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伴孩子讀書?一位國際學校老師和媽媽的親子閱讀方法論

如何陪伴孩子讀書?一位國際學校老師和媽媽的親子閱讀方法論

圖 | 來源於unsplash.com

文 | 遊媽


閱讀,對個體的精神成長至關重要。沒有閱讀就不可能有個體心靈的成長,不可能有個體精神的完整發育。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一顆神奇的種子。童年蘊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而閱讀能夠喚醒這種潛在的美好與神奇。

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閱讀都有兩個重要的階段。一是學習閱讀(Learn to read)階段,二是閱讀學習(Read to learn)階段

學習閱讀階段通常是在幼兒園到小學二年級的階段。這個階段孩子認識字詞有限,還不能完全獨立閱讀。所以大人會給孩子進行閱讀講述,從字數較少的繪本故事開始,孩子能認識一部分漢字或者英文單詞後,可以嘗試閱讀橋樑書進行過度,這種書比繪本圖片少,文字比繪本稍多。到了三年級後,就可以進行自主閱讀階段了,即通過閱讀來學習階段。

今天,我主要分享低幼階段孩子學習閱讀(Learn to read)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低幼階段孩子的閱讀開始於童話故事和繪本,以虛構類文學作品為主。所以我本篇文章談到的閱讀技巧主要是針對繪本故事和童話故事等虛構類文學作品。

在談閱讀方法之前,我們得了解低幼階段孩子閱讀(中文和英文)需要達到的目標,我把它總結如下,供大家參考:

1、對閱讀有濃厚興趣。

2、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3、能流暢朗讀。

4、能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

5、能理解文本。


一、閱讀管理工具


早期家庭閱讀的氛圍薰陶非常重要,我先給大家介紹幾個家庭閱讀管理工具:

1、家庭閱讀角

在家裡應該有一個專屬的閱讀空間,這樣能夠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閱讀分享和家庭討論會也可以在此舉行。

如何陪伴孩子讀書?一位國際學校老師和媽媽的親子閱讀方法論

2、閱讀記錄單/閱讀存摺(Reading logs)

孩子能夠記錄自己讀過的書單,進行一些總結和記錄。孩子看著存摺的增多會非常有成就感。

如何陪伴孩子讀書?一位國際學校老師和媽媽的親子閱讀方法論

如何陪伴孩子讀書?一位國際學校老師和媽媽的親子閱讀方法論

3、閱讀馬拉松

如果家庭所有的成員都能一起參與閱讀,和孩子來個閱讀馬拉松比賽,並且把階段性成果展示在房間牆上,也是一個非常棒的親子互動。家庭成員參與讀書計劃的人的姓名都可以放在下面。每讀一本書,寫上名字後貼上。跑到一些點後還可以設置一些獎勵的措施。這樣能讓家裡的閱讀氛圍比較濃厚,而且孩子也會更有閱讀成就感和閱讀熱情。

如何陪伴孩子讀書?一位國際學校老師和媽媽的親子閱讀方法論

4、家庭新聞板

每天晚上家人可以抽10分鐘的時間,學習或者瞭解一件跟閱讀書籍相關的事情,並且有儀式感地畫下來。


二、閱讀技巧


有了好的環境和閱讀鼓勵機制加持,我們再來講閱讀技能的培養。我將從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後來進行分享。

閱讀前

預測閱讀策略

封面的預測方式,可以通過下面的可視化思維方式圖表來思考。可以寫字畫畫,或者單純思考即可。這是一種很好的預測方式。可以提問孩子:

1、看到圖片後,你想到了什麼?

2、你認為會發生什麼?

3、對於故事你有什麼問題嗎?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鍛鍊孩子的閱讀推理能力,並且也能激發他讀故事的興趣。

如何陪伴孩子讀書?一位國際學校老師和媽媽的親子閱讀方法論

閱讀中

1、誇張的表演

如果孩子在非常小的時候,還沒有識字量,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閱讀時需要聲音誇張,肢體動作表演來進行閱讀,甚至有時候可以穿上顏色鮮豔的衣服,扮演動物來給孩子讀書,會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2、肢體語言互動

可以在讀書前設定如果聽到一些動物名就要模仿這種動物。或者聽到一些動作詞,就要把動作比劃出來。這樣的讀書,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一般孩子都會非常喜歡。

