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啤酒”涉嫌侵權被罰350萬,沒有商標何以生存

聽過“中華香菸”,用過“中華牙膏”,但是在街邊擼串吃燒烤的時候你喝過“中華啤酒”嗎?千萬不要喝,說不好你就牽扯到一樁商標侵權案了!

“中華啤酒”涉嫌侵權被罰350萬,沒有商標何以生存

可不是小編說出來嚇你們的,這是真實事件,不信可以接著往下看!

去年臨近歲末,一則新聞卻讓“中華啤酒”經銷商們絲毫沒有過節的喜悅。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處了“中華啤酒”有關的兩家經營單位,除沒收並銷燬大量庫存的“中華啤酒”產品及輔材(空罐、紙箱)之外,還處以共計400萬元罰款。

這並非“中華啤酒”首次被查,卻揭開了“中華啤酒”商標之爭的“傷疤”:目前似乎沒有一家企業真正擁有“中華”文字商標,而圍繞這一商標的爭奪仍在不斷繼續。

“中華啤酒”涉嫌侵權被罰350萬,沒有商標何以生存

PART1

“中華啤酒”被查,涉違法,被罰400萬元

“抽中華煙,喝中華啤酒”,去年夏天,有著與中華香菸非常形似的“中華啤酒”,以頗吸引眼球的包裝和極具噱頭的名稱讓其突然走紅,但是否侵權一直備受質疑。

4月,德清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投訴舉報,對縣內湖州特思拉啤酒有限公司進行檢查,現場發現涉嫌違法中華啤酒14960箱、中華啤酒空罐531148個、包裝紙箱16950只,予以現場查封。已經售出500ml裝中華啤酒13485箱,330ml普通罐裝中華啤酒5210箱,330ml纖體罐裝中華啤酒40585箱,銷售額共計430.204萬元。

根據2018年1月開始實施的《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經營者不得實施混淆行為,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繫,例如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等。

PART2

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查

實際上,“中華啤酒”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查。

去年6月,上海市工商局接到中華香菸商標權利人的舉報,對上海某海鮮館進行現場檢查,暫扣了構成違法的“中華啤酒”商品,並就其涉嫌商業混淆和構成不正當競爭的行為介入調查。

上海查處的“中華啤酒”不是“真龍版”,而是“中華上海版”。生產商同樣是湖州特思拉啤酒,委託方卻變成了中華啤酒(上海)公司。

不管是湖州特思拉啤酒,還是真龍啤酒(湖北)公司、中華啤酒上海公司,都與“中華香菸”出品方——上海菸草集團全無關係,但生產的產品包裝上,與中華香菸設計高度重合的“中華”字樣、天安門、字母商標、大紅色底色、華表一樣不少,這也正是被認定為侵權的核心原因。

“中華啤酒”涉嫌侵權被罰350萬,沒有商標何以生存

對於頻頻被打擦邊球,中華香菸的出品方上海菸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曾多次發表聲明稱,目前多地市場上出現的與上海菸草集團“中華”捲菸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啤酒商品,並非上海菸草集團生產、銷售或授權他人生產、銷售,涉嫌侵犯上海菸草集團的註冊商標專用權。

“中華啤酒”涉嫌侵權被罰350萬,沒有商標何以生存

“中華啤酒”接連被查,各出品方各執一詞,宣稱自己的“正宗”,但也透露了一個尷尬事實:如此多的“中華啤酒”,沒有一家真正擁有“中華”商標。

小編中國商標網發現,在啤酒32類商標中,1997年最早開始至現在為止,已經只剩7件商標,但無一例外未獲通過或者被宣告無效。

“中華啤酒”涉嫌侵權被罰350萬,沒有商標何以生存

“中華啤酒”涉嫌侵權被罰350萬,沒有商標何以生存

但是顯示出來的結果,無論是32類啤酒還是35類萬能商標毫無例外,都被駁回!

“中華”商標難以申請,“中華啤酒”就成為企業關注的對象,中華啤酒集團在2018年8月再次提交了申請,目前處於“等待實質審查”階段。

“中華啤酒”涉嫌侵權被罰350萬,沒有商標何以生存

“抽中華煙,喝中華酒”!一句好的廣告詞確實能帶來巨大的流量,但是靠著傍名牌,那就不值當了!打著“中華”的名頭,無論你是多大的企業,在法律面前都不值一提!

在這個天氣炎熱,適合擼串,擼小龍蝦,喝啤酒的日子,小編覺得沒有必要去傍著大牌的商標去生產啤酒!客戶看中的是酒的質量口感,再一個是商標的名字!如果您想要進軍啤酒行業,不妨先選擇一個好的商標,商標買的好,流量沒得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