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與“文青時代”

寫作與“文青時代”

《作文七巧》中,最為觸動我的是“抒情的技巧”。這一節,也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文青時代。

在重拾寫作之後,我急於擺脫文青時代的束縛,追求思考深刻,思維縝密。可以說,每一次長文,都立足於主題鮮明,論據充分合理。希望自己能像一位智者,出口便是哲理,下筆就是昇華。

可是細品“抒情的技巧”,讓我發現自己的誤區。其實不同文體,都是寫作的一部分,沒必要以偏概全,將文青時代一棒子打死。

“年輕人天然屬於文學,尤其是抒情的文學。”

年輕人的優勢來自抒情本色。“他有新鮮的角度。他有豐富的感應。他有率性的真誠。”

這就是我的文青時代,也是每一個人的文青時代。

那時,我們很容易被生活觸動,很願意抒發情感,我們無拘無束,敢想敢寫。

回顧我的文青時代,最愛寫詩寫散文。詩以長詩為主,散文偏好席慕容的文風,也算是多有產出,也上過校報。

近期搬家,偶然找到了過去寫的部分手稿,真真覺得自己寫的還算可以,至少在如今,已寫不出來那種抒情本色。

書中說:老作家“經歷過太多的事情。他分類歸納了它們。他覺得日光之下無新事而有常理。他寫雜感發議論自有獨到,可是抒情,他多半得退出一舍二舍,讓出由年輕人表演的空間。”

雖然我的年齡還達不到老的地步,卻也不再年輕,所以對這段話著實感同身受。

但是,我也有不同的意見。從古至今,大家之作,多有散文抒情之類,也著於不同年齡階段。

年輕人有率性的抒發,中年人也有灑脫的情感,之於老年,智者也有豐富的表達。

重點是,堅持對生活的觀察,情感迸發之處,及時訴諸筆端,也能成一篇美文。

在敘事、議論和抒情中,敘事展現條理性,議論展現思維能力,而抒情才是展示我們的主觀情感。

不拘泥於一種文體,不對自己設限,不徹底摒棄過去的積累,我們在寫作中才能走的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