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洲農業“新標杆”——探訪我省首個“中國農業公園”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雄渾壯闊的崑崙山腳下,茫茫戈壁沙海中,總投資12億元的青海省首個“中國農業公園”——“青海·海西·格爾木·蘇彌山莊”落戶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這是柴達木盆地的一個綠色生態建設項目。

彈指間,5年過去了,如今,蘇彌山莊已初步形成了沙化治理、精準滴灌、土壤改良、現代農業、有機環保、植樹造林、林下經濟、中藥種植、花海果園、科普研發、觀光采摘為一體的多功能中國農業公園,目前已具備了沙漠造血的初步成效。

海拔2830米 蒸發量2800毫米

2015年11月,青海芝潤農林開發有限公司正式啟動了“沙漠造血計劃”,項目整體規劃2000公頃,分三期完成。

這座由黃河集團——青海芝潤農林開發有限公司打造的蘇彌山莊既蘊含著青海黃河實業集團董事長黃應山沙漠變綠洲的“初心”,也推進了格爾木市沙化旅遊事業與萬畝綠色農業公園的有機結合。

蘇彌山莊距離格爾木市60公里,位於市區西郊的風沙口,東與正規劃中的格爾木市沙漠公園接壤,西接托拉海沙漠,北與胡楊林保護區相鄰,南與崑崙山相望。這裡海拔2830米,平均降水量只有40毫米,蒸發量2800毫米,年日照時間高達3100小時以上,沙塵暴日數高達30天以上,屬極度乾旱區。

“打造山莊並不難,難的是鎖住風沙!”面對這樣的環境,黃應山沒有退縮.已過花甲之年的他多年奔波在全國各地,參加治沙綠化培訓會,不斷地汲取著各種各樣的治沙經驗,始終秉承著生態報國、惠及民生的思想理念。

黃應山首先在蘇彌山莊打了16眼深井,成井平均深度150米以上,單井湧水量96立方/小時,以滿足這裡所有植被的設計用水量.採用以色列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技術,鋪設PVC和滴灌毛管457.6萬米,形成了科學節能的供水灌溉網,保證了生產、生態精準用水綜合利用。

為了鎖住風沙口,蘇彌山莊打造了70.67公頃防護林,樹種以新疆楊為主,兼種胡楊、沙棗、白刺、檉柳、白榆、竹柳、杏樹、桃樹、蘋果樹等。其中,新疆楊種植17萬多株,其它樹種16萬多株,特色黑紅枸杞林下經濟作物200多萬株,苗木整體成活率達90%以上,防護林生機勃勃,已有蔥鬱之勢。

現如今,蘇彌山莊已完成一期萬畝綠色全覆蓋.經專家測評,這裡的植被整體成活率達85%以上。項目實施中先後栽植喬、灌木等苗木383.4萬株,已然成為格爾木市區、胡楊林自然保護區及周邊公路鐵路機場外圍綠色天然屏障。

多角度 多功能 多目標

沙漠中綠化即美化,為了重構高原戈壁與眾不同的特色美,蘇彌山莊從生態、環境、農業與文化的多角度出發,將“荒漠化土地治理、農業雙創園區、崑崙文化品牌”融為一體。讓生態文明、鄉村振興相依相伴,全力打造鄉村農業旅遊綜合體的高端形態。

經過討論研究,黃應山以“把沙地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定為發展目標,開發建設了423.33公頃有機枸杞示範基地,0.1公頃自動化溫室大棚20座,72公頃特色中藏藥種植基地,種植藜麥、油菜等33.33公頃,還有萬噸有機肥料廠、胡楊展覽廳、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及青少年教育基地等10個景點。

“從沙漠造血計劃中衍生出的農產品和青藏高原特色中草藥不僅作為企業的主要經濟效益部分,還將逐漸轉化為蘇彌山莊當地特色產業品牌推向社會,從而在沙化土地上建立了完整的高原農林產業鏈,讓沙漠造血計劃真正實現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形成生態、社會、經濟效益多豐收的產業化道路。”黃應山信心滿滿地說道。

走進自動化溫室大棚裡,一派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工作人員正在抓緊春季大棚管理的黃金時段,為桃樹嫁接新品種,“為了能夠維持溫室大棚內的溼度和溫度,我們特地選用的是自動化溫室大棚.現在共有20個溫室大棚,其中11個種植果樹、6個種植人參果、3個種植蔬菜,光是人參果一年一個棚就可以達5000公斤的產量。”青海芝潤農林開發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吳軍民介紹道。

為了將蘇彌山莊打造成為多功能農業發展基地,在這裡除了生產高品質的有機農產品外,還將提供儲藏、保鮮服務、加工系列產品、網購及物流服務。

吳軍民說:“我們現在已經建成容量達1000噸的儲藏庫,佔地面積2200平方米左右,有7個保鮮室,1個速凍室和1個冷藏庫,這都是為了打造山莊綜合農業產業鏈中的一環。”

中國沙漠治理新樣板

為兼顧綠化、美化等多重目標,蘇彌山莊依靠自然風光優勢,集聚生態、環境、農業和文化的多方面建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有機統一發展,以此實現綠色化、美麗化、富裕化。

為解決周邊牧民區羊糞難賣和當地農戶就業的問題,蘇彌山莊自建的萬噸有機肥料廠專門向牧民定期收購羊糞進行深加工.除了山莊長期僱用的130人外,還根據季節性和農耕種植需要,向周邊農戶提供大量就業務工機會。

“每年我們以1方135元的價格收購近2萬方左右的羊糞,能夠為牧民增收270萬左右的收入,我們幫扶帶動郭勒木德鎮10家貧困戶,戶均增收1萬元左右。”黃應山說。

為推進格爾木市文化旅遊發展,蘇彌山莊以經營公園的思路,利用廣闊的沙漠,融入低碳環保、循環可持續的發展理念,主動申報了“中國農業公園”。

2019年7月9日,青海·海西·格爾木·蘇彌山莊“中國農業公園”開園揭牌,這是全國第29個農業公園,也是青海省第一個“中國農業公園”。

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楊秋生說,蘇彌山莊農業公園讓沙漠變成了綠洲,形成了特色產業,讓休閒農業、康養農業在沙漠中成為可能,為我國沙漠治理提供了一份新樣板。

為推出本地特色產品,蘇彌山莊投資近4000萬元建設了標準化深加工物流觀光車間,將聯動形成從種植、開發、加工、銷售及生態農業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現代化生態農業企業。

“任何工程的第一步,都是先鋪路.為了實現農林觀光采摘一體化的目標,我們架設了46公里高壓線,澆築混凝土路面8.95萬平方米,鋪設砂石路面43.4公里,完成倒運土方835萬立方米,下一步計劃治理荒漠化土地1333.33公頃。”黃應山說。

“沙漠變沃土,戈壁成綠洲”已不再是黃應山們的夢想,而已成為治沙綠色發展的新標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