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平遙#這座城

對於平遙古城,不少人是熟悉的。這座位於山西中部的古城,早在很多年前就以世界文化遺產的名頭“攻略”過大家的目光。隨著知名度越來越大,很多人到山西旅行的時候,少不了要去平遙逛上一圈的。


說說#平遙#這座城


平遙這座城,從大處講,它整座城的規劃是十分講究的,呈現一個“龜”形。這是在四千多年前,古人依著“龜前戲水,山水朝陽,城之攸建,以此為用”的風水理念建的,寓意故土永駐、益壽延年。


說說#平遙#這座城


從細處看,城中依然處處有故事。各種商號大宅,甚至是腳下的青石板,都有許多可說道的地方。


▶▶ 進出城門的青石板路,這是進入平遙城的第一個值得留意的地方。


在這條青石板路上,至今能看到清晰的車轍印。這些坑坑窪窪的印子並不利於行車走人,但是平遙人卻沒有將其修平整的打算,甚至還架了欄杆給保護起來。


那是因為,這些深刻的印記是五百多年來,平遙人外出闖蕩艱辛歲月的見證。


說說#平遙#這座城


在那些艱難的歲月裡,無數年輕的漢子,帶上妻子或老母親做的油茶,從平遙古城出發,走向一千多公里外的內蒙古草原找生計,這便是我們熟悉的“走西口”。


說說#平遙#這座城


靠著“走西口”,平遙人把生意漸漸做大。憑藉著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們的錢袋子也日漸飽滿。


“貨車出,銀車進”,是那時平遙人經商曆程的真實寫照。進出城門的那些車轍印,就是這樣軋出來的。


而那些外出做生意成功的平遙人,往往會回到家鄉,給家裡的妻兒老母蓋上一棟棟華麗麗的宅子。


說說#平遙#這座城


如果有機會走進平遙古城,你會發現,這裡最不缺少的就是深宅大院,一排排一幢幢,滿眼古香古色,根本看不過來。看不過來的話不打緊,拎幾個重點的瞧瞧也就罷了。


說說#平遙#這座城


▶▶ 城倉巷內的趙大第故居,如果主人同意的話,建議進去瞧上一眼。


他家進門的地方有一塊大石頭,很樸素,不起眼。不過這石頭卻有其內在含義。


說說#平遙#這座城


房子主人告訴我們,這叫做腳踏實地


為家人建起大宅的山西商人們,並沒有忘記做人、經商的道理,他們將這些道理融入所居住宅的一磚一瓦中。


告誡自己、家人以及後人,做人做事要腳踏實地。進一步說,就是講究一個“”字,誠信經營


說說#平遙#這座城


為了把“誠信”的理念傳給子孫後代,平遙人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辦法。


平遙城在清代咸豐年間的時候,搞過一次大規模修繕。在這次修繕的過程中,他們就考慮著要把儒家文化融入到城市建築中。


說說#平遙#這座城


於是,他們便在城牆上建了3000個垛口、72個敵樓,這便是代表孔子的3000弟子、72賢人了。


晉商文化中有個說法,叫做“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將經商理念上升到這樣的高度,哪能不成功~


▶▶ 平遙城裡最值得說道一番的是各種商號,尤其是票號。


其中一家名為“日升昌”的商號最值得安利,它的位置就在平遙西大街上,這是一處票號舊址,就是這處舊址,記載了平遙以及晉商最輝煌的那段歷史。


說說#平遙#這座城


清道光年間,平遙城中一個叫雷履泰的商人,把自己的顏料莊改名“日升昌”,開始嘗試用匯票的方式代替在中國實行了幾千年的金銀結算。


說說#平遙#這座城


票號的功能和現在的

銀行差不多,做的是匯兌買賣。就是你把銀子交到他們櫃上,換一張他們開的匯票,憑這張票就能到別的地方取錢。


說說#平遙#這座城


不過這檔子生意並不好做,經營票號的人必須特別特別有錢,足夠供每日銀錢大量流入流出;而且還要有好的

信譽,簡單說就是口碑好,能讓大家信得過。


山西商人的信譽一直都很好,這裡還有個故事與大家分享。


相傳那時候平遙城裡有個行乞多年的老太太,突然一天拿著一張一萬多兩的匯票前來兌換。


掌櫃的連忙出來核實,原來這是老太太的丈夫生前留下的,一直縫在一件舊棉襖裡,直到今兒才被發現,於是前來兌換。


說說#平遙#這座城


老太太對這事兒本來不抱希望的,畢竟過了三十多年了,丈夫也早就不在了,說賴掉也很好賴掉。


但是日升昌的掌櫃立刻翻找以前的舊賬本,核實後馬上給老太太兌換,連本金帶利息,一毛不少。


這件事,讓“日升昌”名聲大噪。發展到鼎盛時期,它的年匯兌總額高達3800萬兩白銀,經營網點多達35處。


說說#平遙#這座城


在山西,乃至全國,“日升昌”的開辦都是開創性的,在它之後,中國才漸漸湧現出大大小小的票號,其中很大一部分票號的總部,都開在平遙。可以說,當時整個中國的金融走向和經濟命脈都掌握在平遙這座小縣城手裡。


好啦

今兒的《說說這座城》系列就到這裡

如果你喜歡平遙的話

就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感受吧


編輯 | 王琳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