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品牌競爭本質:味覺記憶爭奪戰

餐飲品牌競爭本質:味覺記憶爭奪戰

供應鏈1.0:美式供應鏈,洋快餐文化的輸入

1987年11 月,入冬的北京,天氣異常寒冷,天上飄灑著雪花。

肅殺氣候之下,在一家餐廳的開業現場,卻人聲鼎沸,排隊人群擠爆門檻。為了嚐到一塊原味雞,人們得花兩個小時來排隊。公安人員也在現場維持秩序,分批次放人進去,隊伍由此在外面繞成一個圈,但這並不妨礙人群盎然的興致。

這便是中國內地第一家肯德基餐廳的開業景象。

當時,這家餐廳是全球最大的肯德基快餐店,1400平方米麵積,劃分三層的樓房,同時容納500人就餐……喜慶的條幅,覆蓋了整棟樓,身著民族服裝的女孩們,在 “美國肯德基家鄉雞開業”的大紅條幅前,表演著中國傳統歌舞。

餐飲品牌競爭本質:味覺記憶爭奪戰

吃肯德基,在當時算最有面子的事情。開業後的一段時間裡,每週末都有人包場肯德基三樓位置,舉辦婚禮,這在全球也算是獨一份了。

當時的肯德基,代表著新潮的美國快餐文化,肯德基的成功,也吸引了麥當勞、必勝客等美國快餐品牌進入內地市場。

洋快餐所代表的美式供應鏈,在品牌打造上以美式文化的輸出為主,主打自己是高端的洋快餐。同時強調信任、標準化和當時語境下的好吃。這也和當時中國的發展狀況有關係,正直中國經濟發展的高峰期,這個時候大家對於西方文化還有一點崇拜。因此美式快餐雖然放在現在並不好吃,但卻在當時成為餐飲行業的品牌標杆。

肯德基的模式是,儘量少的SKU和儘量工業化的生產線,以此來控制產品的口味統一和成本更低。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於飲食的追求越來越高,百勝中國的品牌故事也在改變,品牌調性向好吃、健康看齊。


例如,除了代表性的美式炸雞快餐,肯德基不斷衍生的SKU,也在向中式餐飲文化靠攏,從最初賣粥、油條、蓋澆飯,到中西結合的藤椒嫩筍雞腿雙層堡、藤椒麻香翅,以及世界盃推出的夜宵新品——串串和滷菜,豐富的SKU也在迎合更多元的需求。


餐飲品牌競爭本質:味覺記憶爭奪戰


此外,肯德基也將“人造肉”引入菜單,並在國內公測“植培黃金雞塊”,以響應歐美地區興起的素食主義浪潮。


在經歷了三十年的美式打法後,洋快餐開始不斷轉型,通過擴充SKU豐富品牌內容,做加法維持“吃貨”的粘性。


餐飲品牌競爭本質:味覺記憶爭奪戰

供應鏈2.0:以中央廚房為代表的半成品供應鏈

之後,就是中餐的時代。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基礎設施的完善,大規模的中式餐飲連鎖成為可能。同時在飲食習慣的方面,中國消費者是有著自己的固執,幾千年來中國餐桌文化要求食物種類和口味要足夠豐富。

因此,中餐又重新佔領了品牌的高地。這個時候的中餐依託的是中央廚房的第二代供應鏈,以料理包為主,保證了門店的口味和差異化。比如西貝莜麵村,就是典型的依託於中央廚房的第二代供應鏈產品,他們講的故事是西北菜走進聯合國。

而在這之外,中央廚房所代表的品質和標準,也助力中式餐飲品牌實現品牌定位,例如永和豆漿突出傳統;大家樂茶餐廳倡導休閒;九百碗老湯麵,口味更地道……

可以看出來,在第二代供應鏈成型的時候,餐飲品牌已經進入了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大家都在探索自己獨特的產品特色和風格,在中餐這一大品類中,錨定產品搶佔的細分領域,精簡SKU,進而明確品牌定位。


餐飲品牌競爭本質:味覺記憶爭奪戰


例如中式快餐連鎖真功夫,通過同壓、同時、同溫的中央廚房技術,實現了無廚師的產品標準化,快餐連鎖,不依賴廚師的打法。


而在品牌傳播層面,真功夫也契合中餐文化中“蒸”的定位。對消費者而言,只有“蒸”等於“營養”。尤其在那段時間裡,餐飲行業的大品類中,都蘊含著有機會的細分領域,而對於真功夫而言,“蒸”這個品牌訴求尚處在空白期,搶先佔位有先發優勢。


