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色彩分離,王家衛《春光乍洩》中關於對愛情的逃離與追尋

王家衛導演以其獨特的電影風格與語言風格,在被觀眾調侃與模仿的同時,引入不同的電影題材,對現實人們的情愛做了深入的剖析,卻用的是極為文藝的表達。

不如,我們從頭來過?

電影聚焦在少數派群體同性戀群體身上,用美輪美奐的光影製造出阿根廷如同世外桃源般的景緻,像極了二人的一場夢,瀑布下站著的一個人終究也是由夢境步入現實。


三段色彩分離,王家衛《春光乍洩》中關於對愛情的逃離與追尋


色彩美學制造畫面的朦朧感與夢幻感,構造阿根廷的一場夢

影視語言不同於文學語言或者舞蹈語言,前者的美體現在用文字製造的人們的想象,而後者主要體現在肢體語言上。影視語言通常是結合了畫面,語言等元素,通過或連貫或蒙太奇的剪輯,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在將不同的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用蒙太奇式表達,其中做的最好的,無疑就是這部王家衛導演的《春光乍洩》。電影1997年上映,這部電影曾在法國戛納電影節上豔驚四座,這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電影“藝術技巧”極度成熟的一面。

電影講述的是一對同性戀人,黎耀輝與和包容在“地球另一端”——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分分合合的故事。如果按照色彩來切分整部電影,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段為兩人在異國他鄉分手,黎耀輝去酒吧當侍者,而和包容選擇繼續浪蕩的生活,此時電影的畫面以黑白為主,沒有任何多餘的色彩,兩人是彼此在萬里之外唯一的依靠,而此時卻因為吵架而分開。

第二段則是兩人分手複合之後,畫面從黑白轉至彩色。此時色彩採用了高飽和度的橙、黃、綠,填充至整個畫面中,像是兩人因為再度在失落的人群中找到彼此,濃濃的愛意因為對彼此的愛而彷彿要溢出畫面一般。

最後一段便是二人的再度分手,而此時電影添加了額外的聲音,畫面開始仍然以橙色為主,但畫面中出現的卻只有一個人的身影,而畫面也從橙色逐漸的轉化為代表憂鬱的藍色,開始擴大黎耀輝孤獨一人的寂寞感。


三段色彩分離,王家衛《春光乍洩》中關於對愛情的逃離與追尋


電影充分運用這些色彩的變化,除開主角語言和表情上的表達以外,更是從整個畫面當中將這些情緒不斷的渲染,然後讓觀眾更好的帶入情緒中,去了解此時故事中主角之間的情感。

而這些色彩分段式的運用,把電影帶入了另一個寓言境地。與其說故事講述的是兩人在異國他鄉分分合合的故事,不如說是一個從如夢,到經歷,最後夢醒的過程。

我們都是黎耀輝,在成長過後我們終將會放手

或許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何寶榮,他是我們每個人夢想的化身,他喜怒無常但他又是如此的美好,我們都願去追尋,但並不是總能夠得到。而在我們不斷的經歷過谷底,經歷過生活給我們的打擊之後,我們或許會選擇把那些曾經的夢想放下,於是放下“何寶榮”的手,即使在未來的生活中,我們仍然在某個時刻會想起,但我們都會知道,那些只是曾經存在的求之不得的夢而已。


三段色彩分離,王家衛《春光乍洩》中關於對愛情的逃離與追尋


在電影所展現的二人的關係中,何寶榮似乎更體現的是女性的一面,他任性,極度需要黎耀輝的愛卻又不從嘴裡表達出來,他撒嬌,同時也會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強迫他人接受,他是一個活脫脫的人,有好有壞,卻讓人討厭不起來。

  • 【何寶榮是一場若即若離的夢】

在電影當中,任性的何寶榮就像是我們去追尋的一場夢一樣。他任性又若即若離,他可以一次又一次反覆的,並且毫不顧忌的離開黎耀輝去追尋外面的花花世界,然後又能夠回來。因為他知道黎耀輝在等他,沒有人對這樣好似可以抓住的夢有任何的抵抗力。只要他說——黎耀輝,不如我們由頭來過。他總能夠找到一片溫暖之地,然後有人給予他溫暖,照顧她日常的生活,於是人生就好像有了能夠安穩的地方,沒有任何的顧及。


三段色彩分離,王家衛《春光乍洩》中關於對愛情的逃離與追尋


在看這部電影時,許多人都會對何寶榮這個角色不太看好,而大家似乎都更加傾向於黎耀輝。何寶榮確實不太討好,他在感情中並不成熟,他一直向黎耀輝索取,直到有一天黎耀輝離開後他仍然會念叨黎耀輝的好。

  • 【我們都是黎耀輝】

所有人在看這部電影時都更加的傾向於黎耀輝,也正是因為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正是處於黎耀輝這樣的人生角色中。

有這樣一個問題問道,讓你選擇一個你愛的和愛你的,你會選擇哪一個呢?如果找不到那個彼此相愛的人,其實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那個自己愛的。

【感性】VS【理性】

人始終會被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思維所困擾,特別是面對要做一件事情的抉擇時,擁有不同的思維所做的決定同樣也會有所不同。就如同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一樣,我們在無法遇到那個既是我們喜歡同時又愛著我們的人的時候,我們會選擇愛我們的還是我們愛的。而理性和感性兩種不同的思維,會在這兩個選項中做不同的抉擇。


三段色彩分離,王家衛《春光乍洩》中關於對愛情的逃離與追尋


擁有感性思維的人通常會選擇自己喜歡的,而理性思維的人會選擇自己喜歡的。

感性思維的人,特別是在面對感情上抉擇的時候,會跟隨自己的想法去做抉擇,相反,理性思維的人則更傾向於

以利益為基礎去做選擇。

結語

在黎耀輝與何寶榮分分合合多次之後,何寶榮作為一場在異國他鄉旖旎的夢,黎耀輝最終選擇了回國,在電影的最後,黎耀輝說,在返香港之前我在臺北住了一個晚上我看到了遼寧街,也是很熱鬧,我沒見著小張,只看見他的家人,我終於明白它可以開開心心在外邊走來走去的原因,他知道自己有處地方讓他回去。


三段色彩分離,王家衛《春光乍洩》中關於對愛情的逃離與追尋


這說的又何嘗不是何寶榮呢。

何寶榮任性,他多次告別黎耀輝去外邊見識更絢爛的世界,何嘗又不是因為他知道黎耀輝始終都會在那裡等著他。而結尾,他一個人去看了本約定好兩人一同去看的瀑布,電影通過蒙太奇,將二人最後的分別與之前一同生活的甜蜜剪輯成為對比,讓如今分別的二人更顯唏噓。


文|觀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