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志願軍遭圍堵,彭德懷舉棋不定,毛主席:放棄救援,以攻代守

10萬志願軍遭圍堵,彭德懷舉棋不定,毛主席:放棄救援,以攻代守

戰場瞬息萬變,鮮有一直處於優勢的情況,真實的戰場情況之中,敵一招我一招,在對抗中尋求攻守轉化,見招拆招,化險為夷才是更為真實的戰場寫照。

志願軍在第五次戰役中曾一度深陷敵人陷阱,十萬志願軍被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包圍,身經百戰的彭德懷一時間都焦急萬分,可最終毛主席一封電報穩定了軍心,其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志願軍露短板:乘勝追擊卻入敵人陷阱

第四次戰役結束後,不可一世的美軍被志願軍打回了三八線以南,雖然兩方都有所傷亡,但戰局似乎對志願軍更加有利。彼時的總指揮麥克阿瑟似乎沒有辦法解決掉志願軍,於是杜魯門決定換人,李奇微臨危受命,接手聯合國軍的指揮。

10萬志願軍遭圍堵,彭德懷舉棋不定,毛主席:放棄救援,以攻代守

與麥克阿瑟不同,李奇微更加理性,通過對多方面的信息收集與分析,他發現志願軍發起的進攻時間往往在一星期左右,一星期過後就要進行休整,這是因為志願軍每次作戰時攜帶的糧食大約只能夠支撐一星期。

根據這一重要信息,李奇微決定:“利用聯合國軍優秀的現代化作戰能力,誘敵深入,通過將戰線拉長,而後在志願軍斷糧之時發動突擊,形成包圍圈,一舉殲滅志願軍”。而這一戰略安排具有很高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相比於行軍的速度而言,聯合國軍的坦克戰車明顯更快,這也就意味著誘敵深入後的合攏包圍成功率極高。

10萬志願軍遭圍堵,彭德懷舉棋不定,毛主席:放棄救援,以攻代守

彭老總即刻宣佈:所有隊伍就地休整停戰

第五次戰役開始後,李奇微所設下的圈套果真奏效,中東西三線部隊幾乎都在完成了既定戰略目標後,向敵人腹地不斷深入。

志願軍這樣的推進速度,在表面看來擁有絕對的士氣優勢,就連金日成與當時蘇聯派出的戰爭顧問都覺得勝利就在眼前。可在身經百戰的彭德懷看來,這並不是一個利好的趨勢。

彭德懷之所以會這樣考慮,其有三點,一是美國畢竟是一支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軍隊,戰鬥意志並不應該如此不堪一擊,同時這次美軍的撤退相比於前幾次的敗逃有明顯區別,這次的撤退十分有秩序,就像預先安排的一樣。

10萬志願軍遭圍堵,彭德懷舉棋不定,毛主席:放棄救援,以攻代守

二是美國在第五次戰役中雖看似處於下風,但傷亡卻很少,傷亡少意味著有生作戰力量不弱,那為什麼要後撤呢?明顯是在誘敵深入

三是現如今的作戰已經超出了彭老總的心理預期。按照之前的作戰安排,彭老總此階段的戰略目標,只是想聲東擊西,敲打一下東線的南朝鮮兩個軍團,所以對於接下來的作戰,彭德懷心裡沒底。於是彭老總當即決定:嚴令停止追擊,全部隊伍就地休整。

彭老總舉棋不定,毛主席決定“放棄救援”

雖然停止了追擊的步伐,但聯合國軍的計謀可以說是成功實現了誘敵深入,彼時的美軍完全有條件可以實現合攏包圍。志願軍全軍進行戰略休整之時,聯合國軍出動了近十五萬的兵力由各個戰線對志願軍發動了總攻。

10萬志願軍遭圍堵,彭德懷舉棋不定,毛主席:放棄救援,以攻代守

利用超強的機動性,迅速向志願軍縱深突入近四十公里,攔腰砍斷了宋時輪的第九兵團,穿插到第二十七軍和第十二軍身後,直至最後導致王近山所率領的第三兵團左翼與宋時輪所率領的第九兵團右翼徹底失去聯繫。

不僅部隊遭到穿插孤立,整個外圍也幾乎形成了包圍圈,志願軍第十二軍、二十七軍、六十八軍一八零師近十萬大軍深陷重圍,與其他所有部隊斷絕了聯繫。彭老總得知這一消息後,一反常態的緊張焦慮了起來。

此時的十萬大軍已經陷入了美軍的包圍之中,如果無法實現突圍,這十萬志願軍將面臨全殲的可能,朝鮮戰場勝利的天平也會因為此戰傾向美軍。彼時的彭德懷揹著手不停地在指揮部踱步,焦急萬分。