3、角色對話

如果孩子有一定的識字和識詞基礎,可以跟孩子進行角色扮演,揣摩書中人物語氣進行閱讀。

4、節奏語言的跟讀

繪本和故事中有些語言是有節奏的,比如故事中有節奏的歌曲,重複的段落,可以讓孩子拍拍手,跺跺腳有節奏地跟讀。一來對孩子理解故事情節有用,二來積累了大量語言的輸入。

比如:安房直子故事《下頭一場雪的日子》中艾蒿草出現前後兔子唱的歌不一樣。

艾蒿草出現前兔子唱的歌為“兔子的白色,是雪的白色。單腳,雙腳,咚咚咚”。

艾蒿草出現後兔子的歌聲為”兔子的白色,是春天的顏色,是艾蒿草背面的顏色。單腳,雙腳,咚咚咚“。

這樣的歌曲第一次出現時,可以讓孩子唱頌,可以拍著手讀,跺著腳讀,拍肩膀讀,都可以。把孩子的各種感覺器官調動起來。因為後面還會出現,這樣孩子印象就較為深刻了。而且這樣的語言富有節奏,能培養孩子語感,也能提高孩子閱讀的參與感。一段時間後可能提起這個故事孩子印象最深刻的語言就是這種富有節奏性的語言。

5、把你的思維講出來(Think Aloud)

在閱讀中,在重要的地方停下來,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此時你的思考和理解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幫助孩子建立“閱讀思考意識”。

例如繪本故事《幸運的一天》當小豬被狐狸抓住後正要吃時,小豬建議說讓狐狸把它洗乾淨了再吃時。我就會停下來,把我的思考:小豬為什麼要讓狐狸洗乾淨它再吃呢?是有什麼目的嗎?是為了拖延時間等人來就它嗎?我會把我的這個思考過程講出來。這樣孩子也會在這種過程中學習思考。

閱讀後

孩子們閱讀故事後,家長要注重閱讀理解的指引,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1、 複述故事

複述故事是低幼階段孩子訓練的核心能力,可視化思考方法能提供很好的幫助。

1.1、故事山

每個故事就像爬山一樣,故事中的問題就像登山一樣,登到了山頂我們就鬆了一口氣,解決了問題,之後就可以欣賞風景。下山的過程就是我們收穫的過程,總結的過程。

如何陪伴孩子讀書?一位國際學校老師和媽媽的親子閱讀方法論

1.2、故事路線圖

有些故事地點變化比較明顯的,我們可以真的給故事畫一個地圖,這樣孩子們看著地圖就真能把故事給講出來了。

如何陪伴孩子讀書?一位國際學校老師和媽媽的親子閱讀方法論

1.3、故事地圖

故事路線圖能讓故事比較詳細的講完,但是我們如果想要簡單複述一下故事。那我們只需要抓住故事幾個關鍵點就可以了。

人物:指在故事中能說話,或者能思考能感知的事物。可以是人,動物,或者其他精靈。

環境:指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

問題:故事的矛盾點。

解決問題:故事的發展過程。

結果:故事的結果和影響。

我們可以用下圖來進行引導。

如何陪伴孩子讀書?一位國際學校老師和媽媽的親子閱讀方法論

2、環境描寫有意識的指引

環境描寫我們可以使用五感圖進行引導。

3、與書中人物進行對話鏈接。

家長可以讓孩子給書中出現的人物寫一封信,或者說一句話。

如何陪伴孩子讀書?一位國際學校老師和媽媽的親子閱讀方法論

4、創編故事

讀完了故事後,我們也可以引導孩子一步步創編故事。家長可以一步步提問引導孩子,最後創作完成後可以讓孩子按照提問的順序把故事重新組合起來。

如何陪伴孩子讀書?一位國際學校老師和媽媽的親子閱讀方法論

5、多元智能開發

如果有時間,我們可以帶領孩子做手工。例如學習完繪本故事《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後,我們可以帶領孩子繪製故事中的人物天鵝,既可以鍛鍊孩子藝術審美能力,動手協調能力,還能加深孩子對故事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更好的與自我生活相聯繫。

如何陪伴孩子讀書?一位國際學校老師和媽媽的親子閱讀方法論


三、寫在最後的話


親愛的朋友們,今天遊媽針對低幼階段孩子們的親子閱讀技巧就分享到這裡了,親子閱讀被譽為最便宜也最高貴的養育方式

,希望遊媽的這些方法能夠幫助到你們,讓你們和孩子一起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親子閱讀,父母在閱讀中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一同徜徉在知識和愛的海洋中,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營養成分。

親子閱讀貴在堅持,長期的堅持才能收到意料之外的驚喜哦!

論教 · 讀書 · 養娃,陪伴成長,一起走過,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遊媽遊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