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中國》:攀交情拉關係的社會,其實是差序格局的鄉土社會

之前,在深圳的地鐵上,有一名穿著阿迪的藍衣男子,對著坐在座位上的三民農民工進行辱罵,稱他們身上都是細菌,不像人的樣子,倒像討飯的。


《鄉土中國》:攀交情拉關係的社會,其實是差序格局的鄉土社會


視頻被傳播上網絡後,網友們紛紛表示憤概,這男子哪來的優越感呢?

這樣的事例不少,有些城裡人都覺得鄉下人土氣,心裡總有著一種莫名的優越感。

其實,中國社會的基層就是鄉土性的,這些土頭土腦的鄉下人,他們才是社會的基層。

費孝通所著的《鄉土中國》,就描繪了這麼一個鄉土社會,它是現實中國的基層結構,用深入淺出的語言道出鄉土社會的社會結構、文化模式和權力結構等等,能讓我們清晰地看透百變的現代社會現象,抓住本質。


《鄉土中國》:攀交情拉關係的社會,其實是差序格局的鄉土社會


作者費孝通是著名的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曾任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學學會會長,獲得過國際應用人類學會馬林諾夫斯基等多個獎項。

費孝通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抗戰時期,在雲南開展實地研究工作。當時,他的團隊成立了一個小規模的研究室,主要是幫忙年輕的朋友一起下鄉調查,《鄉土中國》這本小冊子就是田野調查研究的附屬品,是四十年代後期費老先生在西南聯大和雲南大學所講的“鄉村社會學”課程的內容。

《鄉土中國》雖然是本小冊子,語言也簡單通俗,但是內涵十分豐富,下面我來分享一下其中的三點共鳴之處。

第一、關於鄉土社會的文字

很多城市人藐視鄉下人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覺得他們沒有文化,不認識字,是文盲。


《鄉土中國》:攀交情拉關係的社會,其實是差序格局的鄉土社會


但是其實,不是鄉下人不懂文字,而是鄉下人不需要文字。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有著數千年的農耕文明。與遊牧業和工業不一樣,土地是鄉土社會的命根子,人們只能靠土地而活,所以鄉下人也只能安土重遷。

鄉土社會也就只能是一個生於斯,長於斯、終老於斯的社會。

如果是處於一個信息頻繁變動的社會,那我們很需要使用文字,因為過多的信息會相當考驗我們的記憶力,所以需要用文字來記憶那些爆炸的信息流。


《鄉土中國》:攀交情拉關係的社會,其實是差序格局的鄉土社會


但鄉土社會是一個如此穩定,缺少流動的社會。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鄰里之間親密無間,朝夕相處,彼此熟稔,每天都是固定的流程化生活,那套模式和那些人都是刻進骨子裡的,不需要用大腦記憶。

大概就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狀態。


《鄉土中國》:攀交情拉關係的社會,其實是差序格局的鄉土社會


在這種社會,用不上文字,語言已經足夠傳遞世代的經驗。

況且,文字也是很有侷限性的,很多意義無法用文字傳達,在鄉土社會這種親密群體中,表情、肢體動作都能比文字更能傳情達意。

作家亦舒說過:“文字的能力有限,很多感覺非筆墨可形容,像傷心欲絕這種事,你還可以講得出來?那你還不算太過傷心。”

所以,在傳統的鄉土社會中,並不是鄉下人學不會文字,而是他們用不上文字。

第二、關於鄉土社會的格局

不說作為基層的鄉土社會,就算是現代社會,也同樣存在彼此之間攀交情、拉關係的習慣。

就連外國人現在也懂了,如果要在中國做生意洽談合作,首先就先要去拉一下關係。


《鄉土中國》:攀交情拉關係的社會,其實是差序格局的鄉土社會


新加坡聯昌國際私人銀行業務經濟學家宋城煥(音)就建議過,如果要在中國拓展業務,就要在潛在合作的中國公司裡打造個人聯繫,如果一時沒有,也要想辦法挖掘。

且不評論這種社會現象,就解釋一下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

西方社會與中國傳統的鄉土社會是完全不同的社會格局,按費老先生的定義,西方社會是團體格局,由若干個人組成一個個團體。

就像捆柴一般,幾根稻草束成一把,幾把束成一紮,幾扎束成一捆,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家都立在一個平面上,各個人對於團體的關係都是相同的,如果有組別和級別,那也是事先規定好的。


《鄉土中國》:攀交情拉關係的社會,其實是差序格局的鄉土社會


但是鄉土社會不一樣,它是個人為中心,如同在水中投入石子,推出一圈圈的波紋,越接近中心,紋路越強,越接近邊緣,紋路越弱,所以稱之為差序格局。

這種推及的波紋就是彼此之間的聯繫,你離我越近,紋路越強,聯繫也越強,我對你自然比對別人要好。


《鄉土中國》:攀交情拉關係的社會,其實是差序格局的鄉土社會


因為這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社會格局,所以重點也在一個“私”字,也就是一種私人的關係。

所以遇事都要先估量一下彼此的距離和關係,如果關係近,那就凡事有商量;如果關係遠,那就別怪我不近人情了。

費老先生解釋的這兩種社會格局的差別,讓我們對社會上存在攀交情、拉關係的社會現象頓時醒悟,在鄉土社會中誕生而來的中國現代社會,仍然沒有捨棄鄉土社會的格局。

第三、關於鄉土社會的男女關係

鄉土社會的感情模式是阿波羅式的,自有其秩序,人們所做的只不過是穩定和維持它,這種模式的精神所追求的是現世安穩,不需要男女之間發達的感情,這種兩性之間的戀愛只會破壞穩定的社會關係,所以鄉土社會的男女之間的感情是淡漠的。


《鄉土中國》:攀交情拉關係的社會,其實是差序格局的鄉土社會


但現代社會的感情是浮士德式的,生命是在永遠不停地克服阻礙和衝突,男女之間是在不停地創造中追求兩者的統一,感情也愈加發達,這種模式依賴於不斷地推陳出新。

費老先生認為,這種浮士德式的感情是與穩定的鄉土社會相礙的,因為它不僅使社會關係無法穩定,也會使依賴於社會關係的基本事業無法順利經營,例如生育事業。


《鄉土中國》:攀交情拉關係的社會,其實是差序格局的鄉土社會


在北京召開的“第五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中,攜程集團執行董事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梁建章表示,現在中國的生育率在去掉二胎的堆積效應後,生育率為1.2%,遠低於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生育率。

生育率的日益降低,現代社會浮士德式的男女感情也貢獻了一部分的影響。

第四、結語

費孝通的《鄉土中國》的初版距離現在也有七十多年了,但是就算放在現在,我們讀起來依然會有恍然大悟之感,因為即使世代變遷,其中的問題與本質也仍舊在。

它揭示出來的中國問題,撥去了我們眼前的迷霧,使我們對中國核心價值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這也是,為什麼過七十多年了,依舊要去重讀它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