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視角看抗疫大神鍾南山

從SARS,到新冠肺炎,鍾南山、李蘭娟這兩個名字如雷貫耳,幾乎是本次抗疫的精神領袖!

媒體關於鍾院士和李院士的報道,鋪天蓋地,兩位老人,捨生忘死,全力抗疫,其情懷、其情感,令人感動!

於是,情不自禁便想對兩位院士瞭解更多,於是在網上查了鍾院士的一些資料:

鍾南山先後取得了國家、省市各級科研成果20多項,其中國家級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部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項,三等獎一項,在國內外醫學雜誌發表論文70多篇。鍾南山主持過多項國家自然基金課題、國家攻關課題、衛生部及省科委重點課題,有13項成果獲得了衛生部、國家教委、廣東省科委及廣州市科委的獎勵。其中,製作的GD微型最高呼氣流速儀獲1980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轉基因因子研究》獲1982年廣州市科技成果一等獎;《哮喘及氣道高反應性》獲1994年衛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三等獎。他從自己獲得的廣州市科技進步金鼎獎的獎金中拿出一半(5萬元),用來獎勵在科研中取得成績的年輕人。 1997年1月15日,中共廣州市委授予他“模範共產黨員”的稱號。2003年6月19日,因在抗非戰鬥中表現卓越,他被廣東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的特等功。2003年,榮獲200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04年4月8日,又被授予國內衛生系統的最高榮譽稱號——白求恩獎章。2010年12月6日,鍾南山等十人獲評“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應用siRNA策略研製預防和治療SARS疾病特效藥動物實驗(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2008)慢性咳嗽的病因診斷程序、發病機制及其治療研究(廣州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8)SARS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及相關研究 (廣州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8)創建防治結合型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推動社區衛生服務可持續發展(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9)利用食道電極膈肌肌電圖觸發呼吸機送氣的方法(發明專利 2008)一種能同時監測胃內壓和膈肌肌電的裝置(實用新型 2009)肺靶向大黃素乳酸微球的製備方法及其在抗小鼠肺纖維化中的應用(發明專利 2010)臨床技術操作規範-呼吸病學分冊(2008)呼吸內科學(2008)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識(2009)……

我本人並非醫學人員,對醫學知識不是很瞭解,可能會有偏頗,但與本人對鍾院士的技術成果預期,還是有落差的,能夠成為領袖級別的抗疫鬥士,至少要有幾項突破性的基礎性的科研成果,比如弄清楚某項疑難雜症的發病機理,並因此找到根治的方法或研製出根治的新藥,要有從基礎研究到臨床突破的系統成果,然而我並沒有看到。

再者,2003年SARS,是鍾南山、李蘭娟;2020年新冠肺炎,依然是鍾南山、李蘭娟;諾大的中國,14億人口,17年的跨度,居然沒有實現薪火相傳,竟然沒有人能夠實現超越,在科技進步一日千里的今天,這是不是一個民族的悲哀,是不是一個國家的警鐘。

科學研究,需要制度保障,需要資金保障,更需要潛心探索;科學研究,絕不能官僚主義,耍不得半點小聰明,唯有鑽研、創新、踏實,才能出成果,才能真正讓國家強大,人民幸福!

最後向鍾院士、李院士及一線抗疫人員致敬,中國加油,湖北加油、武漢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