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塗”人當了宋朝宰相!為人處世當怎麼學呂端的“糊塗”?


“糊塗”人當了宋朝宰相!為人處世當怎麼學呂端的“糊塗”?

鄭板橋書法作品“難得糊塗”

鄭板橋有一套“難得糊塗”的為人處世哲學,他本人常用“難得糊塗”來勉勵自己,可到頭來還是沒領悟其中精髓。要說這歷史上,也只有宋人呂端當得起“難得糊塗”這四個字。呂端這個人一直是高情商和“情緒管理”的典範。不僅如此,原本借祖上蔭德做個小官,呂端靠“糊塗”兩個字卻步步高昇,官至宰相。“糊塗”的人怎麼能當宰相?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呂端這“糊塗”有何門道。

這裡引用的“難得糊塗”乃“吃虧是福”的心安理平說。

呂端“糊塗”不“糊塗”?

1.“糊塗”二字何解,漢語言博大精深

糊塗,本意是頭腦不清,不明事理,換個場景便有了別樣的內涵。北宋時朋黨之爭最為激烈,朝臣之間多的是相互傾軋排擠,呂端卻是屈己薦賢,當得是別人眼中的糊塗。朝臣喜聚在一起愛高談闊論,爭相發表見解,他卻不愛多言。世人多愛計較個人得失,呂端偏偏反其道而行,別人有求於他,哪怕不符合規定他有時也幫,這樣的好好先生可不就是“糊塗”嘛!

“糊塗”人當了宋朝宰相!為人處世當怎麼學呂端的“糊塗”?

諸葛一生為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明代的李贄寫下了“諸葛一生為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來勉勵自己,可見在他心中呂端是和諸葛亮一般有大智慧的人。後來毛主席將這句話贈與葉劍英元帥,更是讓宋朝呂端再次揚名,應證了他的大智若愚和一身修養。

2.宋太宗眼中的呂端

關於呂端到底“糊不糊塗”,他的直屬上司宋太宗下了結論: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只說他在小事上看起來笨笨的樣子,但在大事上有自己的原則很拎得清。

宋代僧人文瑩的《玉壺清話》裡記載了一則關於呂端的故事:皇帝因為首宰呂蒙告老甚切,便矚意呂端來接任。在一次宴會之上作釣魚詩贈與呂端,詩中把呂端比作文王身邊的姜太公,意在說明自己很看中他。然而呂端卻進諫說:“愚臣鉤直難堪用,宜問濠梁結網人”,以自己釣魚無術來說自己不堪大任,讓宋太宗來另選賢臣。

後來皇帝問了別人,別人說呂端這個人不行,有些糊塗,不能擔這個重任。宋太宗卻說:呂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最終呂端官拜宰相。

學習呂端哪些“糊塗”的品質?

1.宰相肚裡能撐船,看情況“糊塗”了事,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

呂端“小事糊塗”,這個“糊塗”其實有些貶義,即“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意思。我父母從小教育我是非分明,卻也告訴我有時遇事不能較真,過剛易折。

呂端為相時曾遭人陷害,被削官為民。呂端得旨後,不為自己多加辯護,二話不說拎著自己的家當走人,回鄉。行了數日,終於來到自己老家,適逢家中老弟結婚設宴。當時參加婚宴的眾多,有很多官吏豪紳,看見他都上前參拜,送上大禮。見此情況,呂端連忙道清返家原委。人走茶涼,眾人一個個興致闌珊,更有甚者竟拿起所送的禮品走人。假如到此為止的話,便只留下慨嘆,可無巧不成書啊,這時事情來了大反轉。村外傳來馬蹄陣陣,他們前腳剛走,後腳皇帝讓他官復原職的旨意就傳達下來了,真的很是讓人尷尬!作鳥獸散的人們又重新聚了過來,拉下臉皮,再重新送禮賀喜。

呂端遭遇此事生氣嘛,我想他心中是有氣的,但為官多年他早已丟掉了那顆玻璃心。呂端看著那些勢力的人,面上無動於衷,心裡暗自發笑。常言道,“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隱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糊塗”人當了宋朝宰相!為人處世當怎麼學呂端的“糊塗”?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隱私,不念人舊惡


沒有人喜歡被別人揪著自己的錯誤不放。我們總會犯錯,要學會給自己留餘地和給別人留點面子。只要不涉及原則性的問題,只要自己並沒有遭受很大的損失,別人對你的利益侵犯在你能接受的範圍內,適當的寬恕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若自己實在是過不去怎麼辦?那就不要自尋煩惱。呂端也給我們情景示範過:他剛任參知政事的時候,同僚們都認為他糊塗,不配擔任。有次,一人從他身邊經過,以很不屑的口氣質疑他,像他這種人也能當宰相了?同行的人很生氣,作勢便要上前問問這人姓甚名誰。當事人呂端反而勸他,消消氣,不要多問。呂端說,這種公然的侮辱想必我會記恨他一輩子,雖說我不可能刻意報復他,但哪天他落在我這裡也落不下什麼好,既然如此我還是別問他,當做這事不存在好了。

呂端不是神,他也有七情六慾,也有厭惡的事兒和人。然而沉浮官場那麼些年,加上他本就性情溫柔,早就練就一身世故圓滑的本領。呂端是一個才德兼備之人,更為難得的是他不漏鋒芒,謙讓且能看的開。

“糊塗”人當了宋朝宰相!為人處世當怎麼學呂端的“糊塗”?

