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中國“友誼勳章”,授予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促進中外交流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作出傑出貢獻的外國人,為國家最高榮譽。設立頒授中國“友誼勳章”,旨在通過樹立中外友誼典範,向世界傳遞友誼和平、公平正義等基本理念,增進世界對中國的瞭解。

勞爾·卡斯特羅·魯斯

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勞爾·卡斯特羅·魯斯,男,1931年6月生,古巴籍,古巴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古巴革命領袖,長期擔任古巴黨和政府重要職務。對華友好,積極促成古巴在拉美地區率先同新中國建交,是中古關係的重要奠基人、中拉關係的積極倡導者和推動者。將對華關係確立為古巴外交的優先發展方向,並堅定致力於將古中友誼發揚光大,在重大問題上堅定支持中國,高度認同我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強調中國是維護國際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繁榮的關鍵建設性力量,支持中國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

瑪哈扎克里·詩琳通

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瑪哈扎克里·詩琳通,女,1955年4月生,泰國籍,泰王國扎克里王朝王室主要成員。深受泰國民眾愛戴。對華十分友好並懷有深厚感情,中國文學、歷史文化造詣深厚。已訪華48次,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廣泛、全面、深入瞭解中國,積極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傳播中泰友好,為中泰關係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傑出貢獻。曾參加我國慶祝港、澳迴歸和北京奧運會等重大活動,在涉及中方重大利益問題上堅定支持中國。心繫中國人民,在汶川、玉樹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後第一時間伸出援手。

薩利姆·艾哈邁德·薩利姆

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薩利姆·艾哈邁德·薩利姆,男,1942年1月生,坦桑尼亞籍,坦桑尼亞前總理、前外長,坦中友協會長。非洲知名外交家,長期擔任非洲統一組織(非盟前身)秘書長。對華懷有深厚友好感情,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為鞏固和促進中坦、中非友好合作、恢復我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作出傑出貢獻,並與我國老一輩領導人結下深厚情誼。高度讚賞我國發展成就,始終主張中非應不斷加強友好交流合作,支持中國在維護非洲和平與發展過程中發揮積極重要作用。曾多次訪華並出席中非合作論壇有關活動。


加林娜·維尼阿米諾夫娜·庫利科娃

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加林娜·維尼阿米諾夫娜·庫利科娃,女,1935年2月生,俄羅斯籍,俄中友協第一副主席、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高級研究員、著名漢學家。1957年參與創建蘇中友協,1960年進入蘇聯對外友協工作。1989年當選為蘇中友協第一副主席並赴蘇聯(俄羅斯)駐華使館工作,始終致力於發展同中國的友好關係,為推動中蘇(俄)民間外交作出傑出貢獻。現年84歲,仍堅持工作在中俄民間交往第一線。其根據親身經歷撰寫的《俄羅斯和中國:民間外交》一書,用大量詳實的圖文資料真實記錄了兩國人民70年的友好交往歷史。曾獲“中國語言文化貢獻獎”和全國對外友協“人民友好使者”稱號。


讓—皮埃爾·拉法蘭

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讓—皮埃爾·拉法蘭,男,1948年8月生,法國籍,法國前總理、法國政府中國事務特別代表。長期活躍在國際舞臺,擁有重要國際影響力,長期致力於促進中法友好和中法全方位合作,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在中國享有較高聲譽。曾作為法國總理在非典期間堅持如期訪華,給予中國人民極大政治和情感支持。發揮“中國通”優勢,利用各種場合和平臺宣介中國,增進中法友誼,與夫人合著《中國的啟示》一書並在我國出版。積極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為推動解決國際和地區問題奔走努力。


伊莎白·柯魯克

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伊莎白·柯魯克,女,1915年12月生,加拿大籍,北京外國語大學終身榮譽教授。1980年國務院批准認定的第一批“外國老專家”。生於中國成都,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時期。1947年,為考察和報道中國解放區土改運動,與丈夫大衛·柯魯克穿越重重封鎖來到邊區,完成了《十里店——中國一個村莊的革命》這部具有重要影響的著作。1948年,應邀留在南海山中央外事學校(北京外國語大學前身)任教。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工作半世紀之久,在英語教學、教育改革等方面革故鼎新,是新中國英語教學的拓荒人,為新中國培養了大量外語人才,為中國教育事業和對外友好交流作出傑出貢獻。

附:《君龍科普大講堂用語》(王錦華書法)

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向友誼勳章獲得者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