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綿羊》:十年寒窗苦讀,你可知道,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文 | 深夏晚晴天ZMH

3月31日,距離原計劃中的高考還有67天時,教育部發布通知,宣佈今年的高考推遲一個月,這是17年來,我國首次調整高考時間。這個消息對高三學子來說,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誰都不曾想過,2020年的開年,會如此艱難。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人們平靜的生活,各行各業停工停產,學校一再延遲開學。這對於原本就在與時間賽跑的高三學子來說,無疑是給他們的學習計劃增添了諸多障礙,再加上今年的報考人數創10年來之最,達到了1071萬,高三學子的壓力可想而知。

愈發激烈的競爭,又遇上了疫情,推遲開學、推遲高考,這屆高考生也被網友稱為“史上最難的一屆高考生”。

在中國,高考常常被形容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對於每一個學生來說,寒窗苦讀十二年,為的就是高考。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高考就是重中之重,是整個家庭一等一的大事。高考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觀念裡,是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是通向未來美好生活的入場券。

《優秀的綿羊》:十年寒窗苦讀,你可知道,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子嗎?

當美好的大學生活逝去,當我們歷經重重考驗終於獲得一個職位,卻發現自己活得還不如當初沒上大學的同齡人,我們是否會疑惑,當初為什麼要讀大學?讀大學的意義又在哪裡?

或許有人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優秀才會有這些疑惑,但事實是,哈佛、耶魯這樣頂級名校的學生也存在著同樣的疑惑。

作為一位在美國常春藤盟校浸泡了24年的人,威廉.德雷謝維奇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曾在耶魯大學任教10年。他對於常春藤盟校的精英教育有著深刻的認識。

在威廉所著的《優秀的綿羊》一書中,他對於美國精英教育的反思,對於我們對讀大學的困惑都給出了自己的見解,而這些深刻的洞見,對於當下的中國教育無疑具有同樣的啟發意義。

《優秀的綿羊》:十年寒窗苦讀,你可知道,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1、為什麼要讀大學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好好讀書,將來考上一所好大學。在大部分中國人的觀念裡,考上好大學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有了一份好的工作就能成為人上人,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

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學生們夜以繼日地學習,樂此不疲地參加各種培訓班,只要能考上一所好大學,所有的辛苦付出就都是值得的。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我們對大學,尤其是好大學有著太多美好的憧憬和期盼。

然而,現實始終不是童話,考上大學並不意味著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當四年的大學生活悄然而逝,當我們面對著人頭攢動、競爭更為激烈殘酷的就業市場時,我們卻沒少感到焦慮、困惑、不知所措。

與四年前那個有著明確奮鬥目標的自己相比,多數大學畢業生在選擇就業時,卻常感迷茫彷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只知道跟隨眾人的步伐,哪裡熱門就往哪裡去。

《優秀的綿羊》:十年寒窗苦讀,你可知道,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當我們歷經重重考驗終於獲得一份職位,開始過上光鮮的白領生活,每個月領著幾千塊錢的工資時,卻發現當年那些沒讀大學的同齡人,早已創業當老闆,輕鬆月入過萬。而我們這些所謂的大學生,卻還只是一個打工仔,工資不高卻還要常常忍受上司的各種刁難與責罵。

收入的差距、身份的懸殊,曾經貴為天之驕子的我們,在夜深人靜時也難免自問:

既然沒讀大學的人都能混得比大學生好,為什麼我們還要拼盡全力只為考一所好大學?

為此,威廉在《優秀的綿羊》一書中說道,高等教育其實是人的一生中智慧的成長和探索的一部分。年少時,我們懵懂無知,步入社會後,我們又沒少被生活壓力所束縛。

而大學時期,是我們在成年生活初期最自由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裡,我們還不用為生計發愁,有機會真正思考並反思周圍的一切。對外,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對新生活的想象力,創造自己未來想走的道路;往內,我們可以探索自我的成長,尋找生命的意義,領悟對人生的追求。

歲月漫長,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往後有的是時間工作,但沒有壓力、無需為生計煩惱的時光卻只有這麼短短几年。前面的十二年,我們顧著考高分,後面的三四十年,我們又要忙著在社會出人頭地,大學所賦予我們的自由,儼然已經成了自我智慧成長與自我探索的最好時期。

《優秀的綿羊》:十年寒窗苦讀,你可知道,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2、讀大學的意義在哪裡

2017年,國內某高校開設了小龍蝦專業,兩年後,據媒體報道,這個小龍蝦專業的首屆35名學生在畢業後,絕大部分都走上了“燒蝦”的崗位,就業率達到100%,其中有不少學生的月薪高達上萬元。

從近些年媒體公佈的數據來看,多數專業的應屆畢業生月薪均在1萬元以下,單從收入上來比較的話,小龍蝦專業的上萬元月薪明顯完勝大多數其他專業。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讀大學的意義就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好工作的標準常常離不開較高的薪酬福利待遇。事實上,為了以後能有一份高薪資的工作,許多準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時,不管自己適不適合,都會選擇類似金融、經濟這些熱門的專業。

而畢業後,不管自己曾經就讀的是什麼專業,金融機構等金融、經濟類的崗位也一直備受大學畢業生的追捧。

《優秀的綿羊》:十年寒窗苦讀,你可知道,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然而,如果讀大學的意義只在於為了以後能獲得一份高薪資的工作,那為何不高考畢業後就直接步入社會?4年社會經驗的積累,難道還不如白紙一張的大學生嗎?

