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僅僅是工具,商標代理人無法取代

近年來的“互聯網+”概念不斷深入人心,似乎這股風席捲了各個行業,各行各業都開始盲目推進互聯網+概念,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同時作為一名商標代理人,我只是覺得互聯網+只能有選擇的去應用行業當中的某一個流程,但永遠無法代替的是人工,比如:商標代理人或法律工作者。

在互聯網+風口下,越來越多的“外行人”看上了知識產權這塊肥肉,試圖用“互聯網+”替代商標代理行業,採用全智能模式,試圖替代代理人,然而,問題卻慢慢的都出來了,就拿目前最火的阿里巴巴代理16個35類“令和”商標來說事。

互聯網僅僅是工具,商標代理人無法取代

互聯網僅僅是工具,商標代理人無法取代

……

互聯網僅僅是工具,商標代理人無法取代

當然,除了35類,還有其他類別

除了阿里巴巴,

還有其他互聯網+商標平臺,

很多人都在吐槽這件事,

尤為顯得特別不專業。

其實,我想說,不是人家不專業,

人家只是遞交平臺,

根本不提供專業服務,

況且,還有風險提示。

互聯網僅僅是工具,商標代理人無法取代

似乎大眾的眼光,

都在評論如何不專業,

其實,這些互聯網平臺,

賣的不是專業,更不是成功率。

人家推廣的是自主註冊,風險自擔,

不想風險,那就花錢找代理人唄,

不找代理人,風險已提示。

這就像,

生病了,不去看醫生,自己去買藥;

(醫院存在的價值)

想穿衣服了,買塊布,自己縫一下;

(服裝設計加工的價值)

餓了,吃點小麥玉米;

(與動物無區別)

遇到官司了,不找律師,自己上;

(律師事務所存在的意義)

註冊商標不找代理機構,自己註冊;

(商標代理機構的意義)

結果呢?選擇就意味著接受。

如果都是以上情形,

人類似乎又回到了原始社會,

但總有些人,

思維意識停留在遠古時代,

還在用青菜的價格與美食的價格對比,

用買藥的錢與去醫院的費用去比對,

用原始材料的價格比對成品,

商標代理,也是一樣,

不能用自助註冊的價格和代理人參與去對比。

無論互聯網如何發達,

專業人士的存在,永遠無可取代。

互聯網,只是工具,

用好即可,不可完全替代人工,

尤其是對一些專業性比較強的行業。

代理人的存在,

不僅僅是用專業給予委託人指導,

更重要的是從職業操守的角度,

去維護社會的安定和良好的營商環境。

互聯網僅僅是工具,商標代理人無法取代

同時,每個代理人,都要生活,

不能每天只喝水,也要吃飯養家,

收取代理費是應當的,而且是正當的,

只有代理人的存在,

才能使商標代理行業更有秩序,

才能更好的節省成本,提升效率,

也幫國家減少不必要的審查,

為社會資源減少浪費。

因為我是代理人,

就是每天只喝水,

也需要繳納水費的,

不能無條件做公益,

感謝此次“令和”相關的商標事件,

感謝一些平臺做出的一些反面教材,

讓我,更堅信我存在的價值,

更堅信商標代理機構的優勢。

沒有對比,就沒有真理。

別說他們不專業,

因為,那只是工具

何來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