10萬志願軍遭圍堵,彭德懷舉棋不定,毛主席:放棄救援,以攻代守

等待無法解決問題,此時的戰局也經不起等待。於是彭老總立馬召開了緊急會議,會議中,彭老總專注地審視著作戰圖,會場極其安靜,面對這一次的戰局,似乎大家都沒了辦法。

對於這種情況,救是必須要救的,一方面這十萬志願軍中每一名戰士都是為國效命的鐵血漢子,大多都是參加過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功勳隊伍。

另一方面,這十萬志願軍的生死存亡更關乎著朝鮮戰爭的走向,如果想不到應對辦法,全軍覆沒也並不是沒有可能。一時間身經百戰的彭老總也沒了招,抓緊電告毛主席,詳盡如實的彙報了戰場情況。

10萬志願軍遭圍堵,彭德懷舉棋不定,毛主席:放棄救援,以攻代守

彼時的毛主席正與周恩來商討志願軍後方勤務司令部建設的問題,但在得知這一消息後,立馬結束了與周總理的談話,迅速回到書房,第一時間拿出作戰地圖,開始研究對策。

大約兩三個小時,毛主席的書房裡沒有任何動靜,充斥著緊張的氣氛。傍晚左右毛主席電告彭德懷:一是根據目前戰況,建議立即放棄大規模救援行動。二是以攻代守。美軍能夠實現穿插繞後,那我軍同樣可以實現,甚至反包圍,同時建議被圍困的兩個軍配合主力部隊,在全線進行反穿插。

“放棄救援,以攻代守”是毛主席對於此次戰役的核心部署,彭老總見報後,茅塞頓開,走出了固化思維模式。

10萬志願軍遭圍堵,彭德懷舉棋不定,毛主席:放棄救援,以攻代守

彭德懷當即傳達了毛主席的指示精神,並作出相應部署,命令東中西三線根據現實情況進行反穿插,尋找恰當時機實現突圍。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彭德懷動員安排東中西三線開始尋找機會主動實現反突圍,效果甚好,在戰場之上形成了美軍與我軍不斷實現包圍,再突圍的局面。

志願軍雖然實現了突圍,但並未真正脫離危險。所以彭德懷決定找一支隊伍拖住美軍追擊的步伐 ,堅守鐵原三天,以掩護大部隊撤退。為此彭老總安排六十三軍承擔了鐵原地區的阻擊任務。

10萬志願軍遭圍堵,彭德懷舉棋不定,毛主席:放棄救援,以攻代守

在這場阻擊戰之中,美軍指揮官範佛里特用數倍於往常的彈藥量轟炸鐵原區域,六十三軍硬生生地拖住了聯合國軍三天的腳步,最後整個六十三軍僅存不到萬人,這一場悲壯的戰役便是著名的“鐵原阻擊戰”,也正是因為這這一場阻擊戰,為整個志願軍大部隊的突圍提供了絕對的幫助。

此次成功化解戰場危機後,朝鮮戰爭總體局勢發生變化,運動戰、拉鋸戰的階段由此拉開,為後期停戰談判打下了良好基礎。

戰爭的本質便是攻守的轉化

如果說彭德懷負責的是朝鮮戰場之上的排兵佈陣,那麼毛主席更像是運籌帷幄的幕後統帥。此次化險為夷,集中體現了毛主席的戰略智慧。首先放棄救援是對戰爭攻守轉化的高度認識。

10萬志願軍遭圍堵,彭德懷舉棋不定,毛主席:放棄救援,以攻代守

拿破崙曾說:“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進攻與防禦,作為戰爭形態的兩個部分,是具有辯證統一的關係的,如同硬幣的兩面,既鬥爭又統一,既相互對立又密不可分。在一定的條件下,二者又相互轉換,構成了戰爭的全貌。

在這一次戰役中,聯合國軍已經實現穿插包圍的態勢,如果此時一味的救援,偏向於防守,無異於加大兵力投入,先不說成功率如何,這樣無疑加大了損失風險,但如果內部發起反穿插,也就是“自救”,很有可能形成“內部開花”的向好局面。

因為相比於進攻者已經構成的姿態而言,防禦者相對靜止,如果防禦者突然打破了靜止狀態,轉而進入進攻姿態,就可以打對手一個出其不意,進而產生奇效。

10萬志願軍遭圍堵,彭德懷舉棋不定,毛主席:放棄救援,以攻代守

其次是反穿插繞後具有很高的操作性和成功率。穿插作戰是我軍善用的作戰手法,如同地道戰一樣,都是經過了實際戰爭的洗禮與檢驗,所以說,我軍在穿插作戰方面擁有極高的熟練度,再加之志願軍絕大多數都是參加過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將士,作戰素質都是極高的。

毛主席能夠提出反穿插,以攻代守並非無稽之談,而是建立在這種極高的操作性與可行性之下的結論。

遠在千里之外的毛主席能夠對朝鮮戰爭做到運籌帷幄,實在是讓人佩服,此次決策中,毛主席能夠反其道而行之,置之死地而後生,無疑是中國軍事智慧的最高體現,不僅最大程度地保住了志願軍的有生力量,更讓美軍見識到了中國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