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證實,人類是從魚類進化來的,進化過程大概是這樣

生命是從海洋起源,而在三億六千萬年前,那個時候,大海里有很多可怕的食肉動物,肉鰭魚類為了躲避天敵,慢慢地遷移進化到陸地上,成為了四足脊索動物的共同祖先,包括人類,我們其實也是一隻“魚”。


科學家證實,人類是從魚類進化來的,進化過程大概是這樣

肉鰭的內骨骼非常重要,沒有它們,魚類就不能支撐自己的身體,也就難以上陸。它們是四足脊椎動物,四肢就是從它們的肉鰭進化而來,從上臂到前臂分為肱骨、橈、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科學家證實,人類是從魚類進化來的,進化過程大概是這樣

四足動物(Tetrapod)的肺是由魚鰾進化而來,而且結構非常複雜,適應了陸地環境,可以從空氣中攝取氧氣。化石證據表明動物腳趾數量在進化中逐漸減少。

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魚”,基本都是輻鰭魚類和軟骨魚類,而四億多年前產生的肉鰭“魚”類,碩果僅存的現生物種幾乎都是四足動物——也包括你和我所屬的“智人”這個物種,其中


科學家證實,人類是從魚類進化來的,進化過程大概是這樣

矛尾魚的鰭則包裹著清晰的“胳膊”一樣的

這些發現都更加佐證了四足脊索動物的祖先。不過矛尾魚也是現存的肉鰭魚類中,最早與其他夥伴分道揚鑣的一支,這也是為什麼它們沒有走上陸地,進化成脊索動物的原因,需要指出的是,矛尾魚也是經歷了億萬年演化走到今天的,


科學家證實,人類是從魚類進化來的,進化過程大概是這樣

我們可以發現,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原始魚類→原始兩棲類→原始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這其實就是對陸地環境適應而出現的變化。

之所以呈現這樣的進化路徑,是因為兩棲類面前仍然不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是前進還是後退?是繼續發展陸生生活還是回到水生生活去?我們看到它們中間就有不同的選擇。

一些兩棲類選擇適應了陸地生活,進化了肺,完全脫離了水,爬行類祖先開始出現,而一些則選擇重回海洋,即使哺乳類已經誕生,這樣的選擇依然存在。但這些動物即使回到海洋也是用肺呼吸的,就算重返大海,也長不出鰓了。最特別的是海獺,還保留著跟陸生親戚一致的身體結構,四肢並沒變鰭。假如海獺是古生物的話我們都不一定能知道它是海洋生物


科學家證實,人類是從魚類進化來的,進化過程大概是這樣

陸生脊椎動物這樣的行為至少發生了多次,包括海龜、鹹水鱷、海蛇、海牛/儒艮、鯨豚類、海豹/海獅/海象、海獺等。

在恐龍滅絕之後,哺乳類進行了一次殘酷的優勝劣汰的抉擇,胎生和哺乳成為了它們進化的方向,哺乳動物中的有袋類,卵生類都被迅速淘汰。


科學家證實,人類是從魚類進化來的,進化過程大概是這樣

人類正是在這一次又一次的進化過程當中脫穎而出,進化出來了發達的大腦,並且消化系統、排洩系統、生殖系統互相分離,學會了勞動,懂得了思考。

從肉鰭魚到兩棲類再到爬行類然後到我們熟知的古猿,再到智人。人類通過4億年的進化才擁有了智慧。

人類如今依然在進化之中,比如在石器時代,原始人必須要擁有龐大的體型才能獲取到食物,公元前1.6萬年(1.8萬年前)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東部地中海的男性平均身高(下圖紅線)是1.79米,從那時一直到公元前4000年,男性身高持續下降至1.61米。


科學家證實,人類是從魚類進化來的,進化過程大概是這樣

這是因為到了6000年前農業社會的形成,以及農耕取代漁獵的生活方式,人類不再擔心如何獲取獵物,這造成了人類平均身高的下降。

而現代人類大腦已經進化出了對面部對稱和高挑個頭的偏好,這種偏好儘管沒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但還是在起作用,那些好看的人,總能獲得更多的交配機會和繁殖機會,相反那些不好看的人,獲取資源和配偶的能力會下降,如此下去,人類的個子會變高,整體而言會更好看。


科學家證實,人類是從魚類進化來的,進化過程大概是這樣


人類其實一直在發展進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