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寧青年英烈——熊益政

壯麗70年·紅色印跡||南京江寧青年英烈——熊益政
壯麗70年·紅色印跡||南京江寧青年英烈——熊益政

8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宣部介紹了國慶70週年活動的有關情況,一時間刷爆朋友圈,成為當天最大的新聞。“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熱土一抷魂。”

南京江寧,像全國一樣,一大批革命先烈堅守初心,永葆本色,滿腔熱血地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書寫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詩。

為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江寧文苑薈”(微信號:jn_wenlian)近期推出“壯麗70年·紅色印跡”專欄,帶您走進南京江寧的一個個英雄事蹟……

熊益政(1916-1945),南京江寧人。熊益政天資聰穎,秉性剛直,年幼喪父母。在祖母辛勤培育下,讀過幾年私塾。後託人介紹到南京學木工手藝。因不堪忍受店主的虐待,數月後毅然棄職返鄉。青年時代的熊益政,目睹人世間的不平,飽嘗舊社會的辛酸,在他心靈深處蘊藏著對剝削階級的仇恨。

1938年,新四軍先遣支隊抵達橫山地區進行抗日活動。熊益政猶如在茫茫黑夜中,見到了光明,遂投奔了革命。1939年,他參加了地方抗日小組隊,工作積極,鬥爭勇敢,不久升任小組隊長。在黨組織教育培養下,進步很快。

壯麗70年·紅色印跡||南京江寧青年英烈——熊益政

1941年,經江溧工委書記紀濤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2年春,群眾生活發生困難,靠借貸、乞討度日。這時,熊益政根據黨組織的指示,大力發動和組織群眾向當地50多家殷實戶借糧8萬餘斤,分發給缺糧斷炊的農戶,幫助貧苦農民度過春荒。

1943年春,橫山縣抗日民主政府調熊益政任和定鄉鄉長。上任後,他積極發動群眾,配合主力部隊,經常活躍在敵佔區,夜襲柘塘梅山鬼子炮樓,炸燬江寧、溧水交界的烏剎橋,圍攻陶吳鎮敵偽軍據點等,打得敵人膽戰心驚。在關鍵時刻,他總是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除打仗外,他還積極做好軍需供給工作。

壯麗70年·紅色印跡||南京江寧青年英烈——熊益政

橫山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

(位於江寧區橫溪街道的呈村)

1943年至1945年10月橫山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地設於此

1945年春,他根據上級要求,積極籌措糧食、物資,親自押運到溧水縣李巷村,供部隊需要。熊益政對革命貢獻越大,敵人對他越是恨之入骨,千方百計地想除掉他。敵人多次盤問和凌辱他的家人,並揚言要抓他岳母和8歲的兒子作人質。為免遭殃禍,婆孫只好忍痛離鄉背井外出流浪,過著乞討生活。而熊益政並非不要家庭,但他知道忠孝不能兩全,他堅持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救國的鬥爭中去。

1945年9月,時任銅山區副區長的熊益政奉命渡江北撤。途中,不幸船體出現故障沉入江中,熊益政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29歲。

人民日報:

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有著同一切困難鬥爭到底的氣概,有著自力更生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著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氣。她懷揣著太多太多的憧憬,積蓄了太多太多的能量,一股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正在充分爆發、盡情釋放。

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引領於胸懷堅定意志、崇高理想、擔當國家民族命運的中國共產黨。

以堅強領導核心凝聚奮進偉力。列寧指出:“政黨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被選出擔任最重要職務而被稱為領袖的人們所組成的比較穩定的集團來主持的。”堅定的理想信念,高超的政治智慧,“以身許黨許國”的擔當,“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赤誠……在“四個偉大”的壯闊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成為黨的核心、人民領袖,眾望所歸,當之無愧。認定主心骨、壓艙石、定盤星,堅持統一思想、統一意志、步調一致,面對再大的驚濤駭浪,我們都能從容不迫,自信堅定。