這就引出了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讀大學的真正意義究竟是什麼?真的只是為了一個好名聲、或是一份好工作嗎?

對此,威廉指出,我們讀大學的真正意義在於培養自己的思辨能力及習慣,建立一個完整而獨立的自我。

誠然,每個人都需要一份工作,在生活壓力如此巨大的當下,獲得一份高薪資的工作無疑能讓我們活得不那麼窘迫。然而,我們並不能單從實用主義的角度來計算上大學的回報,就像我們從不會計較為人父母的回報、與好友共度美好時光的回報一樣,這件事情值得做,是因為事情本身有意義。

《優秀的綿羊》:十年寒窗苦讀,你可知道,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雖然大學生活並非是我們培養思辨能力的唯一機會,但卻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我們得以在一處相對純淨、沒有各種利益影響的環境下,用批評性的眼光審視世界、思考社會、思考自己。與此同時,還有各種博學的導師對我們進行提點,提醒我們到底哪裡出錯了。

學會思考、擁有思辨的能力能夠讓我們不人云亦云,在往後的人生當中擁有自己獨立的人生,而不僅僅只會跟著別人亦步亦趨。

在這段大學經歷裡,雖然我們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通往何處,我們最終的信仰是什麼,但這趟歷程將帶著我們發現真理,發現自我。

《優秀的綿羊》:十年寒窗苦讀,你可知道,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3、大學應該怎麼讀

相信很多人在高中時,都聽過老師這樣的教導:再努力一把,等考上大學就自由了,愛幹嘛幹嘛。在絕大多數人的學習生涯裡,大學確實是最自由的一個時期,但這種自由的背後,卻沒少隱藏著迷茫、彷徨。

縱觀我們的成長曆程,上大學之前,一直都有老師帶著我們學習,上大學之後,一切都需要自己自主自覺。我們聽慣了周圍人跟我們說要好好學習,考上一所好大學,卻極少有人告訴我們,考上了大學之後應該怎麼讀。在我們的教育體系裡,考上大學似乎就是我們教育的終點

然而在前文中我們已經提到,大學的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成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如此重要卻又極易被忽略的教育環節裡,我們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大學時光,才不算枉費了這一段珍貴的旅程?

《優秀的綿羊》:十年寒窗苦讀,你可知道,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為此,威廉在書中給了我們這樣幾個建議:

一是要學會思考,而且要學會不同的思考方式。大學教育與中學教育不同,不再侷限只有幾門科目可以學。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修專業,但並不妨礙我們接觸到一系列其他的科目。

在大學的學習中,我們要從中學課堂上的記筆記、考高分的思維侷限中解放出來,更應該注重對自己思辨能力的培養,學會從不同的科目、不同的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索。

二是要大量閱讀人文經典,多與導師溝通。古今中外,人類歷史上湧現出了許多智慧超群的大師學者,而人文經典就是這些大師學者畢其一生的智慧結晶。在這些流芳百世的經典裡,記載著我們的先賢前輩對人性最深刻的認識。

透過這些作品,我們能夠感受不同時代生活的酸甜苦辣,窺見社會生活的千萬種縮影,更重要的,是在這些作品裡,向前人借鑑智慧,讓這些智慧指導我們往後的人生。

《優秀的綿羊》:十年寒窗苦讀,你可知道,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三是要勇於去找尋自己的熱愛,思考自己真正的追求。浮躁的社會里,不少人把大學當做是獲取好工作的敲門磚,在大學裡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以後的簡歷更好看。但我們說,大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工作,而是經歷教育,從中去探索自我的成長。

在大學裡,我們更應該去做一些自發純粹的事,哪怕沒有外在的獎勵,我們也會樂此不疲、廢寢忘食去做的事。這些事,是我們真正的熱愛所在,我們要做的,是思考自己真正的追求,而不是掉入自認為應該追求的陷阱。

四是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勇於去嘗試,不要害怕失敗。在職場上,我們常說隔行如隔山,一個人想要在不同的行業中做到自如切換實屬不易。而任何一次犯錯,都有可能讓我們付出極大的代價。

但大學生不同,試錯成本極低,失敗了還能重頭再來。更何況一切尚未定型,未來還有無數種可能。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大學生活是最沒有壓力的時期,在這樣一個自由自在,允許嘗試允許犯錯的時期裡,我們更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儘可能地去嘗試更多新的事物,避免只是一味地埋頭在自己的興趣領域。

《優秀的綿羊》:十年寒窗苦讀,你可知道,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當今世道人心浮躁,傳導到教育上,就是讓原本應該是純粹的大學教育也變得功利起來。大學成了供應商,學生成了商品,市場需要什麼,大學教育就提供什麼。作為這個供應鏈中的一員,許多人也都被這種功利矇蔽了雙眼,只知道接受整套系統給予的價值觀,卻甚少去思考大學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我們讀大學的意義何在,讀大學,究竟又是在讀什麼。

對於大學教育的反思與探索,威廉.德雷謝維奇的《優秀的綿羊》振聾發聵,引發了我們關於大學太多的思考。

我們讀大學,不僅僅是為了一份好工作、一個好名聲,大學的教育,是讓我們學會反思,學會構建自己的生活和未來。我們讀大學,是想找到自我,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

在這段短暫而珍貴的旅途裡,大學生,願你能成為一個擁有獨立思辨能力的人,成為一個內心更豐盈、更自由、更完整的自我,願你能過上自己衷心所願的人生,而不是別人期望你過的人生。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