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石鋪鎮:循環農業趟出致富新路子

界石鋪鎮:循環農業趟出致富新路子
界石鋪鎮:循環農業趟出致富新路子
界石鋪鎮:循環農業趟出致富新路子界石鋪鎮:循環農業趟出致富新路子
界石鋪鎮:循環農業趟出致富新路子

順著國道312沿線駛出祁家大山隧道,就到了紅色小鎮界石鋪的“地盤”。靜寧縣界石鋪鎮瞄準養牛飼草供應的前端市場、活牛供應的高端市場,堅持“產業帶產業,抱團‘聯姻’式發展”,不斷延伸產業鏈,走出一條以畜帶草、以草興畜、畜肥還田的循環農業發展路子,

在界石鋪鎮隴上草牧業有限公司,隆隆的響聲伴隨著緊湊的流水線操作,生產線十幾臺型號不同、用途各異的機械同時運轉。工作人員正在詳細講解著飼草加工流程、貯存方式及科學喂牛養牛知識,一旁正在全神貫注、極力追學肉牛育肥“秘訣”的是界石鋪鎮的二夫、崔岔兩村的飼草種植帶頭人、肉牛養殖大戶。

“鎮上組織我們進行政策培訓,參觀學習飼草種植及肉牛養殖技術,還在雄康牧業的母牛超市自己選牛,讓我們不僅學到了科學養牛的技術,還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崔岔村的養牛能手趙智理說。

二夫村的孫效軍,家裡養著46頭基礎母牛,其中13頭為平涼紅牛,育肥22頭,養殖數量合計73頭,是名副其實的“養牛能人”,深得大家的信服和羨慕。他分享著自己的成功經驗,“想要養好牛,勤是第一步。餵養要確保適量,草料不應一次給足,要注意通過增加餵養次數來促進消化吸收。”

“崔岔、二夫2村紅牛養殖基礎條件好、群眾積極性高的,我們選擇這兩個村全力打造規模效應凸顯、戶社聯結緊密、飼草供應充足、服務體系健全、科技應用廣泛、風險防控完備、糞汙處理規範的平涼紅牛標準化養殖示範村,使界石鋪鎮真正成為全縣西北部肉牛養殖及出口創匯基地。”界石鋪鎮黨委書記張乾龍說。

走進界石鋪鎮西川村供港肉牛基地,一排排牛棚整齊排列,牛棚裡一頭頭體格健壯的肉牛有臥有立,工人們正在忙著配備料草。

供港肉牛出口創匯及標準化養殖基地是商務部及海關認證為供港活牛標準化養殖基地,該基地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示範帶動作用,培育壯大養牛產業,助推決勝脫貧攻堅。該基地採取“企業統一供種、農戶分散繁育、基地集中育肥、企業回購統銷”的方式,建立利益連帶機制,面向周邊收購、集中育肥和銷售以平涼紅牛為主的優質肉牛,示範帶動全鎮2105戶群眾養牛7500多頭,搭建了從農戶到基地、基地到出口的平涼紅牛高端銷售市場,帶動肉牛養殖由小群體、大規模向高產能、高效益發展。

據介紹,該基地已經出口供港活牛591頭,向12個貧困村每年平均分紅2.8萬元,有效破解了村集體經濟“空殼”難題;帶動了西川村31戶農戶(其中7戶貧困戶)以62.4畝土地入股,每年每畝可獲700元的保底收入;吸納鎮內12名貧困戶到基地務工,年均可獲得3萬元勞務收入;帶動水魚等村62戶貧困戶訂單種植飼草玉米900畝,每戶飼草種植收入1.3萬元;承接貧困戶配股資金350萬元,每年每戶按照800元固定分紅;同時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養殖平涼紅牛每頭加價400元收購。

在養好牛的同時,該鎮堅持以畜帶草、以草興畜,衍生產業鏈條,大力推進“糧改飼”,帶動建設優質飼草玉米種植基地。

“種好飼草養好牛,趕著紅牛奔小康”。界石鋪鎮總結推行2019年優質飼草種植“一分五統一”模式,積極爭取實施“糧改飼”項目,今年在南山崔岔、水魚流域繼續種植優質飼草玉米2萬畝,讓界石鋪成為全縣種植面積最大、飼草質量最好、供應鏈最長的優質飼草生產加工基地。

在界石鋪鎮二夫村的康源牧業養牛基地,有一條年產量3000噸有機肥生產線,該基地依託幫扶項目,充分盤活養牛小區和康源牧業養牛聯合社養殖糞汙資源,與國內知名有機肥生產商“希星肥業”合作,規模化生產加工有機肥料,實行養殖糞汙就地化、無害化處理,輻射帶動全鎮其他村走現代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實現以畜帶草、以草興畜、糞汙轉化、肥料還田、增產增收,推進肉牛養殖業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

界石鋪鎮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集聚各類優勢資源,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有效發揮甘肅隴上草牧業、河北希星肥業等龍頭企業帶貧作用,帶動周邊10個村辦養殖合作社、18個飼草種植合作社及1620戶貧困戶抱團發展草畜產業,形成以草興畜、以畜帶草、糞汙利用循環農業發展模式,走出一條綠色生態的致富新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