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解讀《千字文》之“墨悲絲染詩讚羔羊”

墨悲絲染,傳說墨子一次路過染坊,看到雪白的生絲在各色染缸裡被染了顏色。任憑你怎樣漂洗,也無法再將染色絲恢復生絲的本色了。墨子感嘆道:“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不可不慎也。”

這個故事按時我們每個人的本性本來像生絲一樣潔白,但是一旦到了社會的大染缸,會被染成不同的顏色,失去了本性的潔白質樸純真,若再想恢復,基本上是難之又難。


25、解讀《千字文》之“墨悲絲染詩讚羔羊”

墨子窮亦兼濟天下


一個人會經歷胎嬰、幼兒、少年、青年、成人、老年的階段。先天無為期,乃是胎嬰和幼兒階段,到第一次換乳牙為止(男八女七,故而男孩基本上是八歲,女孩基本上是七歲),十月懷胎到三歲之前,要注意胎嬰養虛,四歲到八歲之間要注意幼兒養性,而九到十五歲之間的少年需要養正童蒙養正,差不多也是我們的九年義務教育),因為少年正是從先天步入後天的關鍵轉換期。轉化期後,先天落於後天,人也步入了後天有為期(男二八一十六歲,女二七一十四歲,天癸至),十六到二十四之間的青年需要養志,二十五到五十六的成人需要養德,老年就需要養福了。


25、解讀《千字文》之“墨悲絲染詩讚羔羊”

幼兒養性


所謂“幼兒養性”,是指一個人的本性天性在八歲前是純真的,一定要注意其不要受到汙染,因為人性的喚醒不可能像社會發展一樣先汙染後治理。我們的生命是一性一命組成,性和命兩套系統的營養來源是不同的,需要幼兒多接觸古代優秀的傳統經典,多接觸正能量的東西,要知道“五德養神養性、五穀養形養命”的奧秘。

“詩讚羔羊”,是說《詩經》中有“羔羊”一篇,原文是“羔羊之皮,素絲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羔羊之革,素絲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這首詩歷代有不少解釋,有說是諷刺的,有說是讚賞的。“詩讚羔羊”,我們取其讚賞的意思,就是說過去的大臣(公)外服羔羊之裘,內有羔羊之德,素絲,既是君子朝服,又指潔白無暇,喻指大臣的高潔與謙忍。委蛇,也就是逶迤,是指悠然自得的樣子,更是指大臣遇事不慌,有公正賢明之德。


25、解讀《千字文》之“墨悲絲染詩讚羔羊”

成人養德


上古三王時代,是名副其實的“封建”,王居千里之朝,侯衛百里(或幾十裡)之國,如眾星捧月,公是作為侯之長,僅次於王,要上對王恩,下安黎民,故而後世才有“公正”、“公平”之詞。

我們也要做到“公”之正平,成人養德!

(圖片連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