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為什麼迎財神春節習俗迎財神的出處與傳說故事

春節期間,我國各地民間都有著異彩紛呈的傳統風俗,而在很多地方都有同樣的一個習俗,也就是正月初五接財神。那麼為什麼要大年初五迎財神呢?春節習俗迎財神的出處與傳說又是怎樣的?一起了解一下吧!

為什麼要正月初五迎財神?

農曆正月初五“迎財神”的習俗,盛行於明清民國,迄今猶流傳民間。接的這位“財神”多指趙公明。因其麾下有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員小神供其使喚調遣。沾光於這套招財進寶的班底,他便成了盼望發財者崇仰祀奉的對象。

正月初五為什麼迎財神春節習俗迎財神的出處與傳說故事


傳說中,趙公明常懶而散淡,一年中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龍虎玄壇一次,而且是隨意,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在舊時人家都在此日趕早鳴放鞭炮,焚香獻牲,搶在前頭迎接他。舊時,一般商店除夕做完生意便放年假,至初五接過財神,才開門營業,稱為開頭盤。

此外,有人打聽到這位尊神的生日是農曆七月二十二日,因此並不去軋初五的“鬧猛”,而是改在“財神誕日”悄悄備辦盛祭,指望他從後門進來享用。在道教傳說中,財神趙公明神誕之日為三月十五日(亦有稱正月初二的),道教徒多於神誕之日到道觀中奉祀財神,祈求五穀豐登,財源亨通。

除了“迎財神”,有些地方還有“送財神”的風俗。財神只有一個,加上四員下屬也只湊成了一個巴掌之數,想發財的人卻有那麼多,供不應求是明擺的,於是便有人主動出頭,平衡供需矛盾,由此導致出一幅新的風俗“送財神”。

正月初五為什麼迎財神春節習俗迎財神的出處與傳說故事


每逢初五之日,貧民乞丐三五結夥,戴起面具,扮成財神班底,號稱“送財神”,也叫“跳財神”。主例須當場送上錢幣酬謝,否則便在你家門口或店鋪前鬧個不停。窮光蛋扮活財神,搶財神變送財神,這出充滿諷刺意味的街頭鬧劇,倒也稀裡糊塗的迎財神習俗增添了不少額外的情趣。近年來結夥跳躍的“送財神”景象已經不多見。

春節傳統習俗迎財神的出處與傳說是怎樣的?

迎財神的出處之一:蔡京

宋朝蔡京富有,民間傳說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於正月初五,所以民間把他當作財神來祭拜。後蔡京被貶,民間另換財神,當時宋朝的國姓為趙,玄字為“嵐”字的一個組成部分,便給財神起了一個趙玄壇的名字加以敬拜。

正月初五為什麼迎財神春節習俗迎財神的出處與傳說故事


迎財神的出處之二:五顯財神或五路財神

傳說有兄弟五人封號首字皆為“顯”,故稱“五顯財神”。生前劫富濟貧,死後仍懲惡揚善,保佑窮苦百姓。北京安定門外有五顯財神廟。五路神的所謂五路,則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清代顧祿《清嘉錄》雲:“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時東西南北中耳。”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行神。

迎財神的出處之三:“文財神”財帛星君,也稱“增福財神”

他的繪像經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喜、財。財帛星君臉白髮長,手捧一個寶盆,“招財進寶”四字由此而來。一般人家春節必懸掛此圖於正廳,祈求財運、福運。正月初五接財神財帛星君習俗的起源與唐代長安首富王元寶有關。正月初五,各商店開市,一大早就金鑼爆竹,以迎接財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