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創業夢圓莎泉嶺記 全國模範退役軍人榮譽獲得者高養利

退役軍人創業夢圓莎泉嶺記 全國模範退役軍人榮譽獲得者高養利

“從2008年12月成立養麗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栽培黑木耳開始創業算起,到現在已近13個年頭了。農信社就像親人一樣始終陪伴我左右。我能有今天,要感謝黨的惠民政策,更感謝農信社不離不棄的鼎力支持,讓我一次次地跌倒再爬起來,闖過了一道道坎坷,終於實現了創業夢想”。站在莎泉嶺上,望著綿延幾公里的數百棟高標準大棚和園區,山西省廣靈縣華麗農業發展公司董事長高養利激動地拉住筆者的手說。

“莎泉”是山西廣靈壺流河發源地,因村中南部有天然湧出泉水,故名“莎泉村”。“全國模範退役軍人”高養利的公司和園區就座落在村東約一公里地勢較高的山地莎泉嶺上。

構築夢想

退役軍人創業夢圓莎泉嶺記 全國模範退役軍人榮譽獲得者高養利

1977年高養利出生在這個山區小村莊,經歷了父輩們傳統農業勞作的艱辛,農業靠天吃飯,好年頭是“辛辛苦苦種一年,年底也賺不下幾個錢”。遇上洪澇、乾旱之年,要麼顆粒無收,要麼收成可憐,解決溫飽都成問題。於是他從小就萌生了改變傳統農業種植格局,帶領父老鄉親脫貧致富的夢想。

有夢想就有希望。2008年,全省農村信用社系統響應省委、省政府的號召,在全省範圍內全力開展“三千三百惠農工程”。廣靈縣農信社以此為契機,傾力支持縣委、縣政府主導的“東菇西耳”農業開發戰略。研發多種信貸產品,積極鼓勵支持返鄉青年、退役軍人、大學生等創業,為廣大有志青年施展才華,實現創業夢想提供了廣闊空間。

那時的高養利已結束了兩年的義務兵生涯,在縣城一家民營企業打工八年之久,好不容易從銷售幹到業務經理。妻子小邊是縣城裡的一名事業幹部,工作穩定,生活安逸。面對千載難逢的機遇,為了實現藏在心中多年的夢,高養利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主動辭去公司的工作,在妻子小邊的支持下,義無反顧地回到莎泉嶺開啟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創業。

痴心創業

退役軍人創業夢圓莎泉嶺記 全國模範退役軍人榮譽獲得者高養利

他籌資50萬元利用本村小學八間廢棄教室試驗種植菌袋16萬袋,最後收穫黑木耳8000多公斤。這次試種取得一舉成功。2009年,在廣靈農信社120萬元“青年創業貸”的支持下,他租賃本村莎泉嶺的35畝農民承包連片地塊,建起了28座標準化食用菌種植日光溫室大棚,當年產銷優質黑木耳10餘噸,淨收益8.8多萬元,完成了由小型試驗向規模種植的華麗轉身。從次便與農信社結下了不解之緣。

退役軍人創業夢圓莎泉嶺記 全國模範退役軍人榮譽獲得者高養利

“2013年是我最困難的時候,菌種種下多少壞死多少,我哭都哭不出來。虧損最高達到270萬元,我兜裡連十塊錢都掏不出來。”回憶起那段歲月,高養利滿眼淚花。“是農信社6月份為公司追加貸款200萬元,才讓我度過了難關”。

退役軍人創業夢圓莎泉嶺記 全國模範退役軍人榮譽獲得者高養利

高養利的創業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處處充滿了艱辛與坎坷。2015年,他培育了50萬袋香菇菌棒,由於技術不過關,加上局部氣候原因,香菇產量低,品質差,市場價格上不去,一下子賠了80餘萬元,在他一籌莫展之際,農信社雪中送炭。給了他無窮的動力,增添了他堅持創業的信心。

“特別是去年疫情發生後,農信社實施了更為精準的貸後管理,與我共克時艱,幫助公司採取“小區直供”“住戶直達”配送新鮮蔬菜,不僅解決銷路問題,而且還打開縣域居民市場。“倒春寒”期間,農信社幹部員工班後前往瓜棚與技術人員共同人工增溫,監測大棚溫度,讓西瓜秧苗抗寒豐收,大災之年,沒有減產。讓我體會到資金之外的情感支撐”高養利動情地說。

退役軍人創業夢圓莎泉嶺記 全國模範退役軍人榮譽獲得者高養利

自2009年起,無論是擴大生產規模還是技術改造,農信社都伸出援手給予支持。十幾年來,廣靈農信社先後累計投放2000多萬元,支持其公司發展壯大,目前公司已擁有固定資產達1900多萬,園區面積達到1185畝,日光溫室大棚250棟,制菌設備儀器,旋耕機、除草機等百餘臺(套),年生產加工能力食用菌500噸,有機蔬菜1000噸,特色雜糧600噸,成為集銷售、種植、加工、研發、培訓於一體的農業產業化扶貧基地”。直接帶動150多名農戶脫貧致富,每人年均收入從十年前的1萬多元逐步增加到現在3萬元以上。間接輻射帶動周邊鄉村1000多名農戶增收,成為縣域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一股主要力量。為廣靈縣如期脫貧摘帽做出了突出貢獻。

夢圓莎泉嶺

退役軍人創業夢圓莎泉嶺記 全國模範退役軍人榮譽獲得者高養利

在高養利辦公室裡,有許多榮譽:廣靈縣十佳青年標兵,廣靈縣“一村一人才”農村經營管理型人才,大同市人大代表,大同市十大新青年;市級扶貧示範專業合作社,省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省級扶貧龍頭企業,山西省農村科普示範基地,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特別是在2019年召開的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上,高養利被中央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表彰為“全國模範退役軍人”。

這沉甸甸的榮譽來之不易,是對一位退役軍人,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數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永葆本色,勇於奮鬥的時代風采給予的充分肯定。

“經過十多年的創新與探索,我的企業已步入正軌,主打產品也定位在加工生產黑木耳、羊肚菌、草莓、綠色蔬菜,如豆角、西紅柿、西蘭花、菜花上,種植的原味西紅柿在京、津、晉、冀市場頗受青睞,特別是公司種植的豆角遠銷上海、廣州等南方主要城市,訂單很多。去年公司銷售收入1300萬元,今年爭取突破2000萬元。”高養利信心滿滿地對筆者說。

十年磨一劍,高養利不僅成熟掌握了市場變化規律、生產關鍵技術,而且還摸索出一套科學有效的“合作社+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為了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他在原來養麗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又成立了廣靈縣華麗農業發展公司,通過華麗轉身,實現“三就地”:社員就地變股東,農民就地變農工,田地就地變工廠,以帶動更多的農民奔小康,在莎泉嶺上成就他更大的夢想。

編輯:李忠陽

報道:李忠陽

供稿:趙多獻 霍飛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