以科學思想理論指引前進征途。在黨和紅軍經歷長征、剛剛在陝北站穩腳跟的時候,毛澤東潛心撰寫《實踐論》《矛盾論》,對中國革命問題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思考。在“文革”結束不久,各項事業在前進中徘徊的時候,“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成為思想解放、改革開放的先聲。沒有哪一個黨如此重視哲學思維、思想方法、理論建設。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結著一代代共產黨人的實踐探索、理論創造,指引著中華民族邁向復興的偉大航程。讀原著,學《綱要》,上“強國”,神州大地正在展開“思想之光”轉化為物質力量的生動畫卷。

以主動歷史擔當把握時代潮流。舉起革命赤旗、挽救民族危亡,擔起共禦外侮、國家獨立的民族大義,推進改革開放、讓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中國共產黨依據現實變化改革創新,也承繼歷史傳統不忘初心。與一些政黨注重眼前利益甚至朝令夕改不同,她以百年為尺度思考民族前途,以一棒接一棒接力向前的堅韌推進國家戰略。這種高度的歷史自覺、完全的歷史主動,讓這個黨始終挺立時代潮頭。

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匯聚於具有偉大愛國主義傳統和愛國奮鬥奉獻精神的中國人民。

黃河、長江、長城,都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標誌,都是中華兒女魂牽夢繞的圖騰。中華文明經過五千年綿延不斷、愈挫愈勇,就是因為有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崇高責任,有著“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深沉情愫,有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決絕擔當。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正如一股浩然正氣,穿越時空、充塞天地。

新時代,到處奏響著愛國、奮鬥、奉獻的昂揚旋律。無數鄉村教師堅守三尺講臺,用知識點亮孩子的夢想;無數工人和農民兄弟姐妹起早貪黑、揮灑汗水,擦亮中國製造、中國建造的榮光;無數快遞小哥奔走在烈日下、風雨中,締造了“世界第一快遞大國”的奇蹟。新愚公李保國35年紮根太行,為荒山披上綠衣、為農民拔掉窮根;守島英雄王繼才32年堅守孤島,甘把生命獻國防;種子使者鍾揚16年踏遍西藏,採集4000萬顆種子充實“種子方舟”……愛我的國,為我的家,我們都是奮鬥者,我們都是追夢人。

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孕育於朝氣蓬勃、奮發有為、肩負民族未來的青年一代。

1900年,面對老朽不堪的舊中國,梁啟超寫出了急迫而激昂的《少年中國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製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

1957年,毛澤東在莫斯科向中國留學生說:“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大學的青年學生說:“長江後浪推前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未來是屬於年青人的。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你們生逢其時、何其幸也。”“今天的年青人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骨幹和棟樑。”

與時共進何所幸,熱血報國當少年。現在,80後已經開始在各行各業擔綱,90後正在成長為骨幹,00後開始步入大學校園。航天報國的嫦娥團隊、神舟團隊平均年齡33歲,北斗團隊平均年齡35歲,排雷英雄戰士杜富國喊出“讓我來”時只有27歲,屢創佳績的中國女排青春洋溢又堅韌頑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民族復興就前景廣闊、大有希望。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的昨天是“雄關漫道真如鐵”,中華民族的今天正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中華民族的明天可以說是“長風破浪會有時”。

在最近播映的紀錄片中,我們有幸看到了一個彩色的開國大典,70年前花如海、人如潮的天安門,毛主席意氣風發,朱老總滿面笑意,周總理舉止瀟灑……親切感人,彷彿如昨。他們那一代人用絕大的智慧、絕大的堅毅、絕大的犧牲,締造了人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長征新使命,歷史性地落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肩上。唯有紮根中國大地,抓住每一個今天,才能創造美好未來。唯有發揚鬥爭精神,練就鬥爭本領,保持艱苦奮鬥、頑強奮鬥、永遠奮鬥的精氣神,才能披荊斬棘、乘風破浪。

以夢想為岸、以團結作帆、以奮鬥划槳,在浩蕩的時代東風中,向著下一個光輝的70年啟航。

壯麗70年·紅色印跡||南京江寧青年英烈——熊益政

來源:江寧文苑薈

THE END

壯麗70年·紅色印跡||南京江寧青年英烈——熊益政

✦ 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

✦ 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

✦ 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 國家火炬(江寧)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基地

✦ 江蘇省知識產權示範園區

✦ 江蘇省留學人員創業園

✦ 江蘇省眾創社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