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之戰——一個關於晒鹽的故事

引言:我相信,涿鹿之戰大家並不陌生,對戰的雙方是黃帝和蚩尤,最終勝利的一方是黃帝。而很多人卻認為涿鹿並非是張家口的涿鹿縣,而是山西運城市。“濁陸”而非“涿鹿”,這又是怎麼回事呢?蚩尤在跟黃帝的戰役中輸了,但後世還是把他稱為戰神,漢高祖劉邦出征前還曾祭拜蚩尤。

涿鹿之戰——一個關於曬鹽的故事


一.涿鹿之戰


大約距今5000年前,當時中原有幾萬個部落,其中最為強大的就是炎帝部落、黃帝部落和蚩尤部落。最初黃帝部落居於陝西西部到甘肅東部,炎帝部落居於黃河中游,蚩尤部落佔據今天的河北、山東、河南、安徽等交界地區。黃帝在阪泉之戰大勝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是為華夏,我們也就被成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根據上古奇書《山海經》中的記載:蚩尤興兵攻打黃帝,並請來了風伯和雨師,興起一場大風雨,黃帝請了黃帝女魃(也就是傳說中的旱神),當止住大風雨的時候,黃帝部隊殺得蚩尤措手不及,最終取得了勝利。這就是著名的“涿鹿之戰”,這個故事帶有一些神話色彩,被人們時常傳頌,久而久之就變成了歷史故事。

涿鹿之戰在中華的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和意義,更是號稱為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第一戰役。史學專家們更是認為這次戰役是中華文明格局的基礎。但是,涿鹿之戰的真實性卻沒有保證。

涿鹿之戰——一個關於曬鹽的故事


二.“鹽”與“炎”


首先涿鹿之戰的真實性有待商榷就是涿鹿的地理所在。歷史記載中,涿鹿的地處張家口或者是山西運城,但是,為什麼經過研究,確定于山西運城呢。因為在山西運城呢流傳著這樣的一個傳說。在運城的地界上,有一個很大的鹽池。傳說鹽池裡的滷水就是蚩尤戰敗被殺死後,蚩尤的血幻化而成的滷水。但是,我們不禁疑問,為什麼運城在古時候的地名並不是涿鹿,也和涿鹿沒有任何關係,為什麼會流傳著如此的傳說呢。因為鹽池裡的滷水又稱濁滷,而涿鹿與濁滷諧音。這樣以來的話,就為涿鹿之戰為何會在山西運城就有個可靠的解釋。

涿鹿之戰——一個關於曬鹽的故事


鹽的形成也為否定涿鹿之戰真實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鹽是滷水凝固之後的產物,當時的產鹽方式為太陽曬鹽,而太陽曬鹽就是需要充足的陽光將滷水中的水分曬乾蒸發,得到的結晶產物就是鹽。而這種產鹽的方式,最忌諱或者說最怕的就是霧氣瀰漫。大量的霧氣遮擋陽光,會導致產鹽的效率下降。而在涿鹿之戰的傳說中,傳說蚩尤神通廣大。在與炎帝的交戰中,讓霧氣瀰漫了整個涿鹿。蚩尤與霧氣也為涿鹿之戰與曬鹽的關係緊密的聯繫了起來。

通過對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來,涿鹿之戰的細節與曬鹽的氣象條件相互對應。

涿鹿之戰——一個關於曬鹽的故事


然後,涿鹿之戰交戰雙方的黃帝與蚩尤也對這個曬鹽的故事提供瞭解釋。蚩尤又經常被人們稱為炎帝。鹽,在當時是正義的象徵,代表著正義的事物。而“鹽”與“炎”同音,炎帝就是鹽的化身。曬鹽就代表著對蚩尤的懲罰。也符合當時的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事物的象徵。但是呢,上古語音構擬只是後人對古音的一種推測,完全不是定論,只能作為一種參考。

經過了以上的解釋與推測,可以說明,從古至今被人們口口相傳的涿鹿之戰只是對山西運城一代曬鹽故事的擬人化。並非是歷史上真正發生的戰役。故事中的人物細節都可以找到與之對應的原型。

涿鹿之戰——一個關於曬鹽的故事


三.戰神蚩尤對後世的影響

蚩尤被稱為戰神。漢高祖劉邦在出徵前也曾祭奠過蚩尤。因為劉邦是真正的黎民後裔,儒家平民,而蚩尤九黎,既是他直接的先祖,又是他的思想信仰核心。

這也是漢武帝為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根本原因。

上古時期,“人”和“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人”由炎黃聯盟領導的“百姓”貴族組成,他們才是“萬物之靈”,“民”則是蚩尤九黎的戰敗者及其後裔構成,特徵就是必須琢瞎一支眼以明確他的奴隸身份。

後來,周王朝的掌權者周公旦發揮政治大智慧,創造了“儒教”,系統化的將“黎民”奴隸根據需要選拔產生為“新國人”,造字含義上,這種新人就被稱之為“儒”,他們的群體概念,“民眾”就成為了“儒家”,其進行選拔的宗教,也就順理成章的被稱之為“儒教”。

涿鹿之戰——一個關於曬鹽的故事


與我們現在認為儒家都是文弱書生的形象不同,其實要成為儒家的第一個前提是必須“身體素質好”,而這,與國人統治者貴族的“德”的選拔方式有關。

“德”說的意思是登山的活動,能夠到達一定的高度的一些“民”,也就獲得了成為“儒”的資質,可以避免戳瞎一隻眼的嚴酷刑罰,將名字載入榮譽板上,成為自由民,不再是畜牲一樣的奴隸。

其中,同時具備頭腦反應快特點的男士,就成為文儒;身體素質特別超群的男士,就成為武儒;生育能力強的女士,就成為婦孺。

劉邦是蚩尤的子孫,他祭祀蚩尤屬於對先人保佑自己的希冀,是一種正常的思想流露。

涿鹿之戰——一個關於曬鹽的故事


結語:

逐鹿之戰,一個曬鹽的故事,即使說他是一個曬鹽的故事,但是他在歷史上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這場戰爭的最深影響表現在他的軍事方面,這場戰爭是部落之間的一場大規模戰爭,他的結局,是黃帝戰勝了蚩尤,贏得了極大的優勢,之後皇帝就乘勝之勢,一舉收復了中原地區,使得整個華夏民族建成了統一的部落。後來,又進一步的踏上了戰爭之路,征服了黎族,夷族等部落,使之與自己結尾同盟,這些種種成就,離不開黃帝優秀的軍事才能,用兵才能。還有,這次的戰爭也對兵器的製造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推動了兵器的製造與研究。一個擬人化的小故事,對我們國家的歷史發展,文明進步,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是一個妙不可言的誤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