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勝任大兵團指揮的將領有6人,為何沒考慮劉伯承


抗美援朝,勝任大兵團指揮的將領有6人,為何沒考慮劉伯承

浴血三八線20

作者:相忘於江湖

抗美援朝主帥之爭,即林、粟、彭三人誰才是第一人選,歷來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我們再把視線放寬一點,我軍最有名的戰將,也是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的高級將領,主要有6位:彭德懷,林彪,劉伯承,徐向前,粟裕,陳賡。

這6位戰將的1950年,在各自的崗位上都很繁忙。

抗美援朝,勝任大兵團指揮的將領有6人,為何沒考慮劉伯承

一、劉伯承、徐向前、陳賡各有重任

1950年,劉伯承在西南的任務很重:組織18軍,在新疆部隊配合下進軍西藏;改編起義、投誠和俘虜90萬,改造舊機構人員50萬;在3月~10月,剿滅土匪68萬。

還有土改、成渝鐵路建設、與西藏當局談判。10月7日~24日,18軍發起昌都戰役,殲滅藏軍主力5700多人,進軍拉薩。11月劉伯承到京,同毛、周商討創建陸軍大學。

抗美援朝,勝任大兵團指揮的將領有6人,為何沒考慮劉伯承

劉、鄧、賀經略西南

1949年10月19日,徐向前被任命為總長,由於身體欠佳。1950年初,由聶榮臻代理總長。

從太原戰役後期直到1953年,徐一直在與病魔作鬥爭。

抗美援朝,勝任大兵團指揮的將領有6人,為何沒考慮劉伯承

徐向前與夫人黃傑

1950年1月,陳賡在滇南戰役殲敵8軍、26軍2萬餘人。2月,和宋任窮率部駐昆明。3月參加西昌戰役。7月,帶領工作組前往越南,與胡志明25年後在太原省再次見面。9月16日~10月12日,邊境戰役殲滅法軍8000多人。11月勝利回國,29日抵京。

抗美援朝,勝任大兵團指揮的將領有6人,為何沒考慮劉伯承

陳賡在越南援越抗法

1951年1月第三次戰役,陳賡到抗美援朝前線轉了一圈,還在宋時輪九兵團住了幾天,後回國。

2月19日,彭德懷回國彙報戰況、請求援兵,建議陳賡帶三兵團入朝。4月25日,陳賡被任命為三兵團司令員兼政委,下轄12、15、60三個軍,但陳賡因病缺席了第五次戰役。

1951年10月陳賡因病回國,1952年3月入朝替換彭德懷,6月回國組建軍事工程學院。

二、不贊成出兵的林彪,是主席心中第一人選

在公開的史料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元帥之中,只有彭、林會當面頂撞主席。儘管林多次與主席發生分歧,如1930年“紅旗到底能打多久”,1935年“弓背路”和“弓弦路”,1948年10月攻打錦州的猶豫,但主席對他的信任不減。

1950年7月7日,總理主持國防問題會議,參加:朱老總、代總長聶榮臻、林彪和譚政、總政羅榮桓和蕭華、總情報部李克農、總後楊立三、作戰部李濤、裝甲兵許光達、海軍蕭勁光、空軍劉亞樓、鐵道部滕代遠、炮兵蘇進等。除了三總部,只有林彪和譚政參加,這很能說明主席在選將上的傾向。

抗美援朝,勝任大兵團指揮的將領有6人,為何沒考慮劉伯承

影視劇中的林總

林是主席一步步看著成長的,自然是第一人選。林為主帥,有5點優勢:

1、東北邊防軍大多是四野部隊,林也參與了組建;2、林在解放戰爭“三大戰役有其二”“渡江戰役有其半”,熟悉大兵團作戰;3、林深受主席賞識,主席評價林打仗又狠又刁;4、林和朝方一些領導人在東北共同戰鬥過,在蘇聯治病期間和蘇軍將領也交往過,磨合問題少;5、半島冬季很長,而林在東北有三年多大部隊冬季作戰經驗。

但林彪始終不贊成直接出兵援朝,這一次主席也沒能說服這位“紅軍之鷹”。

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後,美國偵察機飛到了東北上空,確定志願軍主帥人選迫在眉睫。9月下旬,主席就入朝參戰等問題和林彪進行了長談。雷英夫回憶,林彪上策是“出而不戰”,中國可派重兵駐紮東北,一方面保衛邊境,一方面作為朝軍的戰略支持,而朝軍可以採取游擊戰與美軍周旋。

