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將之殤:戰國大爭之世,我吳起未曾辜負這個時代

吳起者,衛人,仕於魯。——《資治通鑑》

吳起者,衛人也,好用兵。嘗學於曾子,事魯君。——《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吳起,自古以來就備受詬病,我們從司馬光和司馬遷兩位史學大家的記載中抽絲剝繭,解讀吳起一生的經典傳奇,是否是真的傳說的那樣,用兵如神卻又自私自利?

良將之殤:戰國大爭之世,我吳起未曾辜負這個時代

史記記載,吳起少時,家累千金,可以說吳起家境十分富有,按理說年紀輕輕的富二代該是意氣風發的,指點江山的時候,可春秋末年的社會階層,“士農工商”,商人的社會地位很低,絲毫沒有政治地位和話語權。

商人出身的吳起離家遊學,尋求仕途上中規中矩的發展,無奈商賈之子吳起憑自身才學和傾家財富,仍未在等級森嚴的社會中踏入仕途,心灰意冷後回國,又收到誹謗者的落井下石,至於如何造謠誹謗,史書沒有記載,不過能讓吳起奮起殺三十餘人,又豈是一般的流言蜚語,有人說是仇家蓄意報復,有人說是儒家詆譭,筆者覺得是前者可能性更大。

吳起出逃衛國後,拜在儒家曾子門下,學習儒家思想主張,沒多久,吳起母親去世,按理應回家守孝,但吳起身負三十餘條命案,回去只能是自投羅網,拒絕回鄉,結果曾子以不孝之名把吳起逐出了儒家。

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其中最以法兵兩家最受國君推崇,吳起的一生充分踐行了時代大勢的發展,先兵後法,成就了一代傳奇。

良將之殤:戰國大爭之世,我吳起未曾辜負這個時代

其中吳起最受詬病的是在魯國“殺妻求將”,公元前412年,齊國攻魯,魯君知道吳起有大才,打算啟用,卻由於其妻子是齊國人心存疑慮,史記和資治通鑑都記載,吳起回家殺妻表明心志,這點值得商榷,儒家掌握輿論陣地幾千年,吳起本就被儒家驅逐,被攻留下汙點,太正常了,魯公以吳起為主將,以弱勝強,卻由於功高震主,受小人進讒,被猜疑,離開魯國,前往魏國。

良將之殤:戰國大爭之世,我吳起未曾辜負這個時代

吳起投魏後,文侯以為將,擊秦,拔五城。經過三次秦魏河西大戰,秦國損兵折將,勢力完全退出河西,魏國獨佔河西高原,設置西河郡,吳起成為首任郡守,主政一方,同時基於戰國初期魏國的強大國力,改革軍制,選拔精銳,建立魏武卒,打造成精通戰陣之法的重裝步兵,成軍後,秦魏陰晉之戰,吳起率領五萬魏武卒一戰擊潰五十萬秦軍,從此魏武卒威震天下。

良將之殤:戰國大爭之世,我吳起未曾辜負這個時代

文侯死後,無論是由於功高震主或者受小人攻訐,吳起南下楚國,轉身成為了楚國令尹,也就是丞相,總領全國軍政,在楚王支持下從政治軍事經濟出發,進行全方位變法,也收到了很大的成效,只可惜受到舊貴族的強烈抵制,被亂箭射殺,楚國變法宣告失敗。

究其吳起一生,隨戰國初期形勢跌宕起伏,雖家財萬貫,卻社會地位低下,但不甘就此沉淪,在政治軍事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著有《吳子》傳世,至於殺妻求將等槽點,已無從辨別,說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也好,說他受儒家詆譭攻訐也好,一代軍神吳起,自有後人評說。

一千個讀者,自有一千個吳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