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承壓 回籠資金 前三季度20家藥企售賣資產“自救”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今年前三季度的最後幾天,凱普生物、哈藥股份等也加入到生物醫藥上市公司出售資產的隊伍。至此,已有20家生物醫藥上市公司今年通過出售股權、房產等形式,回籠資金,聚焦主業。

凱普生物出售子公司 哈藥股份、海正藥業“賣房”

9月24日,凱普生物發佈公告,註銷控股子公司紹興凱普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紹興凱普檢驗所)。後者自成立以來未開展實質經營業務,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資產總額為3.19萬元,淨資產為-2.01萬元。凱普生物稱,此舉意在進一步整合和優化現有資源配置,降低運營管理成本。

哈藥股份、海正藥業也在9月發佈出售旗下房產的公告。其中,哈藥股份分公司哈藥集團製藥總廠擬將位於上海市西康路1288弄1號2403室房產以1310萬元出售給自然人,預計對公司當期損益將增加700萬至1000萬元;海正藥業則與上海新緣實業有限公司簽署轉讓合同,將位於上海市徐彙區桂平路471號6幢4樓廠房轉讓給後者,成交金額為1515萬元。

頻頻出售資產的背後,企業的業績承壓也是不容迴避的問題。

今年上半年,哈藥股份營收與淨利潤雙雙下降,實現營收48.09億元,同比下降12.81%,淨利潤為-3.33億元,同比下降687.07%。哈藥股份還面臨高企不下的負債。截至今年上半年,哈藥股份負債總額為58.87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4.53%。截至6月初,海正藥業的資產負債率達62.65%。

今年以來,已有約20家A股上市生物醫藥企業出售旗下資產,盤活資產、增加流動資金是諸多企業出售資產的共同考量。

人福醫藥“歸核化”回籠資金,萊美藥業全面收緊

新京報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提供的數據統計發現,今年上半年,在345家A股上市生物醫藥企業中,有195家企業營收出現同比下降,佔比超過半數,淨利潤出現同比下降的企業為167家。

其中,出售資產行為已成為部分醫藥企業整體戰略的一部分,人福醫藥即是典型。在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人福醫藥選擇通過剝離非核心業務的形式集中資源聚焦主業,即“歸核化”戰略。人福醫藥的“歸核化”戰略始於2017年,通過出售其所持有的成都昌華科技、人福軍威醫藥、中原瑞德、宜昌三峽普諾丁、建德醫藥、臨安市中醫醫療集團等資產,實現回收現金34億元。2018年,人福醫藥轉讓中原瑞德、醫院等資產,回收現金20億元。近三年,人福醫藥已通過出售非核心資產陸續回籠資金超過60億元。有分析指出,預計在2020年以後,人福醫藥還可回籠資金60億元-70億元。

同樣面臨經營壓力的萊美藥業則選擇全面收緊。今年3月,萊美藥業對外公告,對4家子公司股權進行處置,同時擬終止設立知識產權基金,退出其發起設立的健康保險公司,減少產業併購基金投資額。一系列“操作”的背後,或與萊美藥業的業績情況密切相關。2019年,萊美藥業虧損1.55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額已達810.34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