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籍烈士顧全家人蔘軍入伍,犧牲後三年妻子改嫁

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個戰役,1948年11月29日開始,1949年1月31日結束,歷時64天,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內的華北大片地區。

在這場戰役中,有7030名解放軍戰士獻出了寶貴生命,周聖任就是其中一位。

照顧兄弟姐妹,毅然挺身而出

1924年,周聖任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的一個普通農村家裡。家中父母共育有六個孩子,周聖任排行老二。

上學期間,周聖任的學習成績很好,是其他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但受制於家庭條件的限制,為了給育有六個孩子的家庭減輕負擔,也為了能夠讓其他的兄弟姐妹接受教育,周聖任選擇輟學,跟著家裡一起務農。

1947年,已經23歲的周聖任已經娶妻,6月份他欣喜得知妻子已經懷上了自己的骨肉,自己即將成為一位父親。然而當年11月,解放軍在當地徵兵,要求每家每戶必須有一人參軍。考慮到老大在教書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同時也為了照顧其他的弟弟妹妹,周聖任自告奮勇,決定讓家裡派自己去當兵。家裡人拗不過他,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只好同意。就這樣,周聖任成為當時408團3營7連的一名戰士。

犧牲三年後,妻子改嫁生育7個孩子

入伍後,周聖任在部隊吃苦耐勞,不怕犧牲,敢打敢拼,將一名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的精氣神展現的淋漓盡致。

1948年年底,國共兩黨在國內的戰爭局勢發生轉變,中國共產黨從戰略被動轉為戰略主動,開始牢牢地掌握全國的戰略主大動權。在遼瀋戰役、淮海戰役相繼取得勝利後,中央軍委作出決定乘勝追擊,解決華北問題,發起平津戰役。

在這場戰鬥中,人民解放軍的衝鋒號響起,周聖任端起手中的衝鋒槍英勇衝鋒在前,不幸被敵人的子彈擊中,永遠地倒在了天津塘沽地區。

後來,和周聖任一同參軍的堂哥去他所在的部隊找他,領導招呼堂哥坐下,用緩慢而哀傷的語氣告訴了周聖任不幸犧牲的消息,並將周聖任的陣亡病故將士家族通知書交給了他。周聖任的堂哥退伍後將通知書交給了周聖任的家人。

湖南籍烈士顧全家人參軍入伍,犧牲後三年妻子改嫁

(周聖任的陣亡通知書)

得知周聖任犧牲的家人悲痛萬分,但那時也沒有途徑能夠回去找回周聖任的屍骨。直到1962年生活條件改善,社會得到一定發展之後,周聖任家人才託民政局幫忙將周聖任的骨灰帶回。在周聖任的家鄉郴州市烈士陵園以及嘉禾縣烈士陵園都有刻著他名字的墓碑。

當年周聖任入伍時還未出生的孩子,如今已是一位74歲高齡的奶奶,名叫周艾珍。在她三歲時,她的母親就已經改嫁,並在新的家庭裡生了7個孩子,而她則跟著爺爺奶奶一起長大。對於父親,周艾珍知道父親是一名大英雄,為解放天津、解放全中國做出過貢獻,但卻從來不知道父親長什麼樣子,也很少聽父輩們講起父親的故事。

幾天前,周艾珍家的親戚無意中看到頭條尋人發佈的文章《尋湖南郴州籍烈士周勝潤後人,他在平津戰役犧牲,靜待親人》,便將其轉發給了周艾珍的女兒,儘管名字有誤,但核對完地點部隊等信息後,周艾珍確定這就是自己的父親周聖任。

湖南籍烈士顧全家人參軍入伍,犧牲後三年妻子改嫁

當週艾珍和家人得知周聖任的英名被永遠鐫刻在平津戰役紀念館,受到國家和後人的重視時,她感到十分欣慰,也為自己的父親自豪。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頭條尋人發起"尋找烈士後人"項目,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烈士陵園(廣西革命紀念館)合作,共同為烈士尋找親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頭條尋人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

如有烈士後人相關線索,歡迎聯繫頭條尋人(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10-83434440、010-83434485 ),將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對信息進行核實和後續跟進。

湖南籍烈士顧全家人參軍入伍,犧牲後三年妻子改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