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姬的外孫,奶奶說他是狼子野心,但真正狼子野心的人不是他

正文之前,先講一個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裡的小故事。

有個有錢人家,不知從哪裡偶然得到了兩隻小狼,就將它們和家狗混在一起餵養。開始的一段日子狼和狗之間相安無事。後來兩隻狼漸漸的長大了,還是一副很溫馴的樣子,主人漸漸忘了它們是狼。

一天, 主人白天在客廳裡小憩,迷糊中聽到幾隻狗在不停地發出嗚嗚的怒叫聲。主人感到奇怪,遂起身四周察看,沒有發現什麼異常。回到客廳躺下繼續休息,狗突然又像剛才一樣叫了起來。富人這次有了警覺,便假裝睡著來觀察情況。發現兩隻狼要趁他睡覺的時候咬他的喉嚨,狗為了阻止它們發出怒吼,不讓它們靠近主人。富人心中大駭,就殺死了兩隻狼,而且把它們的皮也剝了下來。

紀昀最後慨嘆,都說狼子野心,事實上並沒有誣衊它們啊!那兇惡的本性只不過是被深深地隱藏罷了。表面上裝作很親熱,但背地裡卻心懷不軌,更不只能用野心來說它們了。野獸並不值得說什麼,這個富人為什麼要收養兩條狼給自己留下禍患呢?

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文言文啟蒙讀本》裡,也錄入了一件和上面大同小異的故事。這兩個故事裡都出現了一個詞"狼子野心",沒想到這個詞竟然與夏姬也有割不斷的聯繫。


夏姬的外孫,奶奶說他是狼子野心,但真正狼子野心的人不是他

俗話說"小兒子,大孫子,老奶奶的命根子",但是歷史上卻有一位老太太與眾不同,竟然說自己的大孫子是"狼子野心"。她就是夏姬的親家母,晉國賢臣羊舌肸的母親。

夏姬我們都知道的,她最後嫁給了巫臣,一直生活在晉國。後來,當時已是四十多歲的夏姬,仍然冒著高齡孕產婦的危險給屈巫生了孩子,而且還是"生子數人"。

這件事在歷史上雖然沒有得到確認,但根據史籍中的記載,夏姬和巫臣至少有一個女兒。夏姬的這個女兒歷史上沒有說她叫什麼名字,《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稱她為申公巫臣氏。

美的東西總是會有人喜歡的,想必此女也像她的母親一樣嬌豔動人,竟被晉國賢臣羊舌肸(叔向)看上了,要娶她做老婆。但是叔向的母親卻不同意這門親事,她以老年人的處世經驗認為,夏姬雖美,但是名聲實在太壞了,這事地球人都知道啊。她老人家擔心夏姬這個富有詛咒的美麗基因會禍害他們羊舌氏家族。

本著"親上親,輩輩親"的原則,羊舌肸的母親想讓兒子娶自己孃家侄女,也就是羊舌肸舅舅家的表妹為妻。可是羊舌肸覺得舅舅家的表妹不易生子而不想娶。叔向的母親說那也不能娶申公巫臣氏,那是傢什麼人家啊!

老太太說,巫臣的妻子殺死三個丈夫,一個國君,一個兒子,滅亡一個國家,使兩個大夫逃亡,你能不引以為戒嗎?我聽說很美麗的事物必然也有很醜惡的一面(甚美必有甚惡)。夏姬是鄭穆公和少妃姚子的女兒,子貉的妹妹,子貉早死,沒有後代,而上天把美麗集中在她一個女人身上,必然是要用她來大大地敗壞事情。

羊舌家這位老太太的這套理論看來是臨時就事論事發揮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阻止兒子娶夏姬的女兒。"甚美必有甚惡"的結論似乎帶有辯證的觀點,但是在多數情況下是不能成立的。何況同為女人,又何必相互作難呢?


夏姬的外孫,奶奶說他是狼子野心,但真正狼子野心的人不是他

兒子,你怎麼可以娶夏姬的女兒?


叔向的母親接著用"夔娶玄妻"的事例進一步勸說兒子,從前有仍氏生了一個女兒,頭髮稠密烏黑而非常美麗,頭髮的光澤可以照見人影,名叫玄妻。她和夔結婚後生下兒子伯封,伯封的心地和豬一樣愚蠢,卻又非常貪婪,而且性情暴躁乖戾,人們叫他大豬。有窮氏后羿滅了他,夔因此而不能得到祭祀。而且夏、商、週三代的被滅亡,公子申生的被廢,都是被女人的美色所害。你娶她做什麼呢?有了特別美麗的女人,就完全可以使人改變。如果不是極有道德正義的人娶她,就必然有禍端。