從志願軍入朝兵力部署看,主席幾乎全盤採納了林彪的意見。但由於美軍推進太快,40軍和42軍很快與敵接火,“出而不戰”的計劃落空,志願軍開始了與“聯軍”硬碰硬。

三、與林彪同歲的粟裕,身體狀況也出了問題

林彪年少時身體不強健,進入黃埔有所好轉。1938年3月,林彪被閻錫山哨兵誤傷,損及脊髓神經。後到經蘇聯治療,但留下了“三怕”毛病:怕光、怕水、怕風。

還有,林彪喜歡不斷地聞火柴燃燒的味道。有時他會臉色發白,身體虛弱,渾身出汗。1950年下半年,林彪身體狀況不好,而並非怯戰,主席也不便勉為其難。

與林彪相似,戰神粟裕也曾與主席出現戰略上的分歧,如1948年南線作戰從“渡江躍進”轉為“殲敵主力於長江以北”。但還是被主席兩次點將,擔當攻臺和邊防軍司令員。

抗美援朝,勝任大兵團指揮的將領有6人,為何沒考慮劉伯承

抗戰時期的粟裕、朱德、陳毅

1949年6月,毛澤東給粟裕電報第一次明確攻臺作戰。攻臺部隊從最初30萬增加到65萬。戰爭爆發後,6月27日,杜魯門下令第七艦隊進駐海峽,此事擱置了起來。

7月10日,第二次保衛國防問題會議上,林彪提名粟裕為入朝部隊先期主帥,到東北帶兵。

會議任命粟裕為邊防軍司令員兼政委,蕭勁光為副司令員,蕭華為副政委,李聚奎為後勤司令員。15兵團轄38軍、39軍、40軍以及特種部隊,成立東北空軍司令部,統一由四野特司指揮。

抗美援朝,勝任大兵團指揮的將領有6人,為何沒考慮劉伯承

從此可以看出,粟裕是入朝部隊先遣司令。按《粟裕年譜》,由於身體原因在青島花石樓療養無法到任。蕭勁光、蕭華一時也無法到任。會議聯名致函主席,邊防軍先歸東北軍區指揮,等粟和“兩蕭”赴任後再成立司令部,主席同意。由於身體原因,粟裕一直沒有到職。

四、中途參會的彭德懷直言:打完再建!

10月4日,北京開會商討援朝問題。

出席有的11人:毛、朱、劉、周、任、陳雲、高、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張聞天。列席10人:李富春、羅榮桓、林彪、鄧、饒、薄、聶、楊、鄧子恢、胡喬木。

下午4時,彭德懷專機從西安到達北京西郊機場,會議三點已經開始。

在會議上,林彪擺出援朝出兵的不利條件,主要有5點:

1、國內打了20多年仗,尚未完全解放,新區未土改,元氣未恢復;2、建國不久百廢待興,國力很弱,沒有能力再打大仗;3、我們沒有同美軍較量過,仗打起來沒有界限,頂不住美軍會把戰火到東北;4、我軍打蔣軍有把握,但美軍有陸海空軍,工業基礎雄厚,還有原子彈;5、為了拯救一個幾百萬人的朝國,打爛一個5億人口的中國,是不划算的。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打這一仗。

林彪發言得到不少共鳴,聶、薄等人回憶,一些人認為蘇聯參戰或共同出兵比單獨出兵好。

彭德懷當天沒有發言,第二天下午發言鮮明表態:“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最多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就是。否則等美國佔領整個半島,問題更復雜。如果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海上,擺在我們家門口,它想發動侵略,隨時都可以找到藉口。與其晚打不如早打,打完了再建設。”

抗美援朝,勝任大兵團指揮的將領有6人,為何沒考慮劉伯承

彭德懷與夫人浦安修

最後主席拍板:我們可以寫出百條千條理由不出兵,但現在美國矛頭直指我國東北,假如它真的把半島搞垮了,即使不過鴨綠江,我們的東北也時常在它的威脅中過日子,要進行和平建設也會有困難。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

主席秘書胡喬木回憶:“我在主席身邊工作了二十多年,記得有兩件事使主席很難下決心。一件是1950年派志願軍入朝作戰,一件就是1946年我們準備同蔣軍徹底決裂。”

最後會議達成共識: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10月8日,主席發佈命令組建志願軍,任命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委。10月12日,總理在黑海與斯大林討論空軍支援無果,雙方一度決定放棄北方。10月19日,志願軍還是毅然渡過了鴨綠江。

抗美援朝,勝任大兵團指揮的將領有6人,為何沒考慮劉伯承

三千里江山如畫,援朝保家衛國。誰敢橫刀立馬,還看彭大將軍!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