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溫嶺石塘的七夕“小人節”

台州溫嶺石塘鎮的七夕習俗,當地俗稱“小人節”,是在七夕當日為16歲以下兒童向七孃媽(閩南民間對“織女”的稱謂)祈願的節日。

台州溫嶺石塘的七夕“小人節”

七夕一大早,溫嶺石塘鎮家中有兒童的村民早早就來到東海天后宮文化廣場的禮堂前設置供桌,擺放傳統的紙質彩亭、彩轎和水果、米麵、香燭,祭祀織女“七孃媽”,祈願兒童健康成長。

台州溫嶺石塘的七夕“小人節”

作為小人節必需的主祭品——彩亭、彩轎,均是由當地民間紙紮藝人用竹條、彩紙、泥巴等原料扎制而成。據溫嶺當地老藝人介紹,製作彩亭全靠手工,竹籤為骨,絹紙裝飾,頭則用泥在模具中壓成,再繪上眉目,完成一個一般需要五、六天。

台州溫嶺石塘的七夕“小人節”

隨著七夕習俗祈福禮的正式開始,兩對參祭者代表分別拿著紙亭和燭臺敬獻祭品供品。淨手,點蠟燭,點燃7支香,燃燒片刻,滅火,拜,默唸祈願。在主祭者的帶領下,臺下的母親也開始上香,動作莊重緩慢,整個上香過程重複三遍。

台州溫嶺石塘的七夕“小人節”

隨後,一位長者著唐裝服飾上臺,用閩南語誦讀《娘媽誕辰頌詞》。軟糯低沉的閩南方言洋溢著濃濃的本土氣息,但這不妨礙在場各位感受父母祈求兒童健康成長的心情。

台州溫嶺石塘的七夕“小人節”

孩子們還為大家帶來了朗誦表演,讓當地村民和現場遊客在朗誦聲中一起分享別具特色的兒童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