因此,基於中央廚房的供應鏈優勢,真功夫將品牌價值,轉換為消費者最直接的價值利益點,並通過宣傳散養走地土雞、綠色爽脆菜心、優質大米和大品牌食用油等賣點,支撐其品牌定位——“營養還是蒸的好”。


餐飲品牌競爭本質:味覺記憶爭奪戰

供應鏈3.0:以巴奴為代表,沿著食材供應鏈上游延伸

以肯德基為代表的美式快餐品牌,解決了標準化問題,以西貝、真功夫等為代表的中式快餐品牌,解決了市場定位問題。而隨著餐飲競爭日益激烈,哪怕是一個細分領域,也有很多品牌搶佔用戶認知。


對於消費者而言,任何一個餐飲需求,都會面臨很多選項,這些選項組成了消費者的“表層記憶”。海量同質化的品牌訴求,同樣會觸發大腦的“保護機制”,消費者會簡化處理,即只會記住某一細分領域中,少數幾家(往往不超過三家)品牌,其他品牌會被簡單歸類,原有品牌佔據的“固有記憶”,對新興品牌形成了壁壘。


而在表層記憶下面,是潛意識記憶。


什麼是潛意識記憶?


當你聞到豆漿的香氣,你會想起老家樓下的早餐店,絲滑的豆漿,鬆軟的包子,早八點排隊的人群,和街坊鄰里間互道“早上”......


“豆漿的香氣”就是潛意識記憶,它像一把鉤子,勾起你所生活過的場景畫面,你不需要刻意記住它,只需要通過味覺記憶,按下消費者的潛意識聯想“開關”。


餐飲品牌競爭本質:味覺記憶爭奪戰


而餐飲行業的本質,正是塑造一種味覺記憶。頂級的餐廳,甚至可以讓你吃到童年的記憶,進而將品牌訴求更好地植入消費者的潛意識,從而在潛意識領域打破“固有記憶”,植入新品牌的信息。


而打造這種味覺記憶,需要上溯到供應鏈上游,以及極致的品控。


例如在火鍋領域,有主打服務的海底撈,羊肉蘸料的小肥羊,臺式涮鍋的呷哺呷哺等,每個品類都不缺少佔位者。


面對競品林立的火鍋市場,巴奴毛肚火鍋將品牌訴求迴歸到“產品”,將“毛肚”形成獨屬於巴奴的“味覺記憶”。而這些記憶,又與每個團聚搓火鍋的場景相關,一口毛肚下肚,與同事好友的歡聚場面也浮現出來。


“味覺記憶”背後是差異化,巴奴毛肚的差異化就是“鮮爽可口”,而支撐這一定位的,是其極致的品控,上溯到上游產業鏈的不同環節。


餐飲品牌競爭本質:味覺記憶爭奪戰


例如在食材供應環節,巴奴的品控倒逼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從養殖、種植到生產加工、生鮮鏈配送及門店呈現都進行了一系列的變革,保證食材的鮮美。


在加工層面,巴奴率先將“木瓜蛋白酶嫩化”專項技術,運用到毛肚當中,並確定了產品化標準:每次只浸燙40斤,水溫控制在75°C-8°C之間,時間控制在5-8分鐘,達到毛肚卷邊兒的效果。


當巴奴的毛肚,配合根據鍋底研製的蘸料,滿口的爽脆極大刺激了感官,感官記憶在潛意識層面形成記憶——提到毛肚,味蕾記憶會被勾起來,滿口爽脆的感覺自動浮現。


隨著供應鏈的不斷完善,巴奴也將這種單品策略,運用到“十二護法”(巴奴十二款單品),在標準化和品質之上,用更多的“鉤子”串聯起巴奴品牌的關聯記憶。比如巴奴的苯菠菜,就是兒時的記憶。鮮鴨血,就是川渝的記憶。菌湯,就是雲南野生菌的記憶......


餐飲品牌競爭本質:味覺記憶爭奪戰


從“產品主義”到極致品控,從“味覺記憶”到潛意識記憶,以巴奴為代表的第三代供應鏈,支撐起巴奴品牌故事,極致的好吃、極致的新鮮,是巴奴在火鍋行業烙下的獨有印記。


回溯中國餐飲變化的三十年,美式快餐代表的供應鏈1.0,中式快餐代表的供應鏈2.0,以及巴奴等企業代表的供應鏈3.0,是中國餐飲品牌迴歸“產品”的過程,企業自身的硬實力決定了品牌的價值,一味追求營銷就是捨本逐末。因此餐飲品牌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回到供應鏈本身,迴歸產品主義。


而成功絕非一蹴而就,箇中邏輯不可簡單化,一家企業,一個品牌,一款產品的成功,背後藏著無數的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