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連基礎操作都不會,就別談做PPT了!

對很多人來說,製作PPT,軟件基本操作是硬傷。

為了更好的服務「PPT研習屋」和「拆P教室」的小夥伴。

今天,我與大家分享下,我是如何學習PPT軟件基礎操作的。

以「漸變色」為例。

形狀填充顏色設置為漸變色,具體該怎麼操作?

如下圖,來自「PPT研習屋」第一份課件的作業。

如果連基礎操作都不會,就別談做PPT了!

如果連基礎操作都不會,就別談做PPT了!

好幾個朋友碰到困難,做不出漸變效果。希望「我能給出具體的參數設置」,這樣他們就可以依葫蘆畫瓢快速完成作業。

面對這樣的請求,我都是拒絕的。

因為治標不治本。

如果換了一個場景,同樣是漸變,但效果不同,你仍舊不會設置。

只有理解了漸變色的底層邏輯,你才能舉一反三,真正掌握漸變色。

那什麼是漸變色的底層邏輯?

通過漸變色的設置界面,我們能夠看到有很多的參數可以設置。

如果連基礎操作都不會,就別談做PPT了!

說明,我們看到的「漸變」效果,是由多個參數共同作用而成的。

那麼, 初中物理老師教我們做實驗時用到的「控制變量法」,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

控制其他的參數保持不變,只改變一個參數(從小到大),從而充分理解該參數對漸變效果起到了什麼作用。

這就是控制變量法的魅力,把多因素的困難問題簡化為單因素的簡單問題。

通過多次使用控制變量法,就能夠搞明白與漸變有關的所有參數的作用。

例如,當選中第一個遊標,透明度為0%時,效果如下圖所示。

如果連基礎操作都不會,就別談做PPT了!

然後,將透明度逐步往上調。


透明度50%時,效果如下圖所示。


如果連基礎操作都不會,就別談做PPT了!

透明度100%時,效果如下圖所示。

如果連基礎操作都不會,就別談做PPT了!

哦,原來一個遊標控制著漸變色中的一種顏色。

當你理解了漸變的底層邏輯後,你就知道,死記硬背參數,沒有用。

而軟件的其他功能,例如陰影等,也可以用「控制變量法」來學習。

本質上,這就是「拆解」。

複雜問題拆解成一個個小的容易解決的問題。

逐個擊破,學好PP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