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執法站上班我都在?”豈容“分蟲”侵蝕交通安全

“只要執法站上班我都在?”豈容“分蟲”侵蝕交通安全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本市某些交通執法站周邊仍活躍著不少“分蟲”。但凡有人走過路過,他們便會迎上前小聲追問,“有分嗎、要分嗎?”至於價格,以C照駕駛證為例,收購價通常為每3分200元,轉賣價則在300元以上。

所謂“分蟲”,是指倒賣駕駛證記分牟利的人。從這一形象稱謂,不難看出人們對這一群體的態度。實際上,對一般駕駛者來說,只要有足夠的安全意識與行車技能,每個駕駛週期12分基本足夠。即便不慎導致扣分,還有每個記分週期最高可減6分的“學法減分”,以及重新學習考取駕照的合規渠道。由此推知,“分蟲”滿足的多半是安全意識不足又頻繁違章的駕駛者。他們本該是交通法規重點震懾的對象,卻在“花錢消分”之下逃過懲處。從這個意義上,“分蟲”的存在,會讓規則的約束與警醒作用大打折扣,進而侵蝕道路安全。

更進一步看,“分蟲”攛掇的買賣,其實是鑽制度空子,讓違法者出錢免罰、賣分者代人受過。雙方看似你情我願、各取所需、皆大歡喜,實則都已涉嫌違規,且面臨著更深層次的傷害。從買方來看,本該嚴肅剛性的交通法律被視為兒戲,影響其安全觀念的養成,其實是將自己和他人都置於更大的危險之中。再看賣分者,似乎是憑空賺到了錢,但一則需承擔個人信息外洩風險,二則被發現後影響誠信記錄,三則萬一協助處理的違章涉及盜搶車輛或肇事傷人等事故,還可能捲入訴訟,背上嚴重的法律後果。

買賣方雙雙違規、各擔風險,還可能把原本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最後卻讓“分蟲”賺了中介費,這又是何必?

“分蟲”產業鏈危害不容小視,必須從嚴打擊。一方面,各地交警部門要繼續織密制度籠子,堵住管理漏洞。隨著技術進步,如今許多違章照片都是高清探頭拍攝,能清楚看到駕駛員面貌,這有助於實現“誰違章誰處理”。相關工作人員在具體執法時,必須嚴格核對、仔細甄別,一旦發現有冒名頂替情況,就順藤摸瓜、嚴肅處理。另一方面,交通執法站周邊以及某些網絡平臺之上,還聚集著不少違法分子,甚至有“分蟲”叫囂“只要這兒(交通執法站)上班,我都在。”對於這些明目張膽的違法行為,必須持續開展治理活動,見一個抓一個。

規則是約束,也是保護。相關方面持續完善規則,結合高發違法情況做出研判處置;人人遵守規則、維護規則,我們才會享有更安全有序的交通大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