呂端鑄像

2.眾人皆醉我獨醒,“糊塗”如他,權利好似過眼雲煙

現在好多人都在強調格局,那什麼是格局,怎麼擴大自己的格局呢?我們接著從呂端身上找找答案。

淳化四年六月,呂端官拜參知政事,翌年寇準也被提拔為參知政事(副宰相),兩人並立肯定有一大一小吧,皇帝授呂端為左諫議大夫,位居寇準之上。寇準是呂端舉薦的,他知道寇準能力才幹的同時,也懂得寇準鋒芒畢露的傲氣,所以在兩人任一職時他主動向皇帝提到自降等級,立於寇準之下。

呂端為政,以識大體和清簡著稱,他所著眼的是宋朝的興衰,在屈己薦賢的同時還能換位思考,真正的在其位謀其事。官場詭譎須得小心行事,知進知退,不貪戀手中權利,事事拎的清楚,知道什麼該計較什麼不該計較。人啊,都有自己的私心,但要分的清楚什麼是主次。

“糊塗”人當了宋朝宰相!為人處世當怎麼學呂端的“糊塗”?

《呂端全傳》部分封面

呂端大事不糊塗,我們從中學到什麼?

1.時刻以品德來約束自己行為

李繼遷叛變建立了西夏。此時他的母親年事已高,留在家鄉很快便被擒獲。宋太宗因著想要震懾那些有謀逆之心的人,便想要把李繼遷的母親斬首示眾。呂端覺得此事並不妥當,以項羽欲殺劉邦的父親為例來勸諫太宗,讓太宗善待李母。這個善舉最後也如呂端所預料的那樣有所回報,李繼遷死後其子因宋朝善待他祖母的情分,暫時歸順了宋朝。

分析這件事,我們其實能看到呂端品德高尚之處,他從大局出發,敢於向太宗進諫。關於這件大事的影響嘛,最近看《清平樂》時知道一句話:“為政之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同時這大概便是品德為什麼重要的註解吧。

中國人常說做事要有個“度”,切莫感情用事失了分寸。我覺得品德就是能決定這個“度”的關鍵一點。一個人的品德高尚,他便是有了自己的底線。每當利益衝昏了頭腦時,品德則能狠狠的打人一巴掌,使人清醒過來。我媽媽常常告訴我:學習知識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本心,品德比知識重要。

“糊塗”人當了宋朝宰相!為人處世當怎麼學呂端的“糊塗”?

宋真宗


2.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不自亂陣腳

趙光義去世之後,有些大臣和內侍便暗戳戳的搞事情,想要擁立被廢黜的李元佐。李元佐不是已瘋了嗎,為什麼這些人要鬧出這場宮廷鬥爭?這完全是利益在作祟。趙元佐已瘋天下皆知,他們擁立趙元佐為帝其實就是間接的天下握在自己手裡。

在這種情況之下,呂端果斷出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兵不血刃的化解了這場災難。他先是困住內侍,而後說服皇后遵循太宗遺願。同時為了萬無一失他還敢在新帝第一次登殿時不立即參拜,等到確認是真宗後,才行大禮。

他力挽狂瀾守護了宋朝廷內部的安穩,為後人的政治舉措打下了基礎。都說宋朝皇帝是把權利向下分放到大臣手中的,我想這和呂端應該也有很大關係。

“糊塗”人當了宋朝宰相!為人處世當怎麼學呂端的“糊塗”?

影視劇呂端形象


結語

呂端為官四十載,歷經三代帝王,他的一生算是順遂,沒經歷過太多劫難。想來如此一人也絕非是個“糊塗”之人。他的“糊塗”或許有著諸多不合時宜,也許是圓滑世故,但他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堅守為官者的本心,這是難能可貴的。

事事非絕對,立場不同所看待問題的方面也不同,為人處事我們需要學習他的“難得糊塗”也要學習他的“大事不糊塗”。

現在社會好像處處都彰顯著“個性”,“有一說一和痛痛快快”的言行才是正常狀態,能夠“互懟”的才是好友,網絡上的“噴子”不在少數,“毒舌”、“槓精”的標籤隨處可見。老實說,我也不是個溫柔的人,以前還給自己的微信暱稱起名叫“槓精本精”。隨著年紀慢慢變大,接觸的知識面越來越廣,認識到的人也越來越多,才知道收斂起自己的脾氣。

我們好像都有那種不服氣的樣子,心中有什麼事不想藏著掖著讓自己心裡難受。和舍友吵過一次架,具體什麼事忘了,但她說的那句話我記得很清楚:她也委屈,她也難過,可把事情挑明瞭惹得大家都不愉快有什麼好處。是呀,一時的衝動並不解決問題,反而只是越理越亂。老話說,做人啊“難得糊塗”,不要那麼“認真”,溫柔的對待一切。

我沒遇到什麼大事,但生活中我想學著做個溫柔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