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文化探源

白露文化探源

一、白露簡介與概論

白露節氣度數信:白露是九月的頭一個節氣

陽曆時間:2020年9月7日(星期一)12:08

農曆時間:七月二十

黃道位置:太陽到達黃經165°這個位置的時候,就進入了白露

節氣期間:2020年9月7日-22日

節氣序列:白露是24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

白露文化探源


白露時節,中國絕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古人在《孝緯經》中也雲:“處暑後十五日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文化探源


當此時節,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細小而清透的露珠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

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

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進入“白露”之後,在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

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

再過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

還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後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二、白露的文化尋根探源


首先,我們就從名詞上將其分解開來進行探討。


⒈白

白:名詞,象形。甲骨文字形,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亦象水滴內含“一”而墮形。

太陽之明為白,能育生萬物。從“白”字的詞語,多與光亮、白色有關,如白色光芒。

自然界的露水其實是無色透明的,並未具備色中之白的特徵,在用字嚴謹的古文中,白色顯露才是白露的本義。


甲骨文的“白”,我們可以看到,就是一個水滴,非常形象。


中間加了一個“一”,象喻著天一生水,先天轉後天,地六成之,也就是構成後天之水。

其中,金文字型還畫了太陽中的鳥叼著一滴水,也就象徵著我們心裡面的天一生水,火裡面生出陰液向下滴。

古人用“白”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說文解字》:“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


《莊子·知北遊》“若白駒之過隙”,是描述物相的光在流失。


《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是描述天地自然中質象能量,變化成物相之霜。

因此,白露不應當僅指露水,一個“白”字就將“白露”進行了定性,生命內存在著白露,天地間同樣存在著白露,應當同時把握著進行釋讀,才能與古人居,與聖人謀,準確而全面地理解“白露”節氣的形名內涵。

⒉露


露:名詞,形聲。從雨,路聲。本義:露水。


《說文解字》:“露,潤澤也。”

段注:“澤與露疊韻。”《玉篇》:“露,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

《五經通義》:“和氣津凝為露。”

《論衡》曰:“露,秋氣所生也。”

《蔡邕·月令》:“露者:陰之液也。

按,露之言臚也。故凡陳列表見於外曰露。”

古人對“露”和“霜”都進行了大量論述,關鍵是我們要掌握它的本義以及治事的意義。

可以說,中國的兩千年的文化已經描寫得比較完整和全面。


動詞“露”,顯露,顯現在外,袒胸露乳,赤身露體,藏頭露尾,拋頭露面,財莫露白,露天生意。

“露”,五行屬水,納入四季露屬冬;

“白”,五行屬金,納入四季白屬秋。

金生水,“白露”組詞,五行相生。


“白”,具有精(金)義,水之母。

“清漏頻移,微雲欲溼,正是金風玉露。”

《德道經》:“天地相合,以俞甘洛。”

漢本將其改為“以降甘露”。

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⒊白露

白露,是古聖將天時、地機、人文等多種元素濃縮於一體,“露”“霜”“雪”等文字中,皆有隱喻藏訣的深刻含義,隱於這個年度週期律中,指導誠信道德文化的修身者修身實踐。


有諺語說:

“白露身勿露,著涼易瀉肚。”


“白露白茫茫,無被不上床。”


“白露不露,長衣長褲。”

雖然年青人依仗血氣方剛,覺得不露白不露,但是自然節律不可違背,不僅肉體身勿露,而更關鍵的是要注意藏精(金)不露白。

三、白露三候

⒈鴻雁來:鴻大雁小,自北而來南也,不謂南鄉,非其居耳。


⒉玄鳥歸:玄鳥即燕子,此時自北而往南遷也,燕乃南方之鳥,故曰歸。


3.群鳥養羞:三人以上為眾,三獸以上為群,群者,眾也,《禮記》注曰:“羞者,所美之食。”

養羞者,藏之以備冬月之養也。

白露文化探源

此節氣,正是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的時節。

對氣候最為敏感的候鳥,如黃雀、椋鳥、柳鶯、繡眼、沙錐、麥雞,特別是大雁,便發出集體遷徙的資訊,準備向南飛遷。

候鳥們的起程佳期,多在仲秋的月明風清之夜,此時它們就開始排隊,飛上藍天,去溫暖的過冬之地了。


白露文化探源

資料來源:《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秋》,熊春錦著,中央編譯出版社

編輯/美編:劉述紀

本期話題

讀完本文,你有什麼感悟呢?

歡迎分享留言與評論


請大家幫個忙,因為微信改變了推送規則,要想更多人看到我們的好內容,

那麼可以每次讀完後,

點個【

在看

】,

這樣你就不會錯過啦!




道德

是中華傳統文化各家學說、

各個學派的總歸宿和最高境界!



中華傳統道德文化,

上溯其祖根,

是初創於伏羲的“易道文化”,

成型於軒轅黃帝的“法道文化”,

成熟於老子的“德道文化”。


“中華道德根傳統文化的法則

就是修身治世,要求我們

尊道貴德,敬天愛地,

順天應人,治人事天。

這四句話高度概括了

《老子·五千言》對我們的要求——

通過內聖外王達成內成外就,

再來無私地奉獻服務於蒼生!”

熊春錦


白露文化探源


傳播:國學丨文化丨親子丨教育丨中醫 | 健康

傳遞:愛地球 | 愛萬物 | 正能量

每一次的隨手轉發或許就能點亮一個生命!白露文化探源





關注我們

即可

白露文化探源


免責聲明:本號發佈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絡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