動。

大年初八,本該是上班的日子了,但要疫情似乎在加重,各地也在採取更加嚴格的防控措施。新聞上也開始報道各地非必須不得復工的禁令。於是,上班也就推遲了。


百姓之眼觀疫情

解封了

百姓之眼觀疫情

解封了

從大年三十開始一直到本地風險降為低風險地區,基本都沒有再出村組,我們也嚴格執行了封閉措施。這種情況,不僅是我們這些年輕人沒有經歷過,就是那些上了年紀的人也沒有經歷的,可以說是歷史空前的。期間也發生了許多事件,引發了輿論激烈的鬥爭,展現了讓人驚歎的精神,都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以下幾點事件,特別值得我們去回憶:1、以李文亮為代表的吹哨人,為我們打響了抗疫的前哨;2、以鍾南山院士為代表的院士,為我們撐起了抗疫的底氣;3、以雷神山、火神山建設者為代表的廣大建設者,為我們鑄就了抗疫的基地;4、一支支從全國各地來支援湖北的醫者,為我們撐起了抗疫的力量;5、一批批下沉到基層的公務員、黨員,向我們展現了什麼是為人民服務;6、廣大自願者、群眾,向我們展示了萬眾一心、團結抗疫的力量;7、部分執法者粗暴執法或無作為的,輿論場向我們展現了監督者的力量,不斷鞭策政策的監督落實。

百姓之眼觀疫情

如今,疫情在中國內地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復工復產正在有序開展。回首前幾個月抗疫的時光,有些沉重。也許,很多年以後,再重新回憶這段時光,我們會感到很驕傲,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歷史的參與者、見證者。我們正創造著新的歷史!

百姓之眼觀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