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導演丁梓光:血緣並不是定義家人的唯一標準

圖片

要說這個夏天又甜又虐,讓觀眾又哭又笑,名場面不斷的電視劇是什麼?華策出品,湖南衛視和芒果TV播出的家庭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毫無疑問佔據C位,引發了諸多話題熱議。該劇自8月10日在湖南衛視播出以來,憑藉細膩溫馨的故事、樂觀向上的人物、質樸溫暖的情感、全員演技在線的表演廣受好評,收視熱度持續走高。在這部劇裡,觀眾看到了一個快樂陽光的非血緣家庭,也在這個特別的家庭裡找到了我們很久沒有感受到的,人世間最真摯純真的情感。有網友笑言:“這部劇費眼淚,不輕易間就淚如雨下”,也有網友感嘆:“這部劇滿足了我們對家庭以及親情的所有美好想象。一家人的心永遠在一起,這才是親人,這才是家。”

談及《以家人之名》的火爆,該劇導演丁梓光看得很淡,笑言一部劇火不火,其實是一種“玄學”。他不刻意去追求,不去安排,就讓該發生的自然發生,一切歸於“正常”和“平常”。作為《下一站是幸福》《以家人之名》的導演,丁梓光表示《以家人之名》比《下一站是幸福》更有話題性和生活感,因為創作團隊在討論中發現了原生家庭對成長的影響,也發現血緣並不是定義家人的唯一標準。他說,創作來源於生活的感悟,也許每一代人都更能講述當代人的生活。對於原生家庭之痛,他無法篤定真能與劇中人一樣與過去、與生活、與自己和解,但他還是希望現實中與陰影鬥爭的那些凌霄、賀子秋們能看到陽光,能夠被治癒,就像李尖尖一樣“莫名其妙地樂觀”,迎來“水到渠成的幸福”。

圖片

我希望他們能看到陽光、能夠幸福

Q:《以家人之名》由《下一站是幸福》原班團隊打造,執導《以家人之名》這部家庭成長治癒劇,您有什麼不一樣的體驗?這部劇的創作初衷以及您想要表達和探討的主旨是什麼?

A:《以家人之名》比《下一站是幸福》更具有話題性和生活感。創作初衷是因為團隊小夥伴聊天中,發現我們大家的成長軌跡完全不同,像李尖尖這樣的成長生活打開了我的認知,然後我們性格的不同也是因為從小的生長環境和父母教育的不同產生的,所以我們對原生家庭對成長的影響產生了興趣,就有了最初的創作想法。然後我們發現其實血緣並不是定義家人的唯一標準。我們非常要好的朋友,我們的伴侶其實都是沒有血緣的家人。

Q:原生家庭給孩子造成了很多陰影,很可能會伴隨他們一生。您怎麼看劇中這三個家庭的原生家庭問題,仇恨真能忘掉嗎?真能做到與過去和解、與生活和解、與自己和解嗎?在您心中,家庭與家人是怎樣的存在?

A:能否忘記仇恨、是否真的能與過去、生活、自己和解?可能吧。我們的創作是希望他們能。也許在平行宇宙,他們未來的生活還會持續與陰影鬥爭,但我希望他們能看到陽光、能夠幸福。

圖片

小演員演戲,就是跟他們一起開心做遊戲

Q:小演員的表演一般很難駕馭,但劇中三兄妹小時候的戲特別出彩,比如凌霄蹭飯、李尖尖扔行李,賀子秋洗衣服等,自然靈動,非常抓人。您是怎麼調動和激發這些小演員的演技的?您怎麼評價劇中三位小演員的表演?

A:拍攝過程中,我就要跟孩子們一起演戲,告訴他們現在是一種怎樣的環境設定,然後跟他們一起玩這個拍攝的遊戲,分配給他們任務,獎勵他們好吃的等等,就是要小朋友很開心地一起做遊戲。我對三個小朋友非常滿意!拍攝過程中,我們每天都很開心,很難忘。

Q:能否評價一下譚松韻、宋威龍、張新成在片場和在劇中的表現?

A:非常好!專業!敬業!靈!

Q:劇中有很多名場面,比如李尖尖當眾宣佈來例假,這在以往電視劇是很少見的。在家庭教育和青春期成長方面,這部劇是不是有意大膽嘗試,做一些改變?

A:我們並沒有刻意地做大膽嘗試,我覺得這都是很正常和平常的橋段,只是以前可能大家給這種事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我們只是展現了在劇中設定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正常的反應而已。

每一代人都更能講述當代人的生活

Q:《以家人之名》收視奪冠,豆瓣開分8.5,實現了收視和口碑齊飛。您覺得這部劇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是什麼?您預料到這部劇會這麼火爆嗎?

A:可能是因為切入點比較少見,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小朋友一起成長,一起治癒彼此。

我們知道這部劇應該會反響不錯,但是火不火這件事,我們集體共識就是“玄學”,不要過分期待。

Q:您和製片人龍亞搭檔合作了很多優秀作品,比如《我的奇妙男友2》《下一站是幸福》等,作為導演,總結一下經驗,您的創作理念和成功之道是什麼?

A:不敢談成功之道,只能說我要求自己不斷往優秀導演的道路去進步。我不知道現在這部戲算不算成功。我個人認為一部優秀的作品,一定要有一位能夠把控大局的專業製片人,一個紮實的劇本,主創團隊達成一致的審美,還有團結,力往一處使。

Q:整個創作團隊都很年輕,卻打造了很多年輕觀眾喜愛的優秀電視劇。您怎麼看中國這股正在崛起的,年輕的影視新勢力?相比那些影視前輩,你們是不是更懂當下年輕觀眾的喜好,更懂未來的市場?

A:前輩打下的基礎,創造的環境以及互聯網的發展讓我們年輕創作者有了更多的機會,也讓我們能更大膽,更自由的展現自己的想法。也許是每一代人都更能講述當代人的生活。所以我們的創作契機也都是跟著自己的生活感悟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