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說到底是民族的自信

來自:前線客戶端

文化自信,說到底是民族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文化自信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個整體,它們之間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繫。要看到,文化自信是增強和提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支撐保障和強大精神力量,但同時又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文化反映。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自信植根於中華民族發展的現實土壤之中,植根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民族的自強自信。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文化是觀念形態,是物質世界的派生物,是第二性的;文化根源於物質世界,又反作用物質世界。任何文化,從來都不是孤立的現象,是和經濟社會有著千絲萬縷聯繫,是處於經濟社會發展之中的,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反映,是依附於國家和民族實體之上的。文化自信作為文化理念、觀念範疇、意志信念,有著文化自身的因素,但歸根到底是植根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土壤之中。文化自信力的高低、強弱,背後有著深刻的經濟政治緣由,既為經濟社會狀況所左右,又從文化心理的視角反映著國家和民族的興衰起伏和發展軌跡。


文化自信思想理念的確立,不是偶然的、隨意的,有著深刻的歷史必然性和時代大背景。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經濟騰飛、社會發展,綜合國力大增、人民生活改善、國際地位提升,物質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物質世界的巨大變化也必然影響和投射到精神世界上來,人們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極大的解放和豐富。正是在這樣的情勢下,歷史人物文化熱、古代地域文化熱、古典詩詞文化熱、漢字文化熱、中國飲食文化熱、中醫藥文化熱、成語典故文化熱、故宮學文化熱、對外文化交流熱等一個接一個的文化熱應運而生,彰顯著中華文化的自信心和自信力。尤其是國學熱和傳統文化熱格外醒目,屢遭冷遇和責難的命運似乎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這是新時代發生在文化領域的一個深刻的歷史性變化,毫不誇張地說,這個文化現象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而出現的,反映了我國生產力的大發展帶來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大提升,反映了社會主要矛盾所發生的變化。
從國學熱、傳統文化熱興起並持續升溫,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倡導和踐行,再到文化自信這樣一些重大思想文化理念的確立,反映了新時代思想文化發展遞進的歷史足跡,體現了思想文化建設的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標示著我們的思想文化不斷走向自覺,走向更高境界,這顯然是文化自信力的增強,是文化自信力的充分展示。這說明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有了更深刻的把握,同時要看到,這也是中華民族自立、自省、自尊、自強的文化寫照。正是從這個角度,我們說新時代包括國學熱、傳統文化熱在內的文化自信,說到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國家民族自強的文化反映,透射著中華民族身份的認同和自豪,折射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自尊心的提升。所以說,文化自信是隨著新時代中華民族走向富強和實現偉大復興而來的,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而來的,深層次的根本原因是我國經濟發展、政治昌明、社會進步。當然,其背後強大的支撐和力量,自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來源:《前線》2017年第11期,原標題是“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強大精神力量”
作者:張曉林,求是雜誌社原總編輯
編輯:許海 梁齊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