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1450萬畝土地需消化,未來土地不再是“稀缺資源”?

我們都知道,近年來,我國房價大幅上漲,這大大超出了老百姓的能力區間,是誰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

是房地產商嗎?其實開發商追求的是“快速週轉”戰略,即拿到地之後快速建房,快速拿到預售條件,然後吸引客戶快速出售拿回資金,然後將這些資金投向三四線城市,這樣就可以一直擴充土地的儲備量,所以全國也隨之上漲。

是炒房者嗎?因為炒房團確實是對帶動房價起到了很大作用,最顯著表現就是發達城市開始了限購,這群人就立即從北上廣深等大城市迅速撤出回收大量資金,然後到比較發達的二線省會城市投資,再慢慢滲透到到三四線城市依舊周邊的小縣城。所以說,有些你可能名字都沒聽過的小縣城的房價也破萬了,這當屬炒房團的“功績”。

官宣:1450萬畝土地需消化,未來土地不再是“稀缺資源”?

不打啞謎了,事實上,真正的價格驅動者既不是開發商,也不是炒房團,而是那些時代造就的幕後領頭羊:“拆遷戶”。為什麼要這麼斬釘截鐵的說,這要從棚改安置補貼來講。我們確定個時段,就是2015年到2017年,這段時間房價的上漲與棚改密切相關,我們都知道,這幾年的房子開始大幅度漲價。

過去的棚改,那就是真正的改了給你分配住房就行,一般不給錢,即使有補貼什麼的,也只能補貼家用,用這種安置方式可以理解為“一換一”,可以較好地防止棚改人群的回遷讓房子流通到市上。這樣拆遷戶就只可以租房子和平價轉讓來換錢,這就可以降低對當地房地產市場的流通的衝擊。但是前幾年,棚改讓他們一瞬間成為千萬富翁,他們就又把錢投到了房地產,到底市場出現一種“供不應求”的假象,所以放假又漲了起來。

官宣:1450萬畝土地需消化,未來土地不再是“稀缺資源”?

因為棚改貨幣補貼改革會帶來如此多的不好的影響,那麼進行下去的原因呢?最主要的還是待開發的土地存量日漸減少,因此,當城市新建擴建時,必須以更加高的價格補償被拆遷戶,這部分錢就造就了十分多的購買力,也就是“需求”,自然而然房價就開始上漲了。

然而,這種方式不會永遠持續下去。明年起,現在意義上的“拆遷戶”可能消失,通過拆遷走上人生巔峰的事情將成為歷史。近日《第一財經》有報道稱:2017年前已批准但未提供的土地約1450萬畝,但這些土地以後大概率不會再發展成住房,更多是要增加租賃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數量。

官宣:1450萬畝土地需消化,未來土地不再是“稀缺資源”?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六部委聯合下發的通知就很明瞭了,以15個月為一個週期,在這之間商品房如果可以消化完,那就要控制棚改獎勵的資金比例,以新住房來進行安置成為更多的選擇。權威報道稱:相關的部門日前發佈要求,明確表示2020年全年的專項債務必須用在土地的儲備、安置房補貼等等房地產的相關範圍。

所以說等這大量的土地進入市場後,所謂的“稀缺”土地就不復存在,屆時也不需要再進行貨幣的安置。這樣,房價就會得到控制,慢慢趨於平穩,所以妄想做那群“幸運兒”的人們可以醒醒了。

站在普通民眾立場這是極好的。對此你怎麼認為呢?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挑房、選房、買房、投資……

關注我,給你最真實的雲南房屋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