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前兩天,

交警帶導盲犬搭乘公交被拒的視頻上了熱搜。

原因是,有一位盲人高先生,

曾向警方求助:

“自己平日裡帶著導盲犬出行,

總是會被拒絕。”

於是交警莉姐體驗了一次盲人生活。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本以為這次出行會很順利,

誰知道結果令她大失所望。

在視頻中,

不管莉姐怎麼解釋,

司機都拒絕讓她帶著導盲犬上公交,

最後,竟然還指著她的鼻子罵:

“你下還是不下?再不下就報警!”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不僅如此,後邊的乘客也開始出口罵人:

“這狗咬了人怎麼辦?”

“寵物狗不能上車。”

“讓你不要坐,非得耽誤大家時間。”

莉姐怎麼也沒想到,

一個盲人,帶著正規的導盲犬上公交,

竟然會遇到這麼大的麻煩,

無奈之下,只得下車。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導盲犬是一隻很通人性的狗狗,

被趕下公交車以後,

它躺在地上哭了,

這一幕,看著令人心疼......

沒想到,有時候,狗比人更重感情。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在我國,

導盲犬的數量其實是十分稀少的。

截至2019年,

中國有1700萬盲人,

但真正正規的導盲犬卻不足200只。

原因在於,

適合做導盲犬的狗狗比例超級低。

它們需要有極高的心理素質,

足以應對驚嚇,

不會傷人,絕對忠誠。

而且,它們需要時刻準備,

應對主人突然發生的緊急事件。

再者,培訓一隻專業的導盲犬,

需要花費足足12萬元,

巨大的投入,

讓很多人望而止步。

而且,社會對導盲犬的接受程度依舊極低,

像之前拒絕導盲犬上車的案例,

並不少見。

這也加大了導盲犬普及的難度。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在現實生活中,

就有許多真實的故事。

在紀錄片《導盲犬珍妮》中,

女主人公陳燕,

是一名盲人鋼琴調音師。

因為經常需要外出工作,

單獨出行對於她來說太過危險了,

所以她申請到了一隻導盲犬,

它的名字叫珍妮。


然而,事與願違。

陳燕原本以為有了導盲犬幫助,

自己的出行問題會得到解決。

沒成想,卻犯了難。

陳燕帶它去地鐵時,

珍妮就被地鐵以不能攜帶寵物為由,

拒絕了很多次。

陳燕想帶它坐公交,

也一次次被拒絕。

即使陳燕每次都會跟司機解釋:

“珍惜是工作犬,受過專業訓練,

很乖,不會咬人。”

依舊不被允許上車。

無數次被拒載後,

懂事的珍妮,偷偷地躲在角落流淚。


《導盲犬珍妮》紀錄片 上集▲

一直以來,

仍有很多人對導盲犬抱有戒心,

真的大可不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

《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第十六條規定:

視力殘疾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

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公共場所的工作人員,

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

提供無障礙服務。

所以說,只要工作人員檢驗合格,

導盲犬是可以上車的。


導盲犬是盲人的“眼睛”,

它們一旦被選中,

就脫離了寵物的行列,

從此承受十分苛責的訓練,

終其一生,為盲人服務。

此後,它們將壓抑自己歡鬧的本性度過一生,

因為常年工作,

它們會比別的寵物狗有著更高的發病幾率,

而且由於常年工作,

它們很難與同類成為朋友,

最終在失落和孤獨中,

離開這個世界。

當它們第一次套上導盲鞍時,

就意味著,

它們把自己的一生幾乎所有的時光,

都交付給了那些在黑暗中徘徊的主人。

用自己的餘生,

點亮主人生命裡的光亮。

它們,值得所有人的尊重。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由於導盲犬的數量很少,

加上大家對導盲犬的不理解,

於是盲道便成為了盲人出行的最佳選擇。

為了滿足盲人的需要,

城市建設方面也並沒有忽視盲道。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曾經有數據顯示:

北京市已擁有超過1600公里盲道設施,

廈門市盲道總長度超461公里,

無錫市區盲道總長度達400公里。

從這份數據中,

我們也可以知道盲道的普及範圍很廣。

雖然如今盲道隨處可見,

可是我們卻不知道,

花了不少心思和精力修建的盲道,

對於盲人來說作用並不大。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許多盲道,

與其說是“幫助盲人解決出行困難”,

不如說是“為盲人制造出行困難。”

