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兒活,抽陀螺”,還記得兒時玩過的陀螺遊戲嗎?

陀螺,也叫“陀羅”,是一種孩子們十分喜愛的民間傳統玩具。在各式各樣的電動玩具、電子玩具風靡各地之前,陀螺在我國南北城鄉都可以經常見到。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河堤上的柳樹兒一片嫩綠。孩子們三五成群,找一塊平地,尋一席綠蔭,做抽陀螺的遊戲。陀螺在飛快地旋轉,孩子的心在歡快地跳躍,他們一邊抽打,一邊唱著富有韻律的兒歌:“楊柳兒活,抽陀螺”!孩子們的活潑天真,歡鬧快活,有時會逗引得大人也躍躍欲試,想重溫一下兒時的快樂。


“楊柳兒活,抽陀螺”,還記得兒時玩過的陀螺遊戲嗎?


抽陀螺是一種民間的遊戲抽陀螺可以一個人玩,也可以幾個人一起做比賽遊戲。最常見的遊戲是比誰的陀螺轉的時間長,先停先倒的算輸;還有一種對抗性遊戲,各自將陀螺抽得飛快,向對方的陀螺撞去,誰的陀螺被撞翻撞倒,或者被撞得老遠,誰就算輸。

整個遊戲過程極為有趣,比起現在孩子的天天上網打遊戲 ,陀螺遊戲對眼睛的好處太多了,所以,我們小時候,很少有戴眼鏡的,不像現在的孩子,一個班級得有一半以上是眼鏡哥,讓我們這些做家長的痛心不已。


“楊柳兒活,抽陀螺”,還記得兒時玩過的陀螺遊戲嗎?


陀螺有不少樣式。最簡單的,是用一段木頭削成圓柱形,下部呈尖形,尖頂上安一顆鋼珠,使其光滑、耐磨,然後再用麻繩、布繩或皮繩做一杆小鞭子。玩時用鞭梢在陀螺腰上纏幾圈,放在地上順著鞭繩纏繞的方向用力一拉,陀螺就會旋轉起來,再用鞭子不斷地抽打,陀螺就會不停地旋轉。

我的父親是一個木匠,小哥子承父業,也是做木匠這個行業,小的時候,我和小哥都喜歡玩這種陀螺的遊戲,所用的陀螺自然是父親自己做的,選用的就是這種最簡單的樣式,一個圓柱形,下面安上鋼珠,實在沒有鋼珠,就用按釘來代替。我的力氣有限,常常是抽打一會就沒勁了,而小哥則是越抽越快,陀螺在它的鞭子下飛速的旋轉,常常會吸引一些小孩前來圍觀。


“楊柳兒活,抽陀螺”,還記得兒時玩過的陀螺遊戲嗎?


如果要是冬天下雪,路面結冰,更是我們孩子的快樂,我們會在廣場上找一塊結冰的冰面,開始抽陀螺比賽。因為冰面是光滑的,摩擦阻力小,這個時候的陀螺抽起來就更加的帶勁,靈活的像個猴子,可以 用較小的力氣,帶來更多的旋轉,所以陀螺在我們東北俗稱“冰猴兒”。

陀螺雖然看上去不起眼,但其歷史也十分久遠。據考證,陀螺最遲在北宋時已非常流行,在宋人的繪畫中已能看到陀螺和小鞭子,這說明那時的陀螺同現在的模樣已差不多了。北宋末年,陀螺經朝鮮傳到日本,成為日本兒童喜愛的玩具。到明末,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介紹的陀螺,就同現在的樣子沒什麼兩樣了。


“楊柳兒活,抽陀螺”,還記得兒時玩過的陀螺遊戲嗎?


陀螺種類雖多,但基本形制大同小異。大的陀螺直徑可達十五釐米,要幾個人輪流抽打才行。最小的陀螺就是“捻捻轉”,最簡單的“捻捻轉”用一張硬紙圓片,中間插一火柴棍即成。這種長身陀螺一般高約三至六釐米,越高穩定性越差,但抽起來比較方便。短身陀螺一般高度在三釐米以內,穩定性好,但要用細鞭抽得準才好玩。


“楊柳兒活,抽陀螺”,還記得兒時玩過的陀螺遊戲嗎?

陀螺的穩定旋轉,包含著物理學上的道理,據說曾給發明原子反應堆的意大利科學家恩里科·費米以極大的啟發。陀螺身上可以塗上各種顏色,畫上各種花紋。如果在陀螺的頂面按一定比例分別塗上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那麼當陀螺飛速旋轉時,你就可以看見陀螺頂面變成一片閃亮的白色,這與太陽光由七種色光合成是同一個道理。

儘管現在隨著物資生活的不斷提高,兒童玩具種類也越來越多,但陀螺這種傳統的民間玩具仍有著它獨特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