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電梯服務領域新一輪的機會?

近兩年,獨角獸的概念風靡全國。獨角獸企業代表著新的經濟活力、行業發展趨勢和行業智慧,2019在“電梯間之戰”中,獨角獸概念走進了電梯媒體,那麼電梯服務領域能否有獨角獸企業?


市場規模

目前,中國電梯近700萬部,其中70%維保工作由獨立維保公司承擔。電梯平均每部每年維修保養費約5000到10000元,市場總規模約400到700億元。這個規模,裝得下獨角獸。

盈利能力

按照行業一般規律,每部電梯的維修保養可產生500到1500利潤(取決於管理能力和地域)。市場總盈利空間約60到100億元。這個空間,也能裝得下獨角獸。

單一企業

目前還沒有足夠大規模的維保服務企業。倘若有,且滿足獨角獸指標,盈利至少應在1億元(成長階段、50倍市盈率)到5億元(平穩階段、10倍市盈率)。


但是,以目前電梯維保行業的狀況看,卻距離獨角獸的評價邏輯很遠。

1 電梯維保行業,除電梯大廠維保分支機構之外,市場分散、企業眾多。這就造成很難產生集聚效應 和管理效益。當然也很難標準化、很難監管。

2 這個行業的普遍管理還比較粗放,基本上完全靠技術工人的個體能力。而且行業信息化程度較低。 要知道當今的規模企業,沒有信息化,很難談標準化和管理。

3 電梯維保還缺少具體的降本增效的措施,也缺少一個整合的契機。各自為戰、沒有戰機,就很難催 生出優秀的規模企業。


過去一直是這樣。不過,現在、機會、來了。

基於電梯物聯網的智慧電梯,基於“上工治未病、防患於未然”的思路,可以極大地降低維修成本。進而以對應的管理信息化手段,將電梯維保標準化,並提升效率,也完全可行了。

在國內,每個電梯維保技術人員平均只能負責維保大約二十餘部電梯。每部電梯每年的維保基本成本(如果不弄虛作假,企業也合規的話),大約在4000元以上。

但是,發達國家,每個電梯維保技術人員可管理電梯120部,是國內目前效率的4到5倍!

有了這個可增長空間,自然就可以從科技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率了。過度分散的行業,必須經由科技和管理手段整合。這不僅是市場趨勢、經濟規律,也是監管和用戶意願。

倘若再加上電梯財產保險,以及對應的資本槓桿,可以說,電梯維保行業的獨角獸便呼之欲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