叔向聽了母親的話有些害怕,便不敢再有娶夏姬女兒的想法了。

這事不知怎麼讓讓晉平公知道了,我的想象也有可能是夏姬和巫臣暗中搞的鬼。晉平公幹脆來個賜婚,強迫叔向娶了夏姬的女兒。這樣夏姬便和叔向的母親成了親家。

後來,夏姬的女兒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羊舌食我。食我剛生下來,叔向的嫂子就跑去向婆婆報喜。叔向的母親起初也是滿心歡喜,要去看看這個大孫子。走到堂前,聽到了孩子的哭聲,說什麼也不去了,折身就就往回走,並說,這孩子的哭聲是豺狼的聲音啊,所謂狼子野心,若不是這個孩子,沒有人會毀掉咱們羊舌氏。

不幸的是一語成讖,羊舌氏家族還是滅敗於羊舌食我手裡。


夏姬的外孫,奶奶說他是狼子野心,但真正狼子野心的人不是他

當時的晉國,到了晉平公八年(前550年)的時候,原來的十一家公卿世家僅剩韓氏、趙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六家。六大家族每家佔據一卿位,長期把持晉國軍政大權。而作為大夫家族的祁氏與羊舌氏,其地位在晉國也相當顯赫,權勢僅次於六卿家族。

這兩個大夫家族在祁午、叔向在世的時候,關係極為密切,兩家互相幫助扶持,尚能在世道險惡的晉國、在龐大的六卿家族的夾縫中艱難生存。然而祁氏到了祁盈、羊舌氏到了羊舌食兩個年輕人當家的時候,他們這兩個大夫家族已經開始走向瀕臨衰亡的危險境地。

特別是祁家,祁盈年少當家,由於缺乏管理經驗,祁氏內部雖已混亂不堪,但是還不至於衰亡。然而後來發生和一件事卻直接導致了兩個大夫家族的滅亡。

晉頃公時,祁氏家族中有兩個家臣,一個叫祁勝,另一個叫鄔臧,不但在私生活上極不檢點,還玩起了一種傷風敗俗的"通室"遊戲。所謂"通室"指的就是換妻而淫。一個家族的敗落甚至一個國家的滅亡往往都是由淫亂引起。當年同為晉國十一世卿之家的欒氏,就是由於當家人欒盈發現自己母親和家臣私通而發生動亂,欒氏家族也因此遭到滅頂之災。

祁盈自然知道問題的嚴重,肯定也不能姑息,就把二人抓了起來。

這件看起來本是極為平常的家族內部事務,後來卻演變成一場權力廝殺。


夏姬的外孫,奶奶說他是狼子野心,但真正狼子野心的人不是他

由於祁盈沒有聽從司馬遊叔讓他冷靜下來,先把事情放一放的勸告,以為這是他們祁氏家族自己執行家法,別人有什麼權力干涉?打算處理祁勝和鄔臧二人。

然而事實證明,祁盈確實葉子太嫩了,他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晉國權力之爭的險惡。晉頃公竟然莫名其妙地把祁盈抓了起來,這一反轉實在不能讓人明白。

有人說,這是祁勝的家人通過關係找到時任上軍佐的荀躒,荀躒又直接找到晉頃公替祁勝和鄔臧求情,頃公因為讓祁盈放人被拒絕而惱怒,反而將祁盈抓了起來。這雖然是一種猜測,歷史上也考無所證,其中的經過也不大清楚,但是這種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

還有人說,是荀躒直接在頃公面前控告祁盈違法抓人,晉頃公不問青紅皂白而抓了祁盈。

但是我認為,自從的父親祁午和羊舌食我的父親羊舌肸去世之後,六卿家庭族便有很多雙眼睛盯上了這兩塊大肥肉並打算吃掉它。而祁勝和鄔臧難道不會是他們收買或安插地祁家的臥底?不然,就憑這兩個小小的家奴,值得他們這樣費盡心思嗎?

正如每一個國家都會有忠臣和姦臣一樣,祁家也有忠心耿耿和義氣膽大的家臣。大家為主人的無端入獄感到憤憤不平,便聚在一起商議,看來主人這次凶多吉少了,這都是祁勝和鄔臧那兩個狗東西的緣故,讓他們活著更是禍害,我們還不如先把兩人除掉,先替主人出口惡氣,這樣即使主人死了也可以瞑目了!於是,幾個人把祁勝、鄔臧兩個傢伙亂棒打死。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記載,夏六月,晉殺祁盈及楊食我。食我祁盈之黨也,而助亂,故殺之。遂滅祁氏、羊舌氏。這裡的楊食我就是羊舌食我。