比如,有的盲道,

直接建在下水道上,

這樣的盲道,你敢走嗎?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有的盲道上,

還豎起了石墩,

這些石墩,無疑成了盲人的致命殺手;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像下圖這樣的盲道,

不僅不能幫助盲人解決正常出行麻煩,

還會給盲人帶來嚴峻的出行麻煩,

甚至還會出現生命危險。

盲道本來是專門幫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設施,

作為城市中的無障礙設施,

最基本的要求,

應該是實用和安全。

可城市裡很多盲道,

幾乎“名存實亡。

更不用說,

路上還會有胡亂佔道的共享單車,

小攤販的個人攤位,

甚至還有私家車將其當作“專屬停車位”。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在知乎上關於盲道的帖子裡,

大家都在吐槽自己曾看到過的盲道:

有些盲道上方斜橫著一條入地鋼索;

有些盲道的盡頭不是臺階,就是陡坡;

有些盲道的中間居然種了一棵樹...

有一位盲人也曾表示,

自己再也不敢走盲道了:

“橫跨在盲道上的電線杆、

斜拉線和廣告燈箱成了‘無影殺手’,

經常被劃得滿臉是血,

每次都揪心的疼。”


沒有障礙的我們,

往往無法瞭解他們的感受,

不知道一條小小的盲道究竟有多重要!

其實盲人最需要的,

不是同情和憐憫,

也不是物質、金錢的幫助,

而是被公平地對待。

盲人們最需要的,

是能夠獲得正常的出行和學習,

能夠獲得社會的認可。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不止是盲人,

在我國,還有無數殘障人士無法正常出行。

根據“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公佈的信息顯示:

截止2010年末,

我國殘疾人總人數達到8502萬人,

佔全國人口總數的6%。

這意味著:

每17個普通人當中,

就有一個人行動不便。

他們並不是少數,

但為何在我們生活中很少會遇見呢?

最重要的原因,

就是現在的環境,

實在對他們太不友好了。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像這種鋸齒很多的無障礙通道,

應該有很多人都看過,

但事實上,

很多老人或者殘障人士坐著輪椅下去,

並不舒服,而且頗為費力。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還有這樣的通道,

要是沒有人幫扶,

坐著輪椅下去,

幾乎跟過山車一樣,

很不安全。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去年7月份,

北京截癱者之家的創辦人文軍,

在雲南大理考察無障礙設施時,

發生意外不幸去世了。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而事故的原因居然是,

無障礙路口被私家車佔用了,

獨自坐輪椅的文軍,

只好從建築物旁的道路穿過。

不幸的是,由於停車場附近燈光微弱,

再加上地庫周邊沒有任何安全護欄,

也沒有任何提示,

文軍推著輪椅,

掉進了停車場的坑裡。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文軍掉落的地下車庫入口處


一直努力推動無障礙出行的公益人士,

最終居然倒在了“無障礙”的路上,

這是場多麼諷刺的悲劇。

他曾說:

“我們不應該只適合在家裡待著。”

可最終,

卻是以這樣的方式告別。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隨著時代的發展,

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

對於殘障人士的關注也越來越多,

這是一個很好的預兆,

然而,這還遠遠不夠。

一座城市文明的體現,

應該包含對殘障人士的關懷,

為他們設身處地去考慮一些實用性的建設,

和心靈上的安撫,

滿足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唯有如此,

他們才能真正像我們大家一樣,

放心地走在大街上,

而不是隻能待在狹小的屋子裡。

被罵哭的導盲犬背後,有8500萬殘障人士無路可走


真正的平等並不是大家都一樣,

而是人與人不一樣,

並且各自差異的部分,

都能夠得到合理的尊重。

別讓導盲犬,成為盲人的“負擔”;

別讓盲道,成為亡道;

別讓方便他人的設施,繼續“製造麻煩”……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要以為這件事很小,

因為我們每個人,

以後都會老去,

都有可能變成那個行動不便的人,

為他們的合理權益發聲,

其實也是為了我們每個人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