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她已訂終身,因戰亂生離八年後,發現她竟成了別人府上的專寵

#博書文化# 這是一段關於唐代“大曆十才子”之一韓翃,他的愛情故事。因為一見鍾情,卻因安史之亂,被迫分離,卻又因緣際會,再續前緣。成為歷史上,為人稱頌的傳奇愛情故事。


故事發生在唐天寶年間。學富五車,且一表人才的韓翃,因參加禮部的考試,來到京城。初來乍到,身上的盤纏已用得七七八八,正當他在範愁之際,巧遇長安城貴族公子李王孫,兩人一見如故,結為鐵桿兄弟。


在唐朝,王公貴族有兩大嗜好,一是廣交有才之士,常邀請至家中,設宴招待,把酒言歡,暢談人生;二是豢養歌妓,在筵席時為賓客表演才藝。以此作為身份、財富、地位的象徵。


韓翃敬重有錢仗義的李王孫,而李王孫欣賞韓翃的才學與修養。


他與她已訂終身,因戰亂生離八年後,發現她竟成了別人府上的專寵


這日,春光明媚,兩人相約郊外春遊。李王孫牽來一匹駿馬,韓翃鑑賞過後,隨口作了一首詩,贊此馬白齒新齊,馬踏飛燕。王孫一聽樂了,立即慷慨贈馬,韓翃也爽快地收下了。


途中,經過李王孫在章臺的別墅,兩人便進屋稍作休息。李王孫喚來他在這裡豢養的歌姬柳氏,韓翃抬頭,只見眼前的女子如仙娥一般,國色天姿,瞬間淪陷了;而柳氏對韓翃早有耳聞,知他博學多才,詩情過人,早已芳心暗許。只是,自打她進了李家門,便自知身份卑微。


哪知,李王孫把韓翃帶到美人面前,作了一番介紹,稱韓翃雖家徒四壁,但交友甚廣,還是單身,前途可期,能配得上他的女子,唯有柳氏。俗話說,君子有成人之美,或許李王孫早從他們之間的眉目傳情中,已感應到這兩人是天作之合,於是,在確定韓翃的心意後,便將柳氏許配給他,更贈予二人數十萬家財。


他與她已訂終身,因戰亂生離八年後,發現她竟成了別人府上的專寵


婚後兩人恩愛有加,你為我畫眉,我為你磨墨。沒多久,就傳來韓翃高中探花的喜訊。適逢安祿山謀反,朝廷下旨,命韓翃軍營任職。柳氏考慮到丈夫的前程,持劍相贈,以示支持,安撫他不要有後顧之憂。


不想這一別,卻是生離。正值安史之亂爆發,京城亂作一團,柳氏與丫環剃掉秀髮,裝作尼姑模樣往寺廟逃難,混亂中,兩人走散,獨剩柳氏。


韓翃在軍營裡,得知長安城被攻破,擔心柳氏安危。一想到柳氏,情不自禁吟誦了一首詩:


章臺柳,章臺柳,昔時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因他又將動身前往河陽,只能派人帶上錢去尋夫人下落。


他與她已訂終身,因戰亂生離八年後,發現她竟成了別人府上的專寵


不知過了多少年,下人在寺廟找到柳氏,將書信與家用交給她。柳氏找開信箋讀過那首《章臺柳∙寄柳氏》,知道相公有所誤解,不禁黯然淚下。


於是,也拿過紙筆,把滿腹新愁舊怨全寄情於筆墨之中,回了一首《章臺柳∙楊柳枝》:


楊柳枝,芳菲節,所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使君來時豈堪折。


韓翃在詩詞中的擔憂,一是怕她身材模樣是否依舊;二是擔心她即使還是一如既往美豔動人,也恐怕遭遇他人侵犯。


柳氏知道相公把自己的想得那麼不堪,心酸不已。她在信中回覆:痛恨楊柳芳菲的時節,年年都在離別中度過,隨著世道風波,過去的青青垂柳,怕是也將秋黃。縱使好不容易盼到相公迴歸時,妾身也配不上您啦。


下人帶著信紙又匆匆離去,回稟夫人的下落。


他與她已訂終身,因戰亂生離八年後,發現她竟成了別人府上的專寵


只是,天意難料,安史之亂被平定後。蕃將沙吒利投順大唐,立下不少功勞,得到皇帝的厚愛。他知道韓翃有一位絕色的夫人,入了佛門。表面安排隨從請來給自家母親誦經唸佛,實則軟禁柳氏,想納她為妾。怎知柳氏抵死不從,幸得老夫人護佑,收她作陪讀。


這日府中女眷相約出遊,柳氏也隨車同行,經過龍首岡時,一陣風吹過,車窗簾子飄揚而起,車裡的人,與路上的行人恰巧對望一眼,不想,車外站著的正是韓翃。韓翃也沒想到,自己朝思暮想的人,會在此相逢,還是在這種場合下,坐在沙府的馬車上。


柳氏稱自己淪落至此,已配不上韓翃,勸他另選賢妻,莫再記掛她。匆匆一別,韓翃心痛不已,夜間與朝官許虞候談及此事,悲傷落淚。哪知虞候換了一身戎裝,策馬前往沙府,搶回柳氏,助攻這對有情人破鏡重圓。


這事被虞候上報朝廷,唐肅宗徹查此事,得知前因後果,愛惜韓翃的才情與能力,更敬柳氏雖為女流,卻性情剛烈,忠貞不渝,於是,親自成全了這對璧人,最終佳偶天成。


他與她已訂終身,因戰亂生離八年後,發現她竟成了別人府上的專寵


第一次讀《章臺柳∙寄柳氏》這首詩的時候,既有感動,也有些困惑。感動的是緣份,真的妙不可言。有的愛情,走著走著就散了,有的愛情,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但困惑的是,寫下這首詩的男主人公韓翃,是因為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呢?還是在對柳氏可能落入他人手中而感到不甘呢?


但再讀言情小說《章柳臺》時,還是被感動了一番。總的來說,這段愛情,到底是大團圓結局,郎有情,妹有意,還有皇帝王孫來助攻。儘管期間他可能對柳氏的清白產生過質疑,但終究是情感戰勝了面子。


在安史之亂的八年裡,世間有情人,多少幸福的家庭,分崩離析。其中,最經典的悲劇,不外乎是唐玄宗忍痛,親眼目睹楊貴妃被賜死於馬嵬坡。這段驚世之戀的背後,產生的是經濟矛盾、階段矛盾,以及人民內部的矛盾,以至於禍國殃民。


相比之下,韓翃與柳氏,既比至高無上的帝王幸運,也比底層人民幸福,而期間流失的八年,正好是他們感情的考驗。相比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一段愛情,苦盡甘來。


誰規定愛情必定會一帆風順,完美無瑕呢?不管過程如何,最重要的是,他們之間的愛情,經歷了千里相隔,經過了時間考驗,經歷過兵荒馬亂,最終堅定了彼此,這樣一份愛情,怎能不令人羨慕呢?


他與她已訂終身,因戰亂生離八年後,發現她竟成了別人府上的專寵


關於這段愛情,你怎麼看?


歡迎留言@書間行走,一起讀點古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