夏姬的外孫,奶奶說他是狼子野心,但真正狼子野心的人不是他

可是事情的整個過程,我們並沒有發現羊舌食我參與其中,《左傳》中說他之所以被殺是因為"助亂"。我們從"助亂"這個詞上分析一下,這件事情,雖然《左傳》定義為"亂",但是"亂"的定性真實原因沒有,"亂"的具體過程也沒有。若僅僅是因為祁盈"亂"了晉國法制,那麼羊舌食我可能無法"助亂"。

最大的可能就是,一開始祁盈的罪名是亂法,在他被處死之後進而抄家的時候,官府和祁氏家族則有可能發生了武裝衝突,所以事件被重新定性為"叛亂"。羊舌氏和祁氏兩家關係又極為密切,那麼羊舌食我則有"助亂"的可能了。而最終的結果,祁氏、羊舌氏兩家就此被滅。

然而即使是羊舌食我"助亂"於祁氏,也與"狼子野心"的含義沒有多大關係。所以,他奶奶說他狼子野心並不正確,但是羊舌氏因他而滅則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夏姬的外孫,奶奶說他是狼子野心,但真正狼子野心的人不是他

而早在祁氏之亂的一百多年前,春秋時期的楚國也發生過一件與"狼子野心"有關的事情。

《左傳·宣公四年》記載,楚國楚成王時,子文任楚國令尹,他為人公正,執法廉明,楚國上至文武官員,下至黎民老百姓都很敬重他。

子文有個兄弟叫子良,在楚國任司馬一職。子良的媳婦最近給他生了個兒子,取名為越椒。這天正逢越椒滿月,子良為兒子設滿月宴慶祝。司馬府一時賓客紛紜,熱鬧非凡,一片洋洋喜氣。

那天子文也去了子良那裡,第一去看了這個剛出生不久的侄兒。但當他看到侄子越椒後,心中暗暗吃驚,急忙找來子良,告訴他:必殺之。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矣。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意思就是,越椒這個孩子你一定要殺了他。他長得像熊虎一般,啼哭的聲音豺狼之吼,若一把他殺掉,長大以後必然會毀滅了我們若傲氏一族。諺語說"狼子野心",這是一條狼啊,怎麼能把他養大呢?

子良似乎並不相信子文的話,子文一再勸說,子良最終還是沒有聽從。

此後,子文一直對此事憂心忡忡,在他臨死的時候,把族人們聚到一起,告誡他們說,我死之後,一旦越椒掌權得勢,你們就趕快逃命吧,這樣或許能逃過劫難。

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去世,他的兒子楚莊王即位。這一年,鬥氏宗族中鬥克發動叛亂,越椒與鬥般一同加入平叛行動,殺死了鬥克。楚莊王為了嘉獎鬥般和越椒,而任命鬥般為令尹,鬥越椒為司馬。後來,時任楚國工正的蒍賈設計誣害令尹鬥般,導致鬥般被殺。鬥越椒升任成為令尹,蒍賈為司馬。


夏姬的外孫,奶奶說他是狼子野心,但真正狼子野心的人不是他

鬥越椒

楚莊王九年(公元前605年),鬥越椒趁楚莊王北伐,城中守備空虛之時,率鬥氏一族發動叛亂。他先殺蒍賈,並以烝野為基地,進攻楚莊王。楚莊王從大局出發,開始時採取妥協態度,並以文王、成王、穆王的子孫等"三王之子"為人質求和。但是狂妄至極的鬥越椒拒不接受。

同年七月初九日,楚莊王率軍與越椒的軍隊在皋滸(今湖北襄陽西)大戰。子越椒用箭射楚莊王。這一箭威力太猛,鋒利的箭頭箭飛過車轅,擊穿鼓架,但是沒有射中莊王,只射在了銅鉦上。

越椒又射出一箭,這一箭也飛過車轅,穿透車蓋。楚王的士兵們非常害怕,開始向後退卻。楚莊王心生一計,派人在軍隊裡到處高喊:當年我們的先君文王攻克息國,得到三枝箭,鬥越椒偷去兩枝,已經全用完了!於是楚王下令擊鼓進軍,鬥氏軍隊大敗,鬥越椒也在叛亂中被殺。事後,鬥氏慘遭滅族,若敖族的大部分勢力都被消滅,越椒的狼子野心最終沒有得逞。

此次事件是發生在楚國曆史上的最大的一次叛亂,史稱

"鬥越椒之亂"。


夏姬的外孫,奶奶說他是狼子野心,但真正狼子野心的人不是他

鬥越椒之亂


由此可見,夏姬的外孫羊舌食我並不是真正的"狼子野心"。由於"祁氏之亂"發生在"鬥越椒之亂"四十多年之後,這應該是他的奶奶由於厭惡夏姬的緣故,才借題發